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
2019-03-14刘鹤
刘鹤
内容摘要:近期,我国政府一揽子促进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发展的新政密集出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既为产业集群找到了网络销售的新出口,促成了销售的全渠道化,又为跨境电商提供了独特的产品和发展方向。基于此,本文通过宏观环境分析法,从四个方向探讨了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通过完善流通体系、金融体系、服务体系、信用体系、监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我国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从而对区域经济形成辐射,对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形成带动效应。
关键词:产业集群 跨境电商 宏观环境分析法 融合发展
引言
全球国际贸易格局正在持续分化演变中,以在线零售和小额贸易为代表的跨境电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跨境电商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国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壮大,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跨境电商在为产业集群搭建全新出口平台的同时,产业集群也为跨境电商创新了经营理念。尤其是在近些年,随着我国一揽子支持跨境电商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政密集出台,跨境电商和产业集群都将得益的新一轮布局正在酝酿之中,政策的保驾护航为我国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目前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表现出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下一步将有望扩大到中西部地区,从而形成我国均衡发展的新格局。基于此,只有加快我国产业集群同跨境电商的快速有效衔接,才能促成二者的独特优势融合,既为二者的发展提供新思维、新动力、新技术,又要形成对各个行业的有效带动,对区域经济形成重点辐射。
我国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特征
产业集群推动跨境电商在更大范围内快速发展,推动了智能化外贸基础设施和海外仓的快速覆盖,同时,跨境电商促使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有所建树。通过对产业集群和跨境电商发展特征的分析,可以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同跨境电商的有效衔接。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
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由大量产业相关企业形成的空间集聚,这一产业生态系统具有极强的持续竞争优势,可以粘合并吸引集群外的流通资金,是促成企业转型发展升级的一种全新思维。我国东部沿海省市的产业集群已占到其区域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产业制造集群发展优势也是日益显现。因此,充分分析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既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又有利于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首先是产业集群的地域集聚特征。产业集群实际上是产业成群地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因此,产业集群一般都具有清晰的地理边界,地理区域內的企业都围绕统一产业或紧密相关产业来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活动。并且,我国的产业集群受到区域红利的影响,地域集聚特征尤为明显,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集聚经济,并推动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是产业集群的地域文化特征。区域文化特征使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更加稳固存在,如温州的纽扣市场、低压电器集群、绍兴的中国纺织城等,都已经将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根植意识融入到集群企业的合作之中,形成了成本优势和专业分工,巩固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再次是产业集群的结构分配特征。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通过产业特征作为联接,实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形成企业关联,并通过集群间的供需关系联结,实现本地化采购,形成整个产业集群的供应成本和采购成本优势,为信息传递、价值交换和技术创新等提供便利。最后是产业集群的产业层次特征。产业集群内绝大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市场影响力有限,并且长期处于粗放型经营,因此,唯有提升要素禀赋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层次水平,才能使整个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二)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的发展特征
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正在开始新一轮的布局,依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66.3%。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商正在处于重大调整期,而产业集群的介入,一方面促使跨境电商的发展范围更大,添加了很多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另一方面也使产业集群增加了网络销售新出口,促成了销售范围的全渠道覆盖。但是,受到国际贸易格局分化演变及二者融合发展的时间尚短等因素影响,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特征明显具有劣势。
首先是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具有明显的不成熟和不平衡特征。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体制机制不成熟,创新意识不到位,资源配置不合理,空间分布不平衡。尤其是内陆区域的产业集群,其跨境电商发展程度薄弱、水平较低,加之资源匮乏、缺少先天优势,呈现出低程度、低质量的发展缓慢局面。其次是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具有不均衡和不明显的特征。我国产业集群众多,有些甚至是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但其认可度和知名度并不高,更有很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严重缺乏协同发展意识,不但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发展程度不同,而且也没有在产业集群内形成有效的辐射效应、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无法促进产业集群迈向更高端,且发展程度不均衡,导致产业集群跨境电商难以逾越发展瓶颈。最后是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瓶颈众多,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不成熟、不平衡、不均衡和不明显,导致其发展问题众多,加之没有可借鉴的发展经验,使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在流通体系、金融体系、服务体系、信用体系、监管体系和人才培养上,都难以快速推进,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推广速度停滞不前。
我国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文使用宏观环境分析法(PEST),对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在政治(P)、经济(E)、社会(S)和技术(T)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所面临的状况。
(一)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一般包括政治制度与体制,国家政府的支撑程度等。从我国政治环境因素来看,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促进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推动中高端消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完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培育跨境电子商务、监管政策过渡期再延长等。与此同时,在2017年国家发改委又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甚至将促进我国产业集群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和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要求,写入了十九大报告之中,极大促进了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完善及规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国家新政如表1所示。
(二)经济因素
我国产业集群的跨境电商经济因素可由多要素构成,比如国民生产总值、利率水平、就业水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能源供给成本、市场机制等。综合来看,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经济走势等。首先,从跨境电商来看,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含零售及B2B)高达6.3万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3.5%。尤其是在2017年上半年,中国的跨境电商整体发展环境向好,消费需求提升助推对外贸易特别是进口贸易的持续繁荣。此外,根据统计2016年中国移动电商用户规模达4.18亿;2017年前五月进口总值4.88万亿元,增长26.5%;同时,在2017年上半年,各大电商巨头在跨境领域也都有战略性布局,比如天猫与国际高技术企业合作,升级产品并直接切中用户消费升级需求;京东则在供应端进行国际物流布局,强化供应链打造。在我国产业集群内大力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试点工作,或以进口保税为主,或以直购为主,或以出口为主等,囊括了上海、深圳、重庆、宁波、杭州、郑州、广州、天津、福州、平潭等多个城市。由此可见,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极大潜力。其次,从产业集群来看,依据阿里研究院2016年国内“互联网+产业集群”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在2016年诞生了1688个在线产业带、淘宝村以及菜鸟产业园。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并非是传统产业集群的线上化,而是对产业集群生產制造方式的变革和对整体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此外,截止到2015年2月,在线产业带覆盖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中部地区的增长较为迅猛。由此可见,我国产业集群在转型升级中孕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民族特征、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以及风俗习惯等,而影响我国产业集群的跨境电商社会因素则主要包括人口规模、人口流动、种族结构、年龄结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文化特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消费结构和文化特征,因为消费结构直接影响着区域产业集群的产能容量,而文化特征则决定了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产品、定位、传承以及推广等。首先从消费结构来看,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消费需求、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持续提升,而另一方面又是产业集群的产能严重过剩。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和2016年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5%,属于严重产能过剩,2017年上半年,受到“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持续影响,产能利用率在79%上下。其中,2017年我国煤矿产能利用率提升至69%,钢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8%,2016年熟料产能利用率仅为65%,水泥产能利用率仅为69%。这都说明我国产业集群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而充分利用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社会影响因素,可将过剩产能转移到消费结构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实现我国贸易的“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提升我国产能的利用效率。其次从文化特征来看,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沉淀,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同的文化群体,又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行为。与此同时,不同区域内的产业集群也有着自身的文化特征,跨境电商正是为产业集群的文化特色经营开辟了新的网络出口、确定了新的定位、彰显了竞争优势、突破了发展瓶颈。比如,藏族认为牛是吉祥的动物,因日本丰田越野车的标识形似牛头,因此占据了绝对市场分额,由此可见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因此,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是消费需求与文化特征的共同需要。
(四)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就是包括与产业集群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发展趋势或应用背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创新。对于我国而言,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网络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互联网+”战略更使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得以实现和加强。可以说,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等保驾护航。
我国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发展路径
我国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已经形成了近800个不同特色的产业集群,并且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产业集群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提升。而且,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扩大,跨境电商得以在产业集群中快速扩展和延伸。然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依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水平低、契合慢、质量差等问题层出不穷,距离高层次、高水平、高标准、高规格的要求差距依然甚大。比如先天发展不足、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深度不够、协同意识匮乏、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因此,唯有走出一条具有特色发展之路,才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消费升级,以形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
(一)以完善流通体系形成特色发展
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只有持续完善流通体系,才能形成特色发展,因此,应从跨境流通共享、线下体验升级和主导型海外仓这三个层面加以拓展和建设。首先,完善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流通资源共享,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尤其是可以降低由订单碎片化和运输分散化导致的成本上升。从而实现运输资源同仓储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实现共同集散、共同运输、共同仓储。所以,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应着力促进流通资源整合与共享,切实降低现有流通成本。其次,线上线下+物流整合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客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使消费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商品,促进了消费决策的做出。因此,产业集群应该加快建立境外体验店,将线上线下+物流整合的模式拓展到境外,以此推动其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高水平发展,实现流通成本的下降。再次,产业集群区域内的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国务院提出的鼓励建设覆盖重要国别和重点市场的海外仓的要求,建立区域内产业集群的政府主导型海外仓,从而为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提供物流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实现便捷的退换货渠道,并通过免费使用等补助措施,促成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形成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一站式仓储配送体系。
(二)以完善金融体系形成特色发展
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金融体系依然处于初始阶段,应该在实现融资创新、消除支付壁垒和提升结汇便捷等方面加快改进,从而为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后续发展提供源动力。首先,融资是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产业集群众多,但规模小、效率低、收益少,很难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因此,唯有实现融资创新,比如从政府层面可以建立投资资金扶持或产业发展基金,从金融主体来看,可以开发运费融资、订单融资、货物融资、仓储融资等多类创新型融资模式,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通过多元化融资模式,实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规模和效益。其次,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支付工具并非主流,形成了支付障碍,因此,应加快推广人民币跨境结算,实现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合作,消除跨境支付壁垒,实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支付的便捷和主动。最后,结汇繁琐一直是困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瓶颈,因此,应加大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或通过单一窗口的服务,来简化结汇流程。
(三)以完善服务体系形成特色发展
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多为中小企业,受成本与质量的约束较大,因此,应该加快区域内的综合服务体系平台构建,形成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以此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向沟通,实现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内外部交流,实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综合业务整合,进而避免开发海外市场障碍,促成集群內的企业抱团发展,以规避跨境电商出口的风险。
(四)以完善信用体系形成特色发展
电子商务具有超强的网络虚拟性,因此,必须将信用体系贯穿于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全流程之中,从而提升信息的对称性。可通过第三方鉴证、大数据甄别和客户评估机制得以实现。首先,因无法对境外进行有效监管,可通过当地的第三方鉴证机构,提升对境外的信用认证,并可借助境外电子商务平台,对供应链条上的企业进行多维度认证,从而形成信用体系。其次,可借助大数据构建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交易数据、开单数据、支付数据和网络轨迹等,完善信用体系认证。最后,应建立客户评估机制,鉴别客户信息,深挖市场资源,通过跨境平台建设,实现企业识别、客户名单、网络支付、企业认证和信用评级等,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内客户信息和企业信息的共享,提升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协同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
(五)以完善监管体系形成特色发展
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监管薄弱已经凸显,因此,应该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大胆改革监管方式,持续完善监管理论,从而提升监管的网络化水平和优化事中事后的监管作用。首先监管网络化水平的提升可以实现监管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我国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监管应提升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水平,实现对通关、税收等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其次优化事中事后的监管可以提升监管的作用和价值,可有效提升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企业自律行为。
(六)以完善人才培养形成特色发展
人才是实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应该建立定制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化的培训方式,以此实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首先定制的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极其关键,要吸引年轻学者、社会精英、创新专家等投身到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之中,实行人才多元化、多渠道。其次,科学化的培训方式既可提高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又可为社会提供跨界型人才,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
参考文献:
1.胡碧琴,赵亚鹏.创新视域下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联动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8)
2.肖丽平.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J].改革与战略,2017(1)
3.孟亮.辽宁葫芦岛泳装行业首创“产业集群海外仓”的效应及经验做法[J].对外经贸实务,2017(7)
4.郭海玲.产业集群视角下出口跨境电商发展对策——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7,5(31)
5.王爱红,张群.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对外贸易转型升级模式与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19)
6.李凌慧,曹淑艳.B2C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