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对心肌成纤维细胞作用解析
2019-03-14王立英卞良奇苏小伟苏海燕刘絮刘楠楠
王立英 卞良奇 苏小伟 苏海燕 刘絮 刘楠楠
摘 要 研究了牛磺酸(Taurine, Tau)对新生大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 myoFbs)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機制。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 AngⅡ)诱导体外培养新生大乳鼠的myoFbs增殖,建立了心肌纤维化(Myofibrosis, MF)模型,基于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myoFbs增殖。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03、0.06和0.12 mol/L)Tau均可显著抑制myoFbs增殖,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性。进一步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 ELISA方法检测了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细胞周期蛋白E(Cell cycle protein E, CyclinE)、核转录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kappa Bp65, NF-κBp65)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在myoFbs中的的表达及含量。研究结果表明,Tau是通过减少ROS的产生及TGF-β1的表达、抑制NF-κBp65的核转位及CyclinE的表达,抑制myoFbs增殖,起到抗MF的作用。
关键词 牛磺酸; 心肌成纤维细胞; 甲基偶氮唑盐法; 活性氧; 细胞周期蛋白E
1 引 言
牛磺酸(Taurine, Tau)又称β-氨基乙磺酸,是人体内含量极其丰富的自由氨基酸,在心肌组织中占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60% 以上。研究表明,Tau可通过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调节Ca2+浓度的稳定及抗氧化等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性作用[1~3]。近年的研究还发现,Tau在体内及体外大鼠心肌纤维化(Myofibrosis, MF)模型中显示出抗MF的作用[4~6],但此作用与胞内何种信号分子有关及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用AngⅡ诱导新生大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s, myoFbs)的增殖[1~3],基于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激光共聚焦、ELISA及荧光探针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等定性和定量方法,获得不同处理因素对对照组(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IMDM培养液)、模型组、Tau各剂量组对myoFbs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检测结果进行系统性对照和统计学分析,考察Tau抑制myoFbs的增殖是否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核转录因子κBp65(Nuclear factor-kappa Bp65, NF-κBp65)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等相关,探讨Tau抑制myoFbs增殖的胞内信号转导作用机制。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Olympus CK40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HYBRI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Lasertec公司); Sunrise酶标仪(美国美谷分子仪器有限公司); Sorvall低温离心机(美国Thermo公司)。
牛磺酸(纯度99%,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血管紧张素Ⅱ、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 美国Sigma公司); 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 (IMDM)、胰蛋白酶(美国Bco公司); 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公司); 活性氧试剂盒(江苏碧云天生物技术研究所); TGF-β1检测试剂盒(上海通蔚实业有限公司); 羊抗大鼠CyclinE和NF-κBp65一抗(美国Santa Cruz公司); S-P试剂盒(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碘化丙啶(美国Biotium公司); 二甲基亚砜(DMSO,苏州联雄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DAB显色液(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FITC兔抗山羊二抗 (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Wistar 大鼠的仔鼠(1~3日龄,雌雄兼用,清洁级),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2 MyoFbs分离及培养
取1~3日龄Wistar大鼠乳鼠,无菌开胸取其心脏,用预冷的D-Hank's冲洗心脏两次后,将其剪成1 mm3的碎片,用胰蛋白酶(0.125%,w/V)多次消化(37℃, 5 min/次),收集上清液,12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液,用含胎牛血清的IMDM培养基重悬沉淀细胞,将其接种于100 mL培养瓶中,于37℃、5% CO2培养箱内培养。实验采用第2~3代细胞。
2.3 实验分组及给药
MyoFbs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au各剂量组。各组细胞无血清培育12 h后,给予1%血清的IMDM培养基,除对照组外,均给予终浓度为1×107 mol/L的AngⅡ,Tau各剂量组的终浓度分别为0.03、0.06和0.12 mol/L。
2.4 细胞增殖检测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yoFbs制成细胞悬液,以1×105 cell/mL浓度接种于96孔板,每孔200 μL。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因素作用48 h。每孔加入5 g/L MTT溶液20 μL,37℃ 继续培养4 h,每孔加入150 μL DMSO,振荡10 min后,于酶标仪上490 nm波长测吸光度(A)值,细胞增殖率(Cell proliferation rate, CPR)按下式计算:
式中, A1和A0分别为药组和对照组的吸光度。
2.5 TGF-β1含量测定
取第3代myoFbs制成细胞悬液,以2.5×105 cell/mL浓度接种于24孔板,每孔1 mL。按2.3节的方法给予不同因素的处理,分别在培养48 h后吸取细胞上清液,用TGF-β1 ELISA试剂盒检测TGF-β1的含量。
2.6 CyclinE和NF-κBp65蛋白表达的检测
取第3代myoFbs放入预先放置了10 mm×10 mm盖玻片的24孔板内,在37℃、5% CO2培养箱内培养48 h,再经无血清培育12 h,在不同条件下处理24 h后,将生长有myoFbs盖玻片取出,用预热PBS洗涤3次, 多聚甲醛(4%,w/V)固定30 min,晾干后用SP法进行细胞化学染色。阳性反应胞核呈棕黄色细密颗粒,阴性对照是用PBS代替一抗染色。应用Image-Pro Plus 5.0V (MediaCybernetics公司)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各组CyclinE和NF-κBp65在myoFbs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
2.7 活性氧表达的检测
24孔培养板培养myoFbs 48 h,无血清再培育12 h后,各处理因素再作用24 h后,用预热的PBS洗涤3次,去除细胞培养液; 加入终浓度为10 mmol/L的DCFH-DA,于37℃、5% CO2培养箱内孵育20 min, 再用无血清培养液洗涤细胞3次,以充分去除未进入细胞内的DCFH-DA,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yoFbs内的ROS的水平。
2.8 统计学分析
用SPSS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通过方差分析及q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且有意义; 实验数据以±s表示。
3 结果与讨论
3.1 Tau对myoFbs增殖的影响
体外实验中,myoFbs的增殖程度用细胞增殖率表示,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吸光度(A490为100%)的比值。模型组细胞增殖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au(0.03~0.12 mol/L)作用myoFbs 48 h后,与模型组相比,均可不同程度降低细胞增殖率值(p<0.01或p<0.05),且呈现量效关系。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的激活是诱发及引起 MF 的主要机制,AngⅡ不仅是常见的刺激信号,也是致器官纤维化的重要因子,尤其可引起MF [5~8]。AngⅡ与 AT1受体结合后激活蛋白激酶C,随即启动胞内信号途径,促进 myoFbs增殖[6]。从实验结果可知,Tau可抑制AngⅡ诱导的myoFbs增殖,具有抗MF及心肌保护性作用[12~14]。
3.2 Tau对TGF-β1含量的影响
AngⅡ作用于myoFbs 48 h后,细胞培养液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经不同浓度Tau作用后,各组myoFbs细胞培养液中TGF-β1的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减少(p<0.05 或 p<0.01),结果见表1。在MF过程中,TGF-β1是一种促器官纤维化的因子。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MF与TGF-β1的异常表达密切[6,7]。TGF-β1不但能促进基质蛋白的合成,而且与AngⅡ密切相关。在MF过程中,TGF-β1与其受体结合,一方面AngⅡ能提高TGF-β1基因表达; 另一方面TGF-β1能促进myoFbs中I、III型胶原mRNA基因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表达。TGF-β1对myoFbs的分化、增殖和胞外基质的沉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离体实验表明,AngⅡ可促进myoFbs分泌TGF-β1,而高表达的TGF-β1使胞外基质合成增加[8,9]。本研究结果表明,Tau可降低AngⅡ诱导myoFbs中的TGF-β1表达,抑制MF的发生。
3.3 Tau对CyclinE表达的影响
机体内的细胞周期蛋白包括Cyclin A、CyclinB、CyclinD、CyclinE、CyclinG及CyclinH,每种周期蛋白都与之关键的蛋白激酶相结合,并调节相应激酶活性,从而引起细胞周期的改变。Cyclin E是调节细胞周期的正向因子,可使细胞快速通过G0/S期。研究表明,过量表达的Cyclin E会使细胞G1期明显缩短,提前进入S 期,干扰核酸的分裂和复制,干扰染色体的形成,促进中心体大量增殖以及干扰有丝分裂,促进细胞增殖,导致MF的发生。活化后的Cyclin E在胞核中表达为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以胞核中出现棕黄色或棕褐色颗粒为阳性细胞。但对Cyclin E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目前研究得较少[7~11]。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Tau处理myoFbs 48 h后,从Cyclin 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可见,对照组myoFbs核中Cyclin E的核表达量较少,AngⅡ组胞中Cyclin E的核表达较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组的Tau均可抑制Cyclin E的核表达(p<0.01或p<0.05)。
3.4 Tau对myoFbs的NF-κBp65表达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P50/P65/IKB三聚体构成NF-κB,是重要的胞核转录因子,在胞浆中以無活性的形式存在。在氧自由基、细胞因子等外来刺激作用下,IkB迅速降解,随即NF-κB被激活。活化后的NF-κB转移至核中,与相应的基因调节区域相结合,启动基因转录。研究表明,NF-κBp65与细胞的增殖关系密切,通过增加NF-κBp65的核表达,可促进细胞的增殖。本研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Tau对于NF-κBp65核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Tau与myoFbs孵育 48 h后,AngⅡ模型组细胞核黄褐色颗粒较多且核深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不同浓度Tau可不同程度地减少myoFbs胞核黄褐色颗粒数量,即NF-κBp65的核表达减少(p<0.05)。上述结果说明,Tau可通过抑制NF-κBp65的核转位,进而抑制myoFbs的增殖,达到抗MF的作用[7~11]。
3.5 Tau对ROS表达的影响
细胞在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ROS,其主要功能是使细胞变性及坏死。此外,ROS可作为重要信号分子,参与到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激活转录因子,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本研究利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测定ROS,探索ROS与myoFbs增殖之间的关系。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是利用荧光探针(DCFH-DA)进行 ROS检测,DCFH-DA 本身无荧光,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被胞内的酯酶水解,生成DCFH。而 DCFH 不能通透细胞膜,使探针很容易地被装载到细胞内。细胞内的 ROS 可氧化无荧光的 DCFH,生成有荧光的DCF。检测 DCF 的荧光即可知细胞内 ROS 的水平[6,8,11]。本研究中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myoFbs 胞浆内 ROS含量的变化,在 myoFbs 胞浆中可见绿色荧光颗粒,证明有ROS 产生,颗粒荧光越强,表明 ROS 量越高。实验结果表明,过量的 AngⅡ可使 NADPH 氧化酶被大量激活,产生过量的ROS,参与了MF及心肌重塑的发生发展过程[6,8]。与对照组比较,AngⅡ模型组ROS产生量最多(p<0.01); 与模型组相比,Tau各组ROS产生量减少(p<0.01或p<0.05)。应用 Image-Pro Plus5.0V图像分析软件分析。
4 结 论
采用不同检测技术,考察了Tau对新生大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过程不同产物的影响,并进行系统性的数据解析,结果表明,Tau通过减少ROS和TGF-β1的生成、抑制CyclinE和NF-κBp65表达,抑制myoFbs增殖。本研究為临床上抑制MF及心肌重塑提供了新思路,为相关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性参考数据。
References
1 LUO Can, GUO Lian-Jun.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 2005, 21(9): 1057-1061
罗 璨, 郭莲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5, 21(9) : 1057-1061
2 WANG Yan-Chun, GUAN Feng-Ying, LI Hong, YANG Shi-Jie.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09, 44(6): 591-596
王艳春, 关凤英, 李 红, 杨世杰. 药学学报, 2009, 44(6): 591-596
3 REN Kuang, WANG Yan-Chun, YANG Shi-Jie.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2008, 43(6): 591-595
任 旷, 王艳春, 杨世杰. 药学学报, 2008, 43(6): 591-595
4 WANG Li-Ying, SU Hai-Yan, LI Chun-Ying, WU Dian-Xiu, LIU Nan-Nan. Journal of Beihua University, 2016, 17(2): 200-204
王立英, 苏海燕, 李春颖, 吴殿秀, 刘楠楠. 北华大学学报, 2016, 17(2): 200-204
5 Wang L Y, Li H, Yang S J. Chem. Res.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2, 28(1): 84-90
6 WANG Li-Ying, SU Hai-Yan, WANG Xuan, ZHOU Yan, YANG Shi-Jie. Chinese J. Anal. Chem., 2015, 43(12): 1870-1875
王立英, 苏海燕, 王 璇, 周 艳, 杨世杰. 分析化学, 2015, 43(12): 1870-1875
7 Hahn H S, Marreez Y, Odley A, Sterbling A, Yussman M G, Hilty K C, Bodi I, Liggett S B, Schwartz A, Dorn G W. Circ. Res., 2003, 93(6): 1111-1119
8 Su S A, Yang D, Wu Y, Xie Y, Zhu W, Cai Z J, Jian Shen, Fu Z R, Wang Y P, Jia L L, Wang Y D, Wang J A, Xiang M X. Circ. Res., 2017, 121(6): 617-627
9 SUN Hong-Xia, YANG Shi-Jie.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Bulletin, 2009, 25(1): 1060-1063
孙红霞, 杨世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9, 25(1): 1060-1063
10 Wang L Y, Li H, Yang S J, Guan F Y. Afr. J. Pharm. Pharmacol., 2012, 6(28): 2100-2111
11 ZHANG Xing-Guang, YI Gui-Yan, LV Xiao-Feng, LIU Han-Ju, XU Xiu-Ping, JIAO Xiu-Min. Chinese J. Anal. Chem., 2012, 40(6): 955-959
张星光, 依桂艳, 吕肖锋, 刘汉菊, 许秀萍, 焦秀敏. 分析化学, 2012, 40(6): 955-959
12 WANG Yan-Chun, LI Hong, YANG Shi-Jie.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2008, 21(1): 8-11
王艳春, 李 红, 杨世杰.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08, 21(1): 8-11
13 Zhang W Q, Song M S, Qu J, Liu G H. Circ. Res., 2018, 123(9) : 773-786
14 WANG Yan-Chun, REN Kuang, GU Rao-Sheng, YANG Shi-Jie.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2009, 40(8): 1280-1284
王艳春, 任 旷, 顾饶胜, 杨世杰. 中草药, 2009, 40(8): 1280-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