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代文物纹样研究初探

2019-03-15陈建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北部湾纹样图案

陈建勋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广西南宁 530022)

1 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学术价值

1.1 现实必要性

汉代以合浦为中心的广西北部湾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广西北部湾地区通过以合浦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地直接或间接进行贸易,形成了繁荣的经济圈。“一带一路”是我国重要的合作倡议,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调研,首站来到北海市。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进行了考察参观,指出了以合浦为中心的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因而,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研究该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及纹样,有非常明显的必要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代文物考古和文化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十分重视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及相关问题的研究。2012年12月,国家文物局将福州、南京、宁波、广西北海等9个城市列入海丝申遗预备名单。虽然很多考古学家对广西北部湾地区进行了考古和发掘,出版和发表了不少考古学报告,但很少把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古学综合研究,也没有结合历史文献对两汉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做深入的研究,导致这些汉代文物丰富的信息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解读,更加谈不上为现实服务。目前,仅有广西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廖国定教授和广西博物馆的黄启善馆长有这方面的论著作为少有的代表著作。

1.2.2 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代文物纹样研究现状

如前所述,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代文物的考古研究零散成果较多,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少。较多的研究项目都对出土汉代文物图案纹样有所涉及,但是同样缺乏从图案学、设计符合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1.3 学术价值性

1.3.1 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广西北部湾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研究现有的成果,基本是考古学成果,缺乏从图案学、设计学角度的研究。该研究课题为其注入了新的内容。

1.3.2 丰富中国传统纹样的当代运用研究

中国传统纹样及其当代运用研究成果丰富。如国内外对汉代纹样及其当代运用的研究成果众多,但都是以古代中原及关中地区为主要研究范围,目前仍缺乏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研究及其当代运用的研究。

1.3.3 有助于丰富新的设计运用语言

对传统图形纹样的研究,是现代设计语言不可缺乏的内容之一。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研究及其当代运用的研究,将有助于丰富现代设计语言。

2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2.1 研究对象

(1)广西北部湾地区汉代玻璃制品纹样研究。

(2)广西北部湾地区汉代鎏刻花纹铜器纹样研究。

(3)广西北部湾地区汉代纺织品及壮锦纹样研究。

(4)广西北部湾地区汉代铜鼓研究。

2.2 总体框架

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代文物纹样进行共时性的类别研究。如纺织品纹样、壮锦纹样、玻璃制品纹样、鎏刻花纹铜器纹样等进行梳理、比对,建立部分文化体系的图像系列,推演横向的纹样系统比较。

对汉代文物纹样进行造型语言的风格研究。针对研究对象在图形语言、色彩语言和材料工艺语言上的不同,考察其不同纹样间的造型变化和影响要素,辨别区分其造型语言。

从图案学、设计符合学的角度架构对纹样新的解读视野,制作纹样符号的线描图稿,进行理论阐述。本课题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绘制不同归属的集群纹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逻辑关系,并提炼为理论阐述。

广西合浦县望牛岭西汉一号墓出土羽纹铜凤灯

2.3 重点难点

2.3.1 重点

(1)田野调查。逐个地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代文物遗存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调查,收集本地区的汉出土文物纹样资料,收录描画纹样100张以上。下图为图像采集区域之一。

(2)分类归纳。根据纹样含义和形式特征的不同,去除主干纹样图像中的次要信息,建立基于汉文化特征的纹样集合,进行分门别类的归属处理。

(3)体系架构。从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整体的特征出发,构建描述其纹样特征。

2.3.2 难点

(1)田野考察的不确定性。部分文物所依存的环境、条件处于变动中,考察过程可能会遇到不同困难。

(2)考察对象的典型性。必须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考察,选点较有难度。

(3)风格特征考证。对于纹样风格的形成,特别是汉代图案纹样在不同器具用品的表现,其相互关系的链接、纹样风格形成与演变的例证是一大难题。

2.4 主要目标

(1)完善“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广西北部湾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研究的内容。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研究现有的成果,基本是考古学成果,本课题从图案学、设计学角度的研究,为其注入了新的内容。

(2)提供方法论支撑。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的研究,探索其艺术设计和创作的方式路径,在方法论上为艺术设计及创作,特别是艺术设计提供传统民族表现的借鉴。

(3)形成系统的广西北部湾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资源库。构建基于汉学体系的谱系化、数字化的图像资源平台,扩大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为该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3.1 基本思路

(1)体系相对框架。现有的纹样研究是对单一类型文物纹样的分类甄别,抑或是基于图像学思路针对图形进行描述,缺乏从图案学、设计符合学的解读。而该课题以合浦汉代出土文物为中心的纹样研究,对应文物纹样自身的图式系统。内容相对形式,抽象相对具象,内隐相对外显。

(2)共时反映历时。共时分布是历时演化的结果,对北部湾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考察的最好切入点不是去格致尘封的古籍,而是考察在现实生活中变异演变的纹样及图案。把共时变体图示出来,通过界定变体的风格来探讨地区民族纹样演化的原因、规律。

表1

(3)系列个案考察。只有建立系列的个案考察,才能将该地区出土汉文物纹样的研究引向具体化、序列化,将研究对象的探讨分解为一个个可操作、可图证的步骤,为深层次理论探究奠定坚实基础。

(4)实验应用方法。该地区以往的出土汉文物纹样研究主要侧重考古学的理论归纳,而以图案学、设计符号学为基础的研究,其实践验证环节的介入,就是要把枯燥的研究结果应用到鲜活的实际项目中去,避免陷入教条主义陷阱的可能。

3.2 研究方法

(1)沉浸式田野调查法。在一段时期内完全沉浸于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等出土文物聚集点,与有关研究机构密切联系,用这种方法进行调查,以获得翔实、自然的第一手纹样材料。

(2)社会学民族学调查法。直接考察变化中的纹样语言,选取不同功能、不同的场合或环境的纹样符号,根据纹样的功能和特征不同,探究汉代纹样演化的过程和结果。

(3)类型学视野。共时的分布模式为追踪历史演变提供线索。该课题将汉代纹样置于汉学体系构建和本土化、民族化语言表现的背景中进行观照,依据图示的纹样体系框架,鉴别各种归属。

(4)比较法。该课题研究北部湾地区的汉族与壮族汉代图案纹样在含义、形态和载体上异同,与其他民族相关纹样或符号体系进行比较,找寻内在关系。因而比较法仍然是该课题研究的前提和基本方法。

(5)实验应用法。把该地区汉出土文物纹样研究成果介入汉学理论研究和艺术设计等环节,进而应用统计,结合定性和定量测试进行综合分析。

猜你喜欢

北部湾纹样图案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鹭舞北部湾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在北部湾祭奠上辈子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