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
2019-03-14刘晓楚杨良琴孙子科技木
刘晓楚 顾 立 杨良琴 孙子科技木 鞠 梅
(西南医科大学1 护理学院,2 药学院,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电子邮箱:409635667@qq.com;3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德阳市 618000)
人口老龄化具有快速化、高龄化、空巢化等突出特点,这使得我国社会养老负担沉重、形势严峻,给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1]。我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模式。医养结合服务是指由医疗养老结合机构为不同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照护服务,是一种兼具医院和养老院优势的统一新功能体系[2],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当前,我国医养结合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服务内涵及范畴模糊、服务主体需求差异大等[3]。因此,本研究以医养结合试点的主力军——文化程度、经济水平、接受能力普遍较高的退休人群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8年1~3月期间采用多阶段抽样法进行抽样。在综合考虑人口、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泸州市2个主城区(江阳区、龙马潭区)为调查地区;根据常住人口数分别将2个主城区的街道分为高中低3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个城区各层分别抽取1个街道,共抽取6个街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个街道中抽取2个社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每个社区选取30名退休居民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退休职工(无单位性质要求);(2)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50岁;(3)泸州市户籍且居住时间≥6个月;(4)对本次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不愿意配合调查者;(2)认知状况差、无法回答问卷者。
1.2 样本估算方法 根据Kendall所提出的样本含量粗略估计方法,样本含量一般为条目数的5~10倍[4],本研究中问卷条目为25项,同时考虑到失访的情况,增加20%的样本含量,计算所需样本量至少为300。为了保证实际研究过程中人数充足,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60份。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资料问卷:自制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配偶情况、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可支配月收入、子女数、平均医疗月支出、居住方式、健康关注情况、慢性病种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认知度等。
1.3.2 医养结合养老需求调查问卷:在充分参考相关文献[5-9]、国家卫生政策的基础上,经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专家共同设计,由课题小组和养老管理专家共同编制医养结合养老需求调查问卷。问卷正式发放前,采用方便抽样,选取50名退休居民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订后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含3个维度共12个条目,包括生活照料需求(5个条目)、医疗护理需求(4个条目)和精神慰藉需求(3个条目)。问卷内容效度为0.879,Cronbach′α系数为0.844。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需要”至“非常需要”分别赋值为1~5分,总分为12~60分,得分越高表明需求越强烈。评分标准为:<24分为低需求;24~48分为中等需求;>48分为高需求。
1.4 研究方法及质量控制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生作为调查人员,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前由调查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向退休居民介绍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写方式;无法自行填写问卷的退休居民,经其口述,由调查人员严格遵其意思代为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并严格检查有无漏填,及时更正。共发放问卷360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26份,有效回收率为90.6%。采用EpiData 3.1软件双人录入数据,进行逻辑查错,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情况 本组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总分为(46.96±5.62)分,其中医疗护理需求为(4.17±0.46)分,精神慰藉需求为(3.89±0.61)分,生活照料需求为(3.71±0.42)分。
2.2 不同特征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总分比较 不同年龄、配偶情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可支配月收入、子女数、平均医疗月支出、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种数、医养结合认知度的退休居民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3 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得分为因变量,以2.2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见表2(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得分为连续变量)。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可支配月收入、子女数、慢性病种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认知度均是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5),见表3。
表1 不同特征退休居民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总分比较(x±s,分)
表2 变量赋值表
表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3.1 泸州市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处于较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泸州市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总分为(46.96±5.62)分,高于李秀明等[6]对重庆市老年人的调查结果。其原因可能是:(1)随着医养结合模式在我国养老事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发展与宣传力度不断加大;(2)退休人群整体上具备更高的经济、文化水平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3)即将建成的泸州市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基地也为医养结合的宣传发展打下基础。泸州市退休居民医疗护理需求得分为(4.17±0.46)分,与湛江[10]、温州[11]等地的调查结果相似,其护理需求较高可能与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居民还深受“看病难、看病贵”的困扰有关。本研究中,退休居民的精神慰藉需求得分高于生活照料需求得分,与黄奉毅等[8]的调查结果相似,这可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的生活压力剧增,大多退休居民深受退休综合征等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有关[12]。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在发展医养结合时,应将居民的经济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社会支持情况等与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生活照料服务内容及其比例进行灵活匹配,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充分满足不同居民的养老需求。此外,医疗护理服务是医养结合发展的核心支持力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关管理制度、执业规范,优化卫生人力资源;通过与当地医学高校合作,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培养、输送专业养老护理人才;加强业务培训,严格持证上岗,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技术水平;建立医疗、护理、康复、药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合作团队,为居民提供专业化、多元化、高质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3.2 泸州市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是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5),即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的退休居民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水平越高,与武雨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年龄的增长,居民身心问题突出,对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有着更高的需求,而自理能力的逐渐缺失又加剧了其就医困难度,因而高龄居民迫切希望得到更加优质、便利的医养服务。因此,高龄居民对于将医疗、养老资源优化结合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已不再是主观的弹性需求,而是基于现实需要的刚性需求[14]。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基于本地区居民人口学特征,因地制宜地发展、建设地区特色化医养结合养老示范项目,开展针对性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女数、可支配月收入是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5),即子女数量越少、可支配月收入越高的退休居民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水平越高,与范宁玥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受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空巢家庭、“421”家庭不断增多,“倒金字塔型”家庭的结构很难再承担传统居家养老的重负[16],而老年人需要子女的支持,但大多年轻人忙于工作,往往无法为老人提供照料。同时,拥有较高可支配收入的居民有能力承担医养结合养老所需的费用,对医疗质量和养老水平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更需要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建议以社区为单位,为居民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此外,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缺乏针对养老护理的内容,加之养老机构在医保定点资质申请上屡遇瓶颈,导致居民的养老负担沉重[17]。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逐步提高、完善医保覆盖范围,纳入养老护理费用,明确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的报销标准;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医养结合服务门槛,让更多低收入居民有机会获得医养结合服务。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慢性病种数、自评健康状况及医养结合认知度也是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0.05),即慢性病种数越多、健康状况越差、医养结合认知度越高的退休居民有更高的医养结合养老需求。身体的衰弱、多病共存严重影响居民生存和生活质量[18],加之罹患多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且规范的治疗、随访,频繁往返医院或住院更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感,因而其更愿意选择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同时,医养结合服务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步推行阶段,居民的认知程度还不高[19],部分认知度低的居民对于这种新型养老模式还存在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选择积极性不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医养结合的宣传工作,建议在政府的主导下以街道、社区居委会、老年大学等为单位,结合区域内居民社会、经济、文化等特点,实施区域特色医养宣传方式,普及医养结合理念;相关机构可以开展医养结合体验活动,让居民真实感受医养结合服务,调动居民参与医养结合养老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泸州市退休居民医养结合养老需求处于较高水平,医养结合养老需求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可支配月收入、子女数、慢性病种数、自评健康状况、医养结合认知度的影响。因此,在发展、推进医养结合的同时,建议政府提高政策支持水平,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卫生、民政、人社等多部门通力合作,落实优化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养老资源,完善医疗保障;从居民的养老需求出发,深入普通群众,关注特殊群众,帮扶困难群众,构建具有地区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让医养结合真正惠及群众,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