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社会背景下的社区中心交往空间研究

2019-03-14张玲袁巧兰朱红刘曈

青年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网络社会交往

张玲 袁巧兰 朱红 刘曈

摘 要:本文针对网络社会背景下的社区中心交往空间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从居民的交往模式的变化以及对空间的需求变化等方面,进行探索网络时代对社区中心的影响以及对社区交往空间中心的变化的研究。

关键词:网络社会;社区中心;交往

一、序言

社区交往是社区居民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而社区中心又是满足居民交往最重要的空间场所。长久以来,很多研究人员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从多个角度出发研究社区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等问题,取得了颇多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学习与借鉴,本文主要从网络时代这个背景出发,探索在此背景下对社区交往空间的影响。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营造出环境优美舒适,精神生活舒适和谐的社区生活,笔者认为研究网络背景下的社区交往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理论

1.网络社会

网络社会是以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为媒介的虚拟社会空间,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模式,它构建了一个新的时空概念。互联网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多方面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互联网技术广泛用于人的交往过程,交往行为主要通过线上的微博、网络聊天、视频聊天、微信、手机移动通讯等等。网络的普及也大大的节约了居民的时间与空间成本,工作生活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休闲娱乐是居民度过剩余时间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在社区中心中增加运动空间、休闲空间以及娱乐等实体的交往空间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2.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服务本社区的居民,是居民进行休闲与交往的场所。在此空间里不仅要满足本社区居民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社区中心空间的设置可以引导与组织社区居民活动,从而提升本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心理上的归属感,居住区内能够凝聚集结社区居民的各类公共设施统称为“社区中心”。

3.交往空间

交往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人类的本能与需要,在交往的过程中居民可以得到自我满足、自我认识、自我完善,在社区里居民之间通过不断的交往,可以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以及社会的热门信息,从而减少人的孤独感。

根据马斯洛提出的五大需求理论得出居民交往空间的一些特点:其一,从众心理,在社区中心空间里,居民倾向于在健身区、娱乐区、休息区等人流聚集的地方进行交往;其二,边界效应,在比较开敞的社区中心空间,居民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私密性或者是半私密性的空间,这样较为容易观察周围的情况变化以及方便交流;其三,独处心理,基于人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心理,在社区中心空间的设计中应该注重空间开放与闭合的控制,使用一些起承转折的设计手法,使居民的独处心理得到满足。

三、网络时代对社区中心交往空间的影响

1.虚拟社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信息网络技术,已经形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社交网络的规模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扩大,一种新的社区交往模式也随即出现,形成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不同,虚拟社区中的参与人员具有匿名性和虚拟身份,在虚拟社区中,居民与居民之间通过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交往。由于其虚拟社区自身的特点,身处虚拟社区中的居民,可以自由和随意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与看法,消除在现实社区中的一些顾虑与压力。虚拟社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归属感与参与感。

2.开放与互动的虚拟社交

相较于现实空间中的交往模式,虚拟社交的成本较低,对于其参与进来的居民可以放下现实交往中的局促与不安,更加的能够吸引多数的居民参与进来,所以虚拟社交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较强的互动性。通过虚拟社交可以快速的将本社区中居民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些需求聚集起来,社区中居民的个人行为也会被快速扩散开来,社区活动更加容易组织与开展,比如,学习沙龙、健康娱乐活动比赛、募捐等等,也可以快速真实的征集本社区居民的意见,以提高社区的舒适度,使社区成员之间更加的有凝聚力。

3.网络信息系统与实体空间的结合

在社区中心中开设信息化的教室,可以在此交往空间中为居民开设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等,居民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在社区中心中开设电子圖书馆,由于信息技术的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电子书籍、电子文档等,方便社区居民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继续学习深造等。此外可以在社区中心空间进行全方位的WIFI覆盖,增加交往活力。

四、网络时代下社区中心交往空间的变化

1.线下实体社区中心交往空间的变化

其一,社区中心环境由单一化向多样性转变,传统的社区中心主要是包括社区活动中心、中央绿地、中心广场等,而网络社会背景下的新型社区还包含一些办公场所、商业场所甚至会包含街道、街区等内容,比如北京SOHO社区、当代MOMA社区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区的活力与舒适度,并且也能够提高社区居民交往的活力度,也促进了与社区范围之外的交往频率。

其二,社区中心的空间功能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传统的社区中心空间的功能上往往是固定的,比如小卖部空间、餐饮空间等等其功能都是一一对应,并不能适应当下网络系统的高速发展,也不适应当下的交往方式的变化。因此,目前的社区中心需要在功能上具有弹性化,适合不同使用人群进行舒适的交往,提高社区中心的使用效率。目前,网络已经渗入居民之间的交往中,因此交往方式具有临时性与移动性的特点,因此,社区中心在进行空间的布置时,要考虑这种交往模式新变化的特点,与其他功能进行融合与交融,实现交往模式的多样性。

2.社区中心服务设施分布的变化

随着社会网络的发展,社区中心的服务设施应该具有弹性,要适应现阶段不断变化的社区生活,不具有动态性的服务设施应该被淘汰或者被改变。在我国社区中心中,常见的服务设施有商业服务设施,文化教育设施,体育活动设施以及一些市政服务设施等,然而随着社区居民活动的变化及增加,以及每个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也更加密切,在社区中心中居民为了自己活动的方便,自行定义了各个服务设施的使用性质与功能,各种设施之间出现了功能使用穿插与混合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设施原有的功能性质与使用频率,妨碍了居民之间的有效交往。为了改变这种混乱的使用现象,在规划基础设施时要做出相应的变化,要进行灵活的划分,增加各个服务设施的弹性以及各类服务设施的使用上尽量满足其复合性的特点,通过各类基础设施高度复合的功能,使其在服务上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并通过各复合功能的分散布局,实现设施的便利性与有效性,例如,健身房、画廊、俱乐部空间的复合,阅览室、艺术中心、咖啡书吧的空间复合,以及在商业服务设施中增加文化教育设施、儿童游乐设施、运动健身设施等,采用这种复合功能的分散布局,是网络时代居民生活变化的具体体现,大大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交往。

3.社区中心交往空间活力的变化

在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区中心的使用频率以及活力值有了很大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区居民的交往模式。其一,从传统的社区实体宣传组织向虚拟空间平台组织转变,虚拟平台空间中信息的传递与交往更加的高效与快捷。在现实社区中心中,其基本的物质表现形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乒乓球馆、网球馆、游泳馆等等,但是其所有的组织形式或者宣传模式,在网络系统的影响下,多是在虚拟平台空间进行交流互动与宣传。而在实体空间的宣传上多趋向于简单化,比如在社区中心的宣传栏中展出相关的基本介绍,而详细的信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进入虚拟空间界面进行交流。

其二,实体社区中心设施使用的频率的变化,由于网络系统的普及,居民对现有的社区设施的利用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加高效的促进居民之间在现实空间的交往交流。通过完善社区中的网络平台,在现实社区中心中的乒乓球馆、网球馆以及游泳馆等等场所,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找到相应的专题版块,那么在该社区的居民根据自己爱好登录该网络平台找到有相同爱好与需求的居民,自发的进行相互交流互动,相互学习活动技巧技术,并组织线下相应的团体活动。因此,社区居民通过网络平台可以高效的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这一过程不仅提高社区中心设施的使用频率,而且提升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往活力,并且线上的网络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线下活动交往空间的形成。

五、结语

网络时代给社区中心交往空间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社区生活模式的信息化,社区居住方式的变化以及社区居民交往媒介的变化等,可以得出社区居民对交往空间有了新的变化与需求。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朱红.基于信息交流的社区“微”中心设计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6.

[3]尹子潇.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居住区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6.

[4]敬威.社区归属感的营造与交往空间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论),2015,2(06):64-66.

[5]胡玉佳.信息时代社区交往空间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网络社会交往
论高校体育教学中交往框架的构建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论网络社会舆论场的属性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