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成份理论模型探讨听障儿童阅读能力建设

2019-03-15王文清卢海丹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流利理解能力语音

王文清 卢海丹

1 前言

阅读是听障儿童获取信息和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误区,即儿童识字后阅读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随着阅读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阅读的神经学机制缺陷可能是阅读障碍产生的根本[1,2]。阅读是个体依靠头脑中的原有认知能力与知识,主动获取信息,从文本中建构意义的过程,是读者将来自于书面材料的信息与头脑中已有知识经验相结合,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阅读过程包含复杂、抽象的思维活动,需要多种认知过程和复杂技能的参与。口语能力包括口语词汇、听理解、口语表达、语义和句法知识等,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石[3]。掌握语言后,才能开始阅读。听障儿童的阅读能力远低于同龄健听儿童[4,5],具体表现为词汇量少、语法句法知识欠缺,相关背景知识缺失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落后等[6]。听障儿童阅读困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其阅读能力提升方面不宜简单照搬健听儿童的方法,应充分认识其特点并制订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本文基于阅读成分理论模型从语音意识、词汇、流利性及文本理解4个维度对听障儿童阅读策略提出建议。

2 阅读成分理论模型

健听儿童在5~6岁开始阅读,此时他们的语言知识架构已相对健全,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句型结构和语法。但是其仍旧不具备自动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必须通过教学才能习得[3]。而听障儿童,由于早期听觉通道信号输入被剥夺,相较健听儿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建立阅读能力。

阅读成份理论模型认为,阅读的核心是理解。理解的过程由解码和语言理解两个独立的成份组成[7,8]。解码在书面材料的阅读中表现为将视觉符号转化为听觉符号和意义符号的过程,对应于词汇阅读[9]。如看到书面文字“苹果”,对应能够对“苹果”的语音“ping guo”先进行认读,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p”+“ing”,“g”+“uo”的语音单位的组合编码、储存、加工,还包括文字“苹果”字形加工,以及语音和字形之间的整合加工。理解是在解码基础上,将文章信息整合,建构完整的心理表征,对应于篇章阅读[9]。以“苹果”为例,理解能力正常的儿童,能够理解这是一种水果,可以吃,具有近似圆形、外表皮接近红色等特征。

国内外对阅读成份的理论研究中确定了以下4个与阅读教学的因素相关。

2.1 语音意识

语音意识是对口语中影响语义的音节、首尾韵、音位等语音成分进行辨识、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反映了个体对语音系统的敏感性及语音表征的质量,是影响个体发展的核心技能[10]。如“今天天气特别好”这句话,在大脑中进行了多维度的自动化加工,从语音意识加工层面,包括①识别并生成单词:“jīn”、“tiān”、“ tiān” 、“qì”、“tè”、“bié”、“hǎo” ;②计算音位:如“qi”一共包含两个音位“q”+“ī”,同时按照汉语拼音规则,某些音位已经形成连读规则,如“in”、“ao”、“ian”等;③分割单词:如“jīn”和“tiān”彼此语音之间具有分界线,两个声音分别组成不同的单词等过程。研究表明,听障儿童由于早期语言受限,而导致其语音意识弱于同龄健听儿童,这是其阅读能力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11]。张丽君对听障学生的语音意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发现听障学生的首音—韵脚意识比音节意识的发展更好,且普遍存在对字形、声调学习和掌握的困难[12]。因此听障儿童的语音意识落后于同龄群体,并且会影响其阅读能力的发展,在对其进行干预时,应加强语音意识训练。

2.2 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没有哪种语言技能能脱离词汇[13]。词汇量测试一般分为广度测试和深度测试。广度测试是估算语言学习者的词汇总量;深度测试主要涉及词汇定义的精确度,语境择词能力和词汇的句法特征[14]。临床中,听障儿童表现出词汇量有限,并且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并且存在词汇误用的现象[6,15]。有研究表明,表达性词汇能力测试往往是反映听障儿童后期阅读成绩的最强预测指标[16]。词汇对阅读起着重要作用,但听障儿童存在词汇量有限并且误用的现象。因此,要提高听障儿童的阅读能力,扩大词汇量是重点,尤其是表达性词汇。

2.3 流利性

流利性指个体能够轻松识别单词,快速准确的阅读,并能很好地理解所读内容。与言语流畅性不同,阅读过程中的流利性,更接近对文本语言的朗读。包括个体的朗读速度[17]、准确性[18]以及理解能力[19]等,这种能力的发展是整体认知功能提升至自动化加工水平的标志。但由于词汇量有限,听障儿童在流利度方面有更大困难,他们往往缺乏自动词汇识别,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对单词进行解码和认读,从而影响整体篇章阅读。范佳露等人[20]的研究表明,听障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略慢于同年龄正常群体,这导致其语言加工较慢从而影响语速。

2.4 文本理解

文本理解指个体对涉及的阅读文本相关背景知识的架构。这种能力包括对词汇和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做出推论,获得文本信息的关键点[21]。听障儿童存在词汇识别难度大,词汇量有限,对形象化语言缺乏理解,词汇知识薄弱,阅读速度慢[22],语法理解不充分,对不同流派的认识不足,缺乏意识的文本组织,有限的理解策略[6],未能监控理解,缺乏动力,以及逃避阅读等问题,从而导致其文本理解能力弱[23]。

以上4个因素被认为是个体阅读能力受限的主要影响因素,它们彼此相互关联。

3 阅读策略建议

阅读策略是阅读主体为了实现阅读理解、提高阅读效率,对阅读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规则、方法及技巧[6]。笔者基于阅读成分理论模型与听障儿童阅读能力水平现状与特点提出以下策略。

3.1 语音意识训练策略

语音意识能力训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词汇识别具有重要作用,系统性的语音学习必不可少。语音意识训练对于语音意识本身、朗读技能和拼写技能的发展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4]。笔者提出以下语音意识训练方法。

3.1.1 同类学习法 同类学习法的原则是呈现给孩子的字/词具有同样的语音规则。如相同的声母(起始音)、相同的韵母(结尾音)或者的韵律节奏等。语音意识与字母发音知识相结合的训练,对于朗读和拼写技能的促进作用优于单纯的语音意识训练[25]。因此对于早期阅读者,应强化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并结合听觉认知能力训练。

3.1.2 解码法 解码(decoding)是指对语音元素的分解认知过程[7]。研究表明,系统和明确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儿童阅读能力发展[26~28]。可采用以下活动方式:①分割音节活动。如“xing”,可以将这个拼音分成“x”和“ing”两张图片,并在两张图片中增加一条长长的横线,X__ing,将以上图出示给儿童,并逐一进行示范朗读“x”、“ing”,注意在朗读过程中同时用手指演示如何从/x/声逐渐平滑过渡到/ing/声上。如此重复操作,并不断减少两个声音之间的线条/时间长度,直到能够快速读出音节“xing”。②首/尾音提问法。此方法的目的是了解儿童汉语拼音的语音意识能力,活动通过设计相应的提问内容进行。常见有首音提问式,如“请问xing的第一个音是什么?”,答案应该是/x/;同样还有尾音提问法。③音节归类法。音节归类法指将不同字词中的相同音节进行归类,可以参考《汉语拼音常用音节表》[29]。以往教学中,一般会提问儿童,这个字/拼音怎么读,但是往往很少从音节归类的角度提问。如/bao/、/pao/、/tao/音中哪些发音是一样的。如果儿童识字可以用出示汉字的方式考察音素,如/炮/、/跳/、/泡/哪个字的发音不同等。

3.2 词汇训练策略

3.2.1 结合视觉提示进行词汇教学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伤,导致其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对视觉的依赖程度高于健听同龄群体。因此在听障儿童的词汇教学中视觉提示相结合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3.2.2 增加背景知识 Banner等人的研究表明听障学生在阅读中最常使用意义构建策略,激活背景知识是其中主要的一种类型[30]。但是与健听儿童相比,听障儿童记忆中关于知识的呈现表征不够丰富,背景知识相对缺乏,所以有研究显示听障者不能很好地利用已有知识对文本信息进行整合[6]。因此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激活新词汇与孩子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联系,并通过重复练习加以巩固。如阅读历史故事情节时,由于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阅读者从未了解过的历史时期,个体对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可能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因此额外增加背景知识环节,可以帮助理解故事。

3.2.3 使用多维度的方式解读词汇 由于汉字与拼音文字间存在极大不同,从语言学角度而言,汉语言是最复杂的语言体系。在英语等拼音文字语言中音与字形有直接联结的关系,而汉字并没有这种对应关系,因此给予明确的策略和多线索型汉字教学策略,更加有助于词汇的习得。多维度的方式包括多媒体技术、生态化环境现场教学、多通道信息输入等形式。David[31]等人的研究发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对提高听障儿童的灵活思维能力有显著性作用。

3.3 阅读流利性训练策略

听障儿童必须接受充足的读写指导时间和机会,通过共享阅读,引导阅读和独立阅读支持体系。另外,应该尽可能使用重复的阅读策略,允许儿童重复阅读相同的材料,在每次阅读后家长或教师应进行反馈。师生或亲子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阅读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理解能力。以下方法有助于提高个体的阅读流利性。

3.3.1 找到适合的阅读材料 在阅读流利性训练中,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至关重要。阅读“五个手指法”[32]是一种为儿童挑选适合其阅读水平的方法。“五个手指法”的实施方法为:①打开一本书,随机挑选其中一段并朗读;②每遇到一个生词时伸出你的一根手指;③如果5根手指在这个过程中都用上了,那么这本书对你而言可能太难了;④如果一根手指都没有伸出,但在朗读时速度非常缓慢,并且需要一字一顿的朗读,那么也无法享受阅读(图1所示)。

3.3.2 额外线索法 阅读的流利性会受到文本材料印刷质量、文本内容组织形式的影响[32]。如更宽的行间距更有助于视知觉的追踪;部分个体更能接受绿色或黄色印刷字体等。因此,可为儿童挑选额外的辅助工具,如颜色辅助卡,将有助于提高个体的阅读流利性。

图1 五个手指法则

3.3.3 重复朗读练习 研究表明对听障儿童进行持续的朗读流利性训练有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33]。由于听障儿童的特殊性,对其阅读流利性训练必然与普通儿童不同。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的听力重建/补偿效果,建立预期的训练目标。其次,在本阶段的重复朗读训练中,可搭配手势语、多通道信息输入统合等手段,促进朗读的速度,并结合言语矫治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3.4 文本理解能力提升策略

文本理解能力离不开语音意识、词汇能力和阅读流利性,另外还需要有丰富的社会认知功能参与。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人们在阅读时要读懂文章内容,便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阅读者有关外部世界的一般知识越丰富,理解能力就越强[34]。因此家长和教师应尽可能为个体创设多种语境或丰富的语言环境,并为个体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分享课堂体验等。

3.4.1 标记法 标记法是指对文本信息中重要的核心内容采用加粗、划线等方式标记,进行视觉上的提示。文本标记(text signal)是表现文章组织结构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对文本信息的理解与保持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宋永宁等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结构形式的篇章阅读,提供文章标记均能提高听障学生对篇章意义的整体理解水平[35]。在听障儿童文本理解能力的提升中可充分运用这种方法。

3.4.2 删减法 在篇章中,通常会使用修饰性词汇以增加文本的丰富度。临床中很多儿童受限于抽象性语言的理解,修饰词的增加反而阻碍了听障儿童对文本核心内容的掌握。因此在听障儿童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可以尝试将文本中不必要的信息隐去或删减,减轻阅读理解带来的压力,后期再逐步增加文本的难度。

3.4.3 网状阅读法 通常文本阅读以线性组织为主,但是可以采用网状结构,为儿童提供更多辅助线索了解文本。

如《太阳》一文:①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5年.②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要130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③太阳的温度很高。它的表面温度有6000℃,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④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⑤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由于受到太阳的热能,便成了水蒸汽,水蒸汽遇到冷空气,变成了小水滴,越积越多,就变成了雨。⑥太阳光还有杀茵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它采预防和治疗疾病。

分析:上述文字主要讲了3个问题,可将①距离、②大小、③温度的上位归结为太阳的特点。④对生物的影响、⑤对天气的影响、⑥对疾病的影响归结为太阳的作用。从而形成网状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网状结构图

通过课前体验,视觉辅助,自由回忆,增加故事背景讲解和角色扮演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组织和预测故事结果,并提高对文本信息的利用率和理解能力。

4 总结

阅读能力是需要被关注和培养的,并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早期听力和语言的限制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及阅读能力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且个体间差异性显著,当其出现阅读困难时,需要客观分析成因,并建立适用的干预策略。

猜你喜欢

流利理解能力语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国内流利度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对方正在输入……
流利口语练习
流利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