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下乡”视角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研究
2019-03-14张璐罗璇
张璐 罗璇
摘 要:武汉市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体现当代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并且对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巨大的影响。武汉商学院作为第一批“新青年下乡”活动试点学校,对26个村(社区)进行了一对一的班级结对下乡帮扶活动,覆盖了新洲区、黄陂区、蔡甸区等较远区域,积极配合武汉市发展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国家社会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有极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新青年。
关键词:新青年下乡;志愿服务;大学生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指大学生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而提供的服务。作为一种自主、自愿的服务性活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群众性和组织性等特点,它使大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身的主观世界,实现自身的价值观和体现大学生的价值。
一、“新青年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武汉市开展“新青年下乡”活动, 通过武汉青年志愿者公众号平台打卡,分为理论育农,科技支农,爱心助农,文艺乐农,生态兴农的五大助农模式,开展与大学生专业特色相关的下乡活动。
“新青年下乡”活动,一方面,改善了大学生风貌。我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带头参加下乡活动,将活动策划和自身专业结合,与当地居民多次沟通交流,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寄送微心愿,开展六一活动,暑期辅导,开展村务帮扶,孤寡老人、精准扶贫的帮扶,文艺活动,农业调研,法律宣讲,入户宣传等。我校多名大学生获得校级下乡优秀成员,部分学生获得武汉市优秀新青年下乡成员。学生自己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确大学生身上的责任和重担,提升自己,留在武汉,建设武汉。不仅如此,使高校的日常活动更加丰富,志愿精神更加广泛,多家媒体的报道也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给当地带去了活力。大学生通过自身的专业,将新时代的思维和理念带进了农村,带去了新的技术和新的方式。让当地村民了解了新政策新理论,学习电脑技术,科学的农业技术,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新鲜模式,感受更多元化的教育方式,给对接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二、“新青年下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新特点
第一,服务的广泛性和专业性越来越强。在武汉市政府的号召下,大批的大学生投入到“新青年下乡”的活动中,他们炙热主动,活力四放。他们不仅局限于照顾留守儿童和照顾老人,帮助对接村开展农业服务等常规的志愿服务,开始逐渐向文艺振兴小学、开展心理疏导、进行法律宣讲、农业推广等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活动扩散。
第二,大学生服务的自主意识增强。随着下乡队伍的扩大、下乡模式的成熟,学生更多地开始了自主参与到对接村的服务中,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专长、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征,由社团组织或小群体自发或自己主动参与越来越频繁。
第三,新媒体工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播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武汉市“新青年下乡”活动需要在校对接班级的大学生通过“武汉市青年志愿者”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平台进行考勤打卡。每位同学进行网络注册,在五大服务模块内,在签入地和签出地进行打卡。这种形式直观便捷的让互联网汇总了下乡次数和时长,后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下乡的成果。
三、“新青年下乡 ”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的困境
(一)志愿服务的平台建设不完善
每年9月新生入校时,各大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登记注册。但是,由于对注册信息要求不统一,注册后没有相对系统的平台来进行数据统计,造成统计了一些非客观性数据。例如,有些学生在登录时无法进入和查找不到个人信息等,因此无法实现打卡功能。
(二)对接村与高校的现实问题
第一,由于武汉的地域广阔,面积较大,东西南北的跨度较远。因此会出现高校与对接村实际距离较远,路上花费时间较长,无形中压缩了当天在对接村的活动时间,使得活动内容受到限制。不仅如此,由于距离较远,当地农村没有相应的午餐供应,下乡的大学生只能自带干粮,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晕车等不吃饭现象存在,影响和威胁到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第二,对接村的行政划分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常住人口也比较少,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下乡,活动内容无法实现真正的全员参与,活动效果会打折扣。第三,活动宣传不及时,有时候没有及时将活动效果同步更新和宣传在学校和对接村。第四,活动性质缺乏专一性,参与下乡的学生小组成员会进行流动更换,会出现无法将活动持续发展的可能。
四、提升“新青年下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路径
“新青年下乡”作为新型的创新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模式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一,学校方面。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倡志愿服务精神,召开讲座,班会宣传,文明用语,主题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为大学生参与下乡活动提供更加广泛的活动区域和资金支持,让学生们加入到下乡队伍中更有保障;在全校范围内定期开展活动汇报和表彰,及时对有作为的学生加以鼓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影响力。
第二,教师方面。加强思想重视,通过下乡的目标和要求,加强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素质等相关课程,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策划和组织以班集体为单位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对接村为依托,结合团日活动,班会形式,党支部主题活动相结合,将教育深入到农村,将课程建在田头。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运用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下乡活动相结合,指导他们开展活动,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学生方面。应该更加自主的发掘学生队伍的潜力,增加元素加强下乡活动的丰富多元。“新青年下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下乡开展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假期积极投入到下乡的建设当中,和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展现大学生专业特色,探索一条适合新青年下乡的模式,让新青年下乡活動更加深入人心,心仪武汉,服务武汉。
第四,媒体方面。“新青年下乡”活动在武汉市的开展是一个具有开创性的活动,给各方面都带来了积极的意义。因此志愿服务活动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并参与其中来也是下乡发挥的影响。在活动中,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对下乡活动开展宣传报道,充分利用各大高校新闻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借助“最美下乡日记”、“最美下乡新闻稿”、“最美下乡图片”等打造专属于“新青年下乡”的宣传平台。不仅是学期末年终,而且是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活动总结和新闻发布,让更多的人了解下乡活动的特色和功能。
总而言之,要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传播优秀事迹,弘扬正能量,力争通过志愿服务来培养优秀大学生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在祖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人生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小红.高校志愿服务教育课程化路径探析, [J].思想政治研究教育,2011年第5期.
[2]张亚璇.“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现状研究-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9月.
[3]李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