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论视角下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研究

2019-03-14肖花

现代情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协同理论应急处置信息资源

摘要:[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突发事件的各主体应急协作提供条件,提升各主体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完善应急协作机制等提供依据。[方法/过程]本文阐述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入协同理论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构建了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的协同框架,分析其信息产生主体、使用主体、管理主体之间以及各主体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而从构建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标准化平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传播模式和应急知识资源协同管理模式来实现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结果/结论]基于协同理论的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可以实现应急信息从源头到收集、整理、传递等过程中冲破组织界限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创造,对各主体应急协作过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协同理论;共享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3.012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3-0109-06

随着各种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处置过程涉及的因素多、领域广,相应的大量应急数据资源应运而生。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应急系统在逐渐扩充,服务体系日趋复杂,各地方平台标准不统一、规范也不一致、各自为政,导致各地方平台之间的协调性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急处置过程,并影响了应急信息服务的平衡发展。本文针对散乱纷杂、多源异构、重复建设以及缺乏协同性的应急数据资源现状,提出构建基于协同理论的应急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为各种突发事件提供跨领域信息资源的检索、应用和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应急处置提供服务思考。

随着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应急协作问题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王兴鹏等提出了基于知识协同的跨区域应急协作体系框架[1]。李春娟等从知识协同的角度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出了对策[2]。岳清春探索协同应急视阈下的应急管理机制研究[3]。李纲等从组织体系、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三个层面系统探讨了智慧城市快速响应情报体系的协同运作模式[4]。王晓峰等构建了应急处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标准体系框架,并对信息资源类标准进行了说明[5]。李安楠等研究了分形视角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动态重构[6]。杨巧云等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决策情报体系协同联动机制[7]。王洪秋等构建基于协同的区域煤矿应急管理系统[8]。

但这些已有研究都只是定性描述、宏观的决策探讨,虽然部分学者已经从知识协同的角度对应急协作体系进行研究,但是仍然没有从微观的角度探讨应急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还没有构建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相应地在变化,应急信息资源建设也在不断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和预防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信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因此,笔者从协同理论这一视角出发,试图理清应急处置数据共享内部的各种复杂关系,基于现有对于协同理论的研究成果,注重用户主体需求及主体间的协同关系,构建出各种突发事件类型的应急处置数据共享框架,从技术层面构建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数据共享平台,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应急处置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为推动应急处置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1协同理论及其在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协同理论内涵

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哈肯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协同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系统要素之间通过有意识的行为进行集成后协同运作产生的整体效用要大于各部分总和的效用[9]。协同学的研究目的是构建一种用系统观点去处理复杂系统的方法和概念[10]。协同学理论在信息科学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各个分散、无序的信息系统形成相互、协调、配合、支持的循环系统。

1.2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入协同理论的必要性

从协同理论应用领域来看,各种系统的组织现象的分析、发展、转型和决策等过程正在广泛的应用。如经济学中的经济事态发展问题;社会学中的社会变革等问题;公共管理管理领域中政府权力分散等问题[11]。从这可以看出协同理论应用已经在管理理论科学研究和应用学科的部分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基于微观视角探析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建设还未发现。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元主体的、复杂的开放系统,协同理论描述的由外部力量作用下系统内部各個子系统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协同合作产生协同效应,适用于解释应急处置中各多元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关系。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双方或者多方同心协力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突破单一行动的劣势,从而使应急处置更有效率。

1.3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入协同理论的可行性

迈克尔·麦奎尔认为,协同是指共同协力、合作以达成组织目标,且跨越组织边界,在不同部门中工作[12]。由此可知,协同理论的理念是主体多元化和合作方式协同化,意在协同整合多种资源,目的是使资源利用价值和服务质量达到最大化,这其实为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实际来看,我国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如各应急主体与公众沟通交流不畅、多元主体各自为政、咨询服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整合各主体的资源优势,实现跨平台、跨地域、跨部门的协同服务。其实就是要在协同理论视角下进行更加有效地用户信息需求分析、应急信息挖掘、各服务主体协作[13]及应急信息服务模式等等。所以,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通过协同理论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应急信息服务质量。另外,根据协同理论的普适性特征,将协同理论引入到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中也是十分可行的。

2协同视角下的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框架构建

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建设应联合地方政府机构、涉事企业、非盈利组织、公众在内的各方共同参与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应急处置数据共享协同系统,以实现主体与主体之间、子系统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多部门、多人员的共享统一的应急处置数据共享框架。因此,基于协同理论的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框架包括4个部分(图1)。

2.1协同视角下的应急处置数据产生主体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主体是实施紧急疏散、开展救援和分配应急资源的承担者,是最重要的监测主体,也是数据共享中心的源头和知识库。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开展启动应急联动预案,联合公安、消防、医院等单位开展紧急救援处置,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同时根据群众的反应进行跟踪处理。突发事件经调查确认后,责成涉事企业等单位进行赔偿相关处理,同时应控制好网络舆情和群众情绪,以及善后处理等问题,这时所产生的数据资源经事后整理形成事件数据、环境数据、社会数据、处置数据以及行为数据等,以便预防日后类似情况,同时对于应急资源的搜集报送、有效流动、合理配置和基层预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2协同视角下的应急处置数据使用主体

应急数据使用主体包括政府管理人员、专家组、救援队伍、媒体工作者和普通大众。政府人员在整个应急管理机构中起主导作用,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类突发事件的危害,迫切需要将的大量应急数据共享给全社会,以便于为政府应急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突发事件处理中,要充分发挥专家队伍的参谋、智囊作用,专家组成员可以依据事发情况和现有的应急数据,提供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是应急处置数据共享用户的主要用户群。突发事件信息数据的收集除了政府人员和专家了解外,还应该告知新闻媒体,以适当的方式向公众公布相关信息,以免虚假信息扩散。新闻媒体一般需要多部门予以提供,需要有价值的应急信息,能够传播至公众带来实用性的,利于在突发事件中宣传消除公众的恐慌。公众是应急处置数据的最终使用者,应急处置的效果只有在受害者层面上体现出来。应急处置数据共享服务的建设要求与其他部门之间形成广泛的协同关系,以满足公众对应急相关数据的需求。因此,需要广泛联合全社会各个部门的力量,以政府为主导,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合作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中心,这将有利于预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或者将危害降到最低,并能形成应急处置数据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2.3协同视角下的应急处置数据管理主体

应急处置数据共享管理主体的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要通过系统化的方式管理应急处置数据。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多源异构数据资源,如事件数据资源、地理信息资源、应急预案信息、应急准备知识、法律法规、保险知识、应急案例资源等等通过各单位之间协调合作整合、集成起来,使这些数据通过规划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同的系统。

近年来随着各类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做出响应,而掌握准确、实时可靠的信息资源是应急决策的關键。目前我国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部门根据各自应对的突发事件已初步建成了各自专业应急系统,如地质灾害应急系统、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反暴力恐怖应急信息系统等等。应急处置数据管理主体就是一个专门负责对各类应急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归档、开发和挖掘等,同时协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面向各政府部门、公安、消防、企业、公众以及全社会等应急数据协同建设并向社会公众公开,吸纳各种形式的应急处置数据资源,拥有兼容并蓄、面向对象、组织和协调能力强大的信息协同服务机构[14],实现跨地区跨平台的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2.4建立基于网络社区的应急处置数据流传功能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网络社区的使用与现实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网络社区用户会选择微博、微信、论坛等渠道来了解相关信息,以满足其应急需求。如2013年的雅安地震,地震发生几分钟后,“微成都”平台发布震情信息,微信用户及时获取了相关的信息;同时建立的“雅安抗震救灾报道”工作微信群平台可以让记者、指挥部、后方支援部队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互动,下达指令、回馈信息、提供情报等[15]。网络社区的使用,可以使用户第一时间收到相关信息,避免了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流失情况,使得传播效果更加明显。网络社区在突发事件领域的作用表现为可使公众用户与应急平台进行互动,以及应急平台与企业、社会环境的关联。网络社区有助于弄清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的运动状态,使其在互动与关联中从流动走向流转。

应急处置数据协同服务目的就是充分利用网络海量的应急处置数据资源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置数据中心,详细记载各平台网站应急处置信息资源的信息资源分类、存储方式以及该信息的相关访问地址等信息。针对多源异构和不能直接访问的应急处置数据资源,通过网络社区的知识积累功能,构建具有应急知识关联、应急信息渗透的知识服务平台,增加应急部门与公众、公众之间交流与共享的机会。因此,基于网络社区的应急处置数据流传功能是构成应急处置数据共享的辅助条件。

3协同视角下的应急处置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根据我国省政府危机信息服务网站可知,全国31个省级政府网站中有29个设有应急管理栏目,有些政府网站将“应急管理”设置为一级类目,有些设置为二级类目,大部分“应急管理”类目下又设有若干子类目,子类目中的类名之间有交叉重复较为纷乱复杂[16]。因此,应在已有应急管理平台基础上认真筛选、加工、整合,满足不同各主体的需求,根据用户的应急需求我们需要建设一个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应急需求的、协同的应急处置数据共享平台,能进行应急信息检索、获取的统一平台,从而将现有的政府应急信息网站、平台整合起来,使用户不必再去面对各种不同的平台、应用系统,进行复杂的检索操作,只需表达其需求,就可显著地提高检索效率。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有效的信息,为政府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决策提供资源数据保障,同时为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提供相关信息咨询服务。

3.1构建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标准化平台

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协同标准化平台,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综合不同地区不同平台的信息,整合各类用户主体的数据信息,并结合专家队伍的建议迅速做出正确的应急决策实施。从这个角度看,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协同过程,可以说协同理论为跨区域跨平台实现应急处置信息共享、整合、利用、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这个协同标准化平台可以将不同区域不同平台的信息资源输入至标准化的检索平台,用户可进行一站式检索,使其可以支持地方政府对各用户主体提供应急信息服务。它以应急处置数据信息中心为主体,协同地方政府、公安、消防、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单位,打破传统各自为政的应急管理格局,构建以应急处置信息共享为基础的应急管理新体系,实现标准化的应急协作平台,同时建立标准化的数据结构库,为这个协同化平台实现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应急服务共享提供基础条件,如图2所示。

图2基于协同的应急处置信息资源标准化平台

3.2建立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传播模式

协同传播,不同于以往单一媒介形式的独立传播,一般是传播媒介为了达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针对用户需要,与其相关联的各个部门共同作用,从信息内容产生、传播手段、用户互动方式等方面,协调合作,完成单个部门无法完成的任务。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应急处置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单位部门是其中的子系统,他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如各自的微信、微博、客户端APP相互独立,影响着应急处置信息的整体传播效果。应急处置信息资源要想传播得更有效果,必须要强调各部门的微信、微博、客户端APP在系统内部的定位,对应急处置流程进行重组,打破部门间界限,将应急处置信息按共享化的统一标准进行元数据的录入,及相关网站和网络社区的链接,同时完成各模块间的共享关联链接,在应急信息传播过程联合发力、共同作用产生1+1>2的效果。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协同化传播并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部门之间的事情,它涉及整个应急管理领域,建设应急处置信息中心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全社会对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应急信息传播途径的创新变革是应急管理领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通过建立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化协同传播模式,逐步加快应急信息资源服务的共建、共享。

3.3建立应急知识资源协同管理模式

应急知识资源协同管理是将应急知识资源基于协同理论、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组合下进行科学、有序的组织和存贮,并能实现高效地检索信息资源和进行信息处理。基于协同理论的应急知识资源管理模式可以从建立应急知识元链接模式开始,通过知识元的方式对应急信息资源进行描述,应急信息资源的协同合作就可以体现为应急知识元之间的内容协同关联,然后将海量、持续更新、不断涌现的应急知识元建成应急知识元数据库,再将应急知识元数据库嵌入到各种数据库当中,它将把数据库内部和各平台之间的应急知识信息根据内容关联,通过应急知识元数据库这一神经网络把所有相关的数据库变成为一个内容高度关联的有机的整体[17]。再采用模块式与分层次的方法,将应急信息资源分割为多层次、多知识元组成的应急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以应急信息资源专业模块层次、应急知识元为接口与政府、公安、消防、医疗、企业等网络应急信息内容实现链接,通过网络上的计算机操作,按相关层次的直接点击查询或按应急知识元名称进行所需应急信息的检索,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序化的目的[11],完成應急管理领域迈向以应急知识元为基础的应急信息资源协同服务的跨越。

4结语

协同视角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的复杂系统工程,协同理论的应用将促进应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迅速发展。协同效应可以从动力学的角度对解释和描述系统组织的形成,应急处置信息的共享建设也不例外。应急处置信息资源共享化就能为各主体用户的有序运作创造条件,为突发事件的各主体应急协作的充分发挥奠定基础。我国现有的应急处置过程存在着各主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多元主体参与不足等严重问题,加上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不断变化等特性使应急主体必须不断掌握事件发展出现的各种信息以便进行动态决策。所以,基于协同理论的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就是在应急信息从源头到收集、整理、传递的过程中,能够冲破组织界限垒,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创造,为应急管理和决策以及应急组织的行为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兴鹏,吕淑然.基于知识协同的跨区域突发事件应急协作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8):216-221.

[2]李春娟,宋之杰.基于知识协同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5):10-13,5.

[3]岳清春.协同应急视阈下的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36(7):1013-1015.

[4]李纲,李阳.智慧城市应急决策情报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42(3):39-54.

[5]王晓峰,程芳,毕于慧.应急处置信息资源服务系统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5,(10):121-125.

[6]李安楠,邓修权,赵秋红.分形视角下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动态重构——以8.12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J].管理评论,2016,28(8):193-206.

[7]杨巧云,姚乐野.协同联动应急决策情报体系:内涵与路径[J].情报科学,2016,34(2):27-31.

[8]王洪秋,赵晶,戚宏亮.基于协同的区域煤矿应急管理系统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6,36(12):66-69.

[9](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凌复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7.

[10]王惠琴,何怡平.协同理论视角下的雾霾治理机制及其构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4-28.

[11]王平.基于协同理论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现代情报,2014,(4):33-37.

[12]姬兆亮,戴永翔,胡伟.政府协同治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3(2):122-126.

[13]张海涛,张念祥,王丹,等.大数据背景下智库情报的服务创新——基于协同理论视角[J].现代情报,2018,38(9):57-63.

[14]王华丽,张磊磊,王新哲.基于协同理论的新疆农业科学数据共享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4):708-715.

[15]肖花,刘春年,郭韫丽.突发事件中虚拟社区用户应急信息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2016,36(11):32-36.

[16]李锦兰.政府危机管理信息服务建设研究——基于31个省级政府网站的调查[J].知识管理论坛,2015,(2):19-26.

[17]郑邦坤,吕先竞.基于“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及支撑平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5):52-54.

(责任编辑:孙国雷)

猜你喜欢

协同理论应急处置信息资源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多方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的技能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