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障人群公共设施现存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9-03-14湛益格程凤刘洋旭魏天春秦莉莉

青年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生活质量

湛益格 程凤 刘洋旭 魏天春 秦莉莉

摘 要:本文以烟台市无障碍设施为例,主要调查研究烟台市主要面向视障人群的无障碍设施所存在的问题。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其中有视力残疾的共1691万人,且视障人群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随着社会中的盲人弱势群体数量的增多,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进便也显得至关重要,如何有效保障这一数目庞大弱势群体的出行需求与基本社会服务也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希望通过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反映出在建设和维护无障碍设施时有待改善的问题,总结一些可行措施和方法,为烟台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供建议,使盲人群体的社会活动更加丰富与便利。

关键词:视障人群;无障碍设施;社会服务;生活质量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视障人群数目最庞大的国家,全国共有1700多万视障人士,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位視觉障碍人士。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然而面向视障人群的公共设施的创新与改革却一直不足,致使数量如此庞大的视障群体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在日常生活出行和工作学习中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建设中,针对视觉障碍人士这个特殊服务群体的重心更多的还是放在基础信息的无障碍化。而已存在的无障碍化设施,由于设计、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形式主义、格局不完整和损毁严重的问题。随着知识的普及以及公民素质的提升,人们更多地关注到社会的弱势群体,也越来越意识到公共设施的人性化与否对弱势群体生活的重要性,而视障人群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基本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完善面向视障人群的社会公共设施,满足视障人群的需求,扩大视障人士未来的就业面,使视障人士能发挥自己应有的社会价值。我们团队拟对针对视障人士的公共设施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调查,希望能成为视障人士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向政府及有关机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一、调研范围及方法

本课题组以烟台市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和牟平区四个主城区为调研区域,组员两两一组在四个主城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问卷调查,采用了点面结合、以点代面的方法选取了各个城区人流量较大、年龄层较为丰富的街道、社区以及大型商场等地随机发放问卷,同时对沿途的无障碍设施,如行进盲道、提示盲道、轮椅坡道、无障碍厕所等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共收集了面向社会群体的有效问卷共300份。

烟台市共有4处与视障人群相关的大型机构,分别是烟台市盲人学校、烟台市特殊教育学校、烟台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以及烟台市残疾人联合会,本课题组与这四家机构进行了电话沟通和实地走访,了解了部分工作人员对于无障碍设施发展的看法与建议,发放了一部分面向视障人群的调查问卷;并与烟台市盲人协会主席朱清毅先生取得联系,通过朱先生的介绍,以微信、QQ以及电话等方式,从烟台市盲人群体处获取有效信息,共收集了面向视障人群的有效问卷共50份。

二、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一)对无障碍设施的认知和理解

大部分市民对于盲用无障碍设施仍持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而在后续的走访中,本组了解到大多数市民对于盲用无障碍设施的了解仅限于盲道和无障碍通道,且对于盲道各类地砖设置(如行进盲道与提示盲道)的具体意义并不清楚。

市民普遍认为致使盲用无障碍设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机构不够重视,对于无障碍设施的维修和监管不到位,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设施可利用率不高,市民挤占无障碍公共设施等情况的发生,由此导致残障群体对无障碍设施持有不满,减少使用设施的频率,而此也造成了市民渐渐忽视此类设施的存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在进行关于盲道认知调查时,有32%的市民表示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注意到盲道,可见盲道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且市民对于盲道已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如何能让大家都关注残疾人权益,关注残疾人设施,这是相关部门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二)社会群体保护意识不强,设施常被占用或空置

根据本组调查数据显示,盲道被各种城市公共设施以及居民私人所有物挤占,致使其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且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其中,社会车辆挤占盲道情况最为常见,占比32.64%;其次,路边摊占比为29.84%,城市基础设施例如垃圾桶、电线杆、公交站牌、井盖等占比为20.09%,城市绿化物如行道树、灌木丛绿化带等挤占比例为17.43%。本组随机调查了烟台市15处设于大型商场、公园以及医院等区域的公共厕所,9处公共区域(占比60%)设有残疾人专用厕所,但其中6处无障碍厕所形同虚设,脏乱不堪、堆满杂物或是大门紧闭,显然缺少清扫和维护,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盲用无障碍设施种类不够丰富

关于视障人群日常生活中所使用过的无障碍公共设施调查中,盲道占比最高(23.16%),其次为盲文说明牌,如电梯盲文按钮、景区盲文感知标识牌等,占比为19.77%。如今类似于盲文公交说明牌、音导器(红绿灯加声音信号)、盲用电脑(配有读屏软件)、视障阅览室等设施都有技术可行性,且部分设施成本不高,却能极大程度地保障盲人的出行安全,丰富盲人的精神世界,因此烟台市在设施多样化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对盲用无障碍设施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应以实用性、安全性以及人性化为设计前提。

1.设计时征求视障群体的意见

参与调查的视障群体中56%表示相关部门在设计盲用无障碍设施时从未征求过他们的意见,然而无障碍设施本应是为了有效地便利残障人士的日常社会生活而存在的,盲用无障碍设施在设计时应最大限度地贴合视障群体的需求,那么相关部门在进行设计时有必要与相关群体进行沟通,可以在烟台市残疾人联合会、烟台市盲人协会等大型组织的协助下定期举行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街道走访等方式了解视障群体的需求。结合法律规定与视障群体的需求,在不影响市民日常生活的同时保证盲用无障碍设施的实用性,注重设施的人性化程度。

2.丰富无障碍设施的多样性

3.改善盲道的不足,保证安全性

现阶段,盲道与视障群体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而烟台市大部分盲道的提示性、导向性、连续性以及安全性等有待改善。调查显示,盲人认为现阶段盲道的主要问题在于障碍物多、提示性不佳以及连续性较差。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规占道进行罚款或是设置标识物来限制占道行为;在走访中发现,部分路段的盲道仍为灰色砖块,且有破损。而黄色较醒目,弱视者易于将盲道与周边灰色普通砖块区分开,方便行走。且部分区域的盲道由于设计欠考虑,在较短的行走距离内存在大量的直角弯,且过于靠近道路边缘、行道树、公共电话亭等设施,相关部门在铺设盲道时应严格遵循盲道设计要求,不应偷工减料,使盲道中看不中用。

(二)加强宣传教育水平,提高市民公共道德水平

调查显示,市民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虽然了解程度有限,但普遍持积极态度,为盲用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如今,互联网、电视、报纸等为市民获取有效信息的主要途径,视障人群易被人们忽视,逐渐社会边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发声并获得反馈的渠道以及社会群体的关怀。因此相关组织应充分利用媒体手段,如启用社会上影响力较大的公众人物为视障人群发声,举办盲用无障碍设施创新设计大赛并提供一些奖品,或是在微信、微博等平台建立公共服务号,获取烟台市各区域市民与残障人群对于设施的建议以及意见反馈,加大网络渠道的宣传力度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工成本,并且集思广益,探讨出合理且创新的设计方案。

(三)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及资金投入

鉴于社会群体挤占无障碍设施的情况较为严重,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也应注重监管和维护。

根据调查,视障人群认为政府应主要加大在设施维修、质量优化以及设施覆盖面三方面上的资金投入,例如红绿灯语音提示、公交盲文站牌等公共设施的进一步建设,都需要政府有专门的款项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以先在烟台市视障人口较多的区域进行试点运行,获取有效反馈和意见,一步步发展盲用无障碍公共设施,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减少由于设施不完备而产生的改造费用。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减少设施的闲置和人为破坏行为,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建设成本,提高现有无障碍设施的利用率,使无障碍设施效用最大化。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生活质量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