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预习,开启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2019-03-14杨明芳

青年时代 2019年2期
关键词:预习高效课堂有效性

杨明芳

摘 要:充分有效的预习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的良好途径。在小学语文预习活动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能独立阅读文本内容,做到初步理解、感知文本内容,会认读文中生字词,能读通课文,能借助各种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等,逐渐增强思考和学习动力,锻炼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预习;有效性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语文预习还只是停留在读几遍课文,圈画、标注出生字而已,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预习流于形式,只是迫不得已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语文学科预习的有效性?下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准”度——遵循课标指导,解读教材

(一)遵循学段课标,“依法”设计

设计预习内容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预习目标也要体现课标思想。教师在设计预习内容时,心中要有课标,视其为设计预习内容的准绳。课标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体现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在此,根据课标要求,《菩萨兵》一文预习设计可以围绕这几方面:(1)认读生字,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容易错的字词。(2)朗读正音,“藏胞”、“糟蹋”、“菩萨”、“挨饿”易读错,可设计标拼音或选择正确读音等练习。(3)第二学段对复述提出了要求,有针对性的阅读准备可降低复述难度。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试着用“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简单说说这三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解读教材特色,统筹考虑

首先,从三个角度研读文本,即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第一步从一般读者角度感受文本意境美、情趣美、语言美;第二步从学生角度思考可以学什么,困惑是什么,兴奋点可能在哪里;第三步从教师教学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和策略。其次,钻研教材。课文属于什么文体,用词、句式有否特别之处,课文哪部分写得精彩,出彩在哪里等方面思考。

落实到具体某一篇课文的预习教学内容,还要根据教材中的单元训练要求,择适合班级学生的“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菩萨兵》全文按照故事發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人物的典型语言,朱德总司令说话中两处生动的比喻句很有特色,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另外本单元系列课文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叙事,都是关于历史名人。根据文本的以上特点,可增加预习内容:(1)简要了解红军长征背景和有关朱德的小故事。(2)本文中朱德的几次对话,要求学生与同学或家长分角色朗读、表演读文中的对话,体会比喻句的精妙,同时又为复述做了铺垫。

二、“热”度——颠覆传统设计,自主有趣

(一)推行“预习本”,整合训练

教师尝试推行预习本,让预习作业在此呈现,改变预习的作业形式,采用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形式,有利于增加趣味性,使这一项作业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常规作业。一本预习本可以将过去的生字词抄写,组词,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结构、中心,课后补充练笔,资料积累等作业整合起来,内容包罗万象。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其他名目繁多的语文作业种类,减去很多重复的作业和教师的批改负担,而且还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一段时间后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出题,展示个性。教师引导整合,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的结合,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使得预习更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学生喜欢上这项作业就不是难事了。

(二)把握文体特征,多样设计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创新预习方法,让预习形式多样化,重新“包装”,将传统的预习要求变换成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不断给学生以新面孔,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起来。不同文体课文预习也有不同参考方向:

1.故事类文本。教师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搜集相关资料,准备举行故事会,这样可以使学生兴趣大增,不仅把课文读熟,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故事排练、表演,甚至还可以参照有关资料编写课本剧。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预习设计时可布置学生小组合作,表演感兴趣的片段,分配林冲,洪教头,柴进,旁白等角色,再现精彩。学生在表演交流中对本文精彩的语言、准确的动作就会有更深入的体会,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2.说理类文本。设计预习题时应关注这类文本的结构,注重让学生明确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思考如何运用此法,以此加深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感知。除了这些基本题,还应该设计些闯关题。可针对课文中的启示设置一些发散类习 题。学生在课堂上一时半会儿是不会思考得那么深远的,预习可以节省课堂上更 多的时间以便用来交流,更好地达到领悟课文内涵的目的。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一课预习要求可设计为:①读课文你知道了有关麋鹿的哪些知识?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②画出写麋鹿外形特点的句子,读一读。再看看关于麋鹿的图画,了解麋鹿外形的奇特。思考:麋鹿的生活习性与外形特点有什么联系。③课文介绍麋鹿的“传奇经历”这一部分,作者是怎么写得条理清楚的?练习说说麋鹿的经历,体会麋鹿的经历哪些地方充满传奇色彩。传奇背后你感受 到了什么? ④搜集资料,了解你感兴趣的珍稀动物,并向同学介绍。

3.写景类文本。写景类课文预习内容的设计要注重让学生积累词句,了解文字描摹的景色特点及其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同时欣赏修辞手法的精妙及感情朗读。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寨沟》第二课时的预习设计为:①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优美的四字词语。②默读课文,为你喜欢的自然景观设计一段吸引人的导游词,或为你喜爱的珍禽异兽配上插图,并想想为什么喜欢。③听歌曲《神奇的九寨》,闭眼想象画面,尝试用上文中的词句夸一夸九寨沟。

(三)多样梯度设计,自主选择

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预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设计分层次的预习作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主动积极的发展。预习设计时可以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如第一课时预习时,关于词语的预习可以分为:(1)摘抄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做到正确、美观。(2)选择课文中的两个优美词语分别写一句话。而第二课时的预习设计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特长,可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爆布》的预习:(1)爱写字的你,不妨摘抄本文的优美词句。(2)爱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朗读,进行课文录音。(3)爱绘画的你,不妨画一幅山水画再配上优美的诗句,一定不同凡响。(4)消息灵通的你,不妨查阅资料,点击“祖国的风景名胜”,设计导游词,相信你能行!这样的设计,能充分照顧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效”度——教给预习方法,及时评价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预习,教师必须做到对预习的指导到位,而且要循序渐进。教师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预习、善预习、乐预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效果。

(一)遵循学段特点安排作业时间

首先,在第一学段,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内进行预习。此时必须要有具体的指导,要向学生传授预习的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对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其次,在第二学段,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习方法,预习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预设一定的时空,进行预习的指导和检查。最后,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

(二)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标记的符号最好也有个统一的规定。还要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和网络来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图片,难题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此外,在课文中遇到“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都可以适当加上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改变评价形式,激发兴趣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做出的预习作业,教师还要鼓励他们通过竞争,不断晋级,达到不同的“星级”,可以得到不同的奖励,比如到一定级别可以当小老师评改组员预习作业、设计预习作业等,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让他们觉得这是一项好玩的作业,预习作业就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到实处了。

综合上述,把握好预习的三大“度”,就能有效的预习,不仅帮助学生扫清文本中的“拦路虎”,提高课堂时效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独立思考、自我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杨芳.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训练[J].当代教研论丛,2018.07

[2]许玉琳.探析利用预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

猜你喜欢

预习高效课堂有效性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