对经典文化标的灵魂解剖样本的美术传达
——“物在灵府——郑金岩&谭勋双个展”有感
2019-03-15整理金雨锜
整理:金雨锜
编者按:郑金岩与谭勋是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两位颇具个人特色的教师,并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二位皆是借西方造型手段表达中华情怀,皆有力图与历史对话的文化责任感。本篇展评梳理了二人双个展的盛况,深入挖掘了艺术家的创作动因和文化理念。
展览链接:
物在灵府——郑金岩&谭勋双个展
展览时间:2019年6月8日—18日
展览地点:北京798艺术区 悦•美术馆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路798艺术区797路B06
艺术家:郑金岩、谭勋
策展人:范晓楠
主办单位:悦•美术馆
2019年6月8日下午3点半,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院长郑金岩、雕塑系主任谭勋联合展“物在灵府——郑金岩&谭勋双个展”于798艺术区悦·美术馆开幕。展览开幕式前后,学术支持王端廷、黄笃、何桂彦,策展人范晓楠,悦·美术馆馆长王飞跃,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李象群、隋建国、王少军、Paul Kittelson、Alessandro Rolandi,天美师生、艺术爱好者等接踵而至,就郑金岩、谭勋二人新作进行热烈讨论,学术氛围融洽而浓厚。
展览展现了郑金岩带有强烈民族探索性的油画,以及谭勋三件大型装置作品《崖柏》《铁草》与《彩钢板》,两位艺术家的作品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似是崖柏的简意造型恰呼应明清历史人物之苍凉,铁草的刚劲有力对位非英雄形象面对国难时之刚正傲骨。
“灵府”源自于策展人范晓楠的引用,《淮南子·俶真训》道:“是故圣人托其神于灵府而归于万物之初。”因此,“灵府”可指灵性之发源地,或心,或脑,抑或来自于高维度空间的启迪之源。
郑金岩用仿若参禅悟道的形式辅以西方油画造型手段处理古今中外人物,与其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如评价为“内载春秋,外得其彰”。
简约、空灵、淡远、深邃,是郑先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敏感是艺术家本人必备的内心要素,深刻体味这份内省的力量并将之诉诸历史人物形象、现代艺术界领袖人物形象,从客观物象上提炼,进行二次创作,将中国传统精神气派的意象审美和油画材料特性进行融合,作画过程中一层又一层涂抹染色,使得颜料与画布一步步咬合,最终透出既扎实又空幻的独特效果。
这样富有诗意的画面宛如画家在借形诉说着内在本我的迷茫、苦痛、挣扎,甚而进行文化哀悼。伛偻情态状,体会的是内心上下求索的苦意;堆叠油块样,显示的是豪情盖天的老辣;眼窝深陷处,看见的是实中有虚的残损。郑的油画背景采用简化处理,普遍是似于国画意境的主体因素绘画。
郑金岩 墨魂—徐渭(局部) 布面油画 2014年
郑金岩 八大山人 布面油画 200×100cm 2015年
郑金岩 香露(四联) 布面油画 130×200cm 2007年
郑金岩 幽弦 布面油画 83×163cm 2005年
谭勋 铁草 铁丝 20×20cm /株×1300 480×270cm 2019年
谭勋 彩钢板 彩钢板、铆钉、数字影像 860×360×360cm 2019年
谭勋 崖柏 铜、不锈钢 400×300×300cm 2017年
另一边,谭勋也一贯擅长从东方文化中提取元素,通过当代艺术转化方式与现实产生某种关联。崖柏、小草都是文人乐于寄托情愫的载体,一枯一荣正是生命的两极追问。
崖柏使用金属转化,其身上的崎岖与坚韧,完成了从“以书入画”至“以书入塑”的升级。“李营邱松多作盘结如龙蟠凤翥”,是指北宋时期大画家李成画树蜿蜒而遒劲,既像环绕攀附的龙,又好似振羽待飞的凤,苍劲之中藏有强大的生命能量。当小草的柔韧之美逢上芜湖非遗铁艺的硬朗,其内在爆发的矛盾性张力在当代文化语境激活了传统文化的可能性。
彩钢板的制作与前两者稍显不同,原料是谭勋自2017年底开始在中国北方环保治理拆迁中得到的。数十块“彩钢石”以艺术介入的方式穿行于中国各大城市,它们也在“流沙”“废墟”等社会问题意识中,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反思物证。本次展览,艺术家对彩钢板材料进行了语言的扩展与造型的创新——由大量碾压后的彩钢板组装成的“塔”应运而生,内部另置有艺术家以客观视角拍摄的京津冀快速发展的社会现状视频。
自“油画民族化”之口号提出以来,中国美术界给出了多种答案。其中出类拔萃者或有林风眠之戏曲人物装饰风格,或有吴冠中的绘画形式美。郑金岩先生再度呼应前人之民族文化进程,助力油画本土化改造,在当下即便是声光电装置也已显泛滥无力的趋势下,继续坚守在油画这一方沃土探索。从注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手段到二次利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物料,谭勋先生也力图寻找当代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发声方式。二人作品气血连贯,一脉相通,使用源自于欧洲的油画语汇和取物于本土的方式抒写东方精神,凝华东方元气,使之形成固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