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名画对儿童美术审美欣赏的影响和启迪

2019-03-14赵小雅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验成功审美体验合作

赵小雅

摘 要:本文通过一幅画的审美体验,提高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和认知。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欣赏的方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将此方法灵活运用到其它的艺术作品赏析中,提高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强化孩子们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关键词:审美体验;美术实践教学;合作;体验成功

一、问题的提出:

在美术活动中,欣赏是一个重要的活动环节,它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尝试、领略产生喜悦情感的过程。

随着美术教学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欣赏环节在校外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它应该是培养孩子们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现代美术教育观越来越提倡对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崇尚有个性地自由表现与创造。

二、教育职能部门的态度

艺术素质教育在当下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艺术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都具有深远意义。

教育部最新通知:全面支持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学科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肯定,为推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通过开展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美育的改革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中小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三、国内外教育现状

现阶段,从小给孩子的艺术课程一直是欧美国家相当重视的科目。为了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美国在1994年专门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National core arts standards),孩子学艺术不会只拘泥于技法,而是从小就被鼓励了解艺术史,广泛接触艺术作品,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一到假日就到广场和艺术爱好者交流,一起寻找美、体验美、创造美、感受美。而在我们国内大部分美术教育课程安排上,大都照本宣科,重视造型、色彩的培养,而忽略了欣赏的重要性。

四、以《格尔尼卡》为例解决问题

(一)课前准备——寻找适合的作品

一次陪女儿在图书馆看儿童读物的时候,我很偶然的发现了这样一本书,《格尔尼卡—毕加索对故国之爱》,我想以这本书作为契机为孩子们的艺术学习开启另外一道门。

毕加索可以说是抽象艺术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了,许多孩子一提到抽象艺术立刻反应的感受就是看不懂,毕加索虽然热衷于前卫艺术创新,然而却并不放弃对现实的表现,他自己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总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

(二)教学过程——《格尔尼卡》的赏析和初探

1.初识《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毕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画,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馆藏。

油画《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作于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纳粹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此画是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作为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毕加索对于这一野蛮行径表现出无比的愤慨。他仅用了几个星期便完成这幅巨作,作为对法西斯兽行的遣责和抗议。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富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2.解读《格尔尼卡》

(1)画家想表达的情绪和思想。什么样的契机让毕加索画了《格尔尼卡》,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在绘画主题和艺术表现中的作用,分局部细节解读《格尔尼卡》。

(2)从表现手法上给孩子们带来了启发和更多的艺术联想。抽象画的源起,把平面表达变成了立体,前所未有的观察方式,在另一种情感中看到比现实更真实的一切——也就是象征和暗示的绘画手法。

“立体主义”表现手法: 打散——叠加、 拼贴、 重组。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毕加索仍然采用了立体主义剪贴画的艺术语言。画中那种剪贴的视觉效果,并不是以真正的剪贴手段来达到的,而是通过手绘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一块叠着另一块的“剪贴”图形,仅限于黑、白、灰三色,从而有效地突出了画面的紧张与恐怖气氛。

3.读懂《格尔尼卡》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理解能力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课堂实际教学,二是通过广泛的欣赏活动。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条件所限,我们的教学模式大部分都是大班授课模式,又因授课时量所局限,美术课堂教学主要以分析结构和色彩为主。虽然学生的绘画技法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对绘画作品本身的理解只注重于画面本身的结构分析,所以学生只学了许多技法规则,而没有理解画家本身的情感抒发和探究,自然也无从谈培养及提高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

详细解说每一个小细节,解决孩子们的疑问,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当然,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似乎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

毕加索还画了一只鸟,笔直地站着,它在高声长唱,它站在阴影中,仿佛要告诉我们什么,然而,谁能够听懂鸟儿无聲的鸣叫?

课后,我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我知道那只鸟再说什么,它在对我们喊着:本该涂成蓝色的天空被太多的乌云遮住了,这感觉实在太悲伤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太多了。我说:“和平万岁!”

4.重现《格尔尼卡》

孩子们能够理解格尔尼卡带来的艺术启迪和给我们的警示,在重现《格尔尼卡》的过程中,24个人拆分一张作品,学生通过理解拆分绘制的小作品在最后的时刻合成一张完整的作品,绘制过程中有了充分的欣赏和理解,细致分析自己的那一部分有什么故事,并将自己的理解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我们运用了铅笔和炭笔炭条在16开白纸上进行临摹绘制,各部分完成后拼贴整幅作品,最后组成完整作品的时刻,孩子们和我都很开心,合作后的成功体验在成长中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艺术教育并不是要孩子们成为多著名的学者、画家,而是提高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和认知,通过对《格尔尼卡》这都画作的深入探究,掌握了欣赏的方法和角度,有了自己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到其它的艺术作品赏析中,更好的促进了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强化了学生们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猜你喜欢

体验成功审美体验合作
童心 童眼 童耳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