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下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9-03-14胡蓉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摘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进一步发展的目标,这对传统的大学应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分析了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生需求等因素,融合“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课程设置理念,将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语言文化等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具有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胡蓉(1983-),汉族,湖南浏阳人,湖南信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我国从2010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指出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在这种大背景下,教育部高教司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在2016年完成了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制定工作。《指南》在继承2004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同时,总结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在实施十年来所积累的经验,并结合新形势下的国家的发展和国际需求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出了更加具体和明确的要求。《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该《指南》对各层次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性,尤其对起步比较晚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指南》的指导下,分析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依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结合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体现本校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基本是原有的民办本科院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自身的发展瓶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大部分学生都是刚过二本分数线或是在二本分数线下20分以内录取进来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职高对口生。为了了解学生的具体水平,笔者对所在院校的2018级非英语专业新生进行英语高考成绩调查,结果显示非音体美专业的学生(不含职高对口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低于90分(满分为150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8%,音体美专业的学生(不含职高对口生)高考英语成绩低于90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4.2%。该结果说明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整体偏低,音体美专业的学生和非音体美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基础上差异明显。

2.大学英语课程目标不清晰。大部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定位笼统、不清晰,其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模式都是照搬以前一些重点公办院校的做法,而重点的公办院校通常都是以学术性或科研型为主的教学,学生的基础也完全不一样,其课程目标不适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和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实行通用英语教育和专业英语教育相结合,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过程中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获取信息和进行交际,同时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增强在全球化视野下的竞争力。

3.课程设置单一。现阶段大部分民办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是以基础必修课程为主,即综合英语或精读课,辅以少量的视听说课程,此外再无其他的课程提供,忽略了对学生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主要是《大学英语读写》和《大学英语视听说》两门必修课,没有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忽略了学生对专门用途英语、文化课程等方面的需求。

4.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据调研,现阶段大部分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沿袭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课堂以教师讲授词汇、语法、句子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应付、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状态,教学效果费时低效。这种“重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语言的交际性和应用性,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英语课的积极性不高,感到单调、乏味、低效。

5.教学评估手段落后单一。至今仍有不少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检验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要指标,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模拟题、解题技巧的训练上,以致教师为过级而教,学生为过级而学,从而忽视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再加上近年来高考的扩招,每个自然班基本上都是40-50人左右,大班教学不利于对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基本上大部分院校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落后单一的以应试为主的教学评估手段影响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导致大量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1.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根据《指南》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其显著特征就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

2.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根据《指南》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根据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以需求分析为理论基础,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以分为通用英语(EGP)、专门用途英语(ESP)和跨文化交际英语(EICP)三大模块。其中,通用英語是基础,该课程模块包括大学英语A(非艺体美)&B(艺体美);专门用途英语为核心,该课程模块包括英语视听说、英语应用写作、科技英语、商务英语、艺术英语等;跨文化交际英语包括跨文化交际、英语话中华等。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为通用英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3.实施“多模态”的教学手段。大学英语课堂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式、合作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充分利用网上优秀教学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成课内与课外、网络与课堂、自主与探究、线上与线下、人与技术有机结合的“多模态”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在多媒体、多模态、多环境下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4.设置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终结性评价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形成性评价提倡通过课程活动使学生得到发展,其优势是可以通过了解教学的动态过程,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各占50%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网络自主学习成绩两部分构成,学生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出勤、课堂活动记录、课堂测验等方式来进行评价,网络自主学习成绩主要是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学习档案记录来完成,终结性评价主要采取传统的期末考试形式进行。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不断探索和优化。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自身独特的地位、办学定位、生源质量、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不能直接照搬公办本科院校的课程教学体系,应在《指南》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生需求等因素,融合“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课程设置理念,将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语言文化等必修课和选修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地改革实践与探索,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于一体,符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2017最新版)[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12,1.

[2]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2):283-292.

[3]杨小慧.人文性和工具性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再定位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4-107.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