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2019-03-14马道新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龙岩364000

安徽建筑 2019年10期
关键词:预制件装配式管理人员

马道新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龙岩 364000)

0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其中,装配式建筑逐渐走入公众视线,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借助提前制作好的构件,在施工阶段内利用科学的连接方式而构成的建筑。在此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流程,对预制件实行合理的装配。

1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设计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基于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进行设计,以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但现阶段,部分建筑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的完整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导致其所设计的建筑方案存在诸多不足,为后期设计变更、工程质量问题埋下了隐患[1]。再加上项目管理人员不重视对设计环节的管理,致使技术交底和施工图纸工作流于形式,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2 现场管理问题

①节点连接质量问题。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人员不重视节点连接的质量,很难对其进行控制。并且现场管理人员对浆料用量工具的监管也不够全面,致使施工人员在进行浆料注射时,难以对注浆筒内混凝土密度和注浆层厚度进行把控,最终导致节点连接时,由于受到浆层与预制构件不匹配的影响,二者结合面容易出现裂缝和垫块偏移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会影响节点连接的质量。

②施工组织管理。从当前阶段内的实际施工情况来看,部分管理人员在前期准备阶段中,并不具备全局意识与预见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后续发展趋势,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施工规划。这就需要相应人员在此过程中,重视做好协同管理工作,包括构配件生产、设计方案与技术、图纸交底等环节。目前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监管人员不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与质量意识,在实际工作期间,并未与户主方进行有效沟通。同时相应的建筑企业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安排专门的技术型人才,开展技术交底工作。包括后续的实行跟踪,均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③预制件的选择。预制件是装配式建筑得以顺利施工的基础前提,在具体施工中具有重大意义。当前阶段内预制件的生产规模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且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并未形成丰富的经验。在质量方面仍需要改进,因而应引起相关企业及人员的重视。高质量的预制件是建筑安全的基本保证,由于预制件来自于各个生产地,因而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尤其是针对距离较远的运输,再加上相应保护措施不当,在预制件被运输至施工现场后,通常存在着质量差异。

1.3 管理人员意识

工程管理人员作为建筑施工管理的主体,承担着把控工程进度、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的责任。装配式建筑以其独具的优势逐渐在众多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应的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不一,不利于施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与此同时,部分建筑企业并不重视管理工作的进行,因而忽视了对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致使大多数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业务水平无法得到及时提升,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此点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针对施工管理阶段遇到的突发情况,不能实行较好的应对。

工程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也会对管理工作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如若管理人员并未端正自身工作态度,玩忽职守,粗心大意,很有可能导致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案不匹配,出现工期延误的情况。因此,对应的施工管理人员应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对施工进度及具体情况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不断加强文化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切实提升业务技能。另外,工程管理人员还应深刻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独特性,在工作中注重与其他部门间的合作交流。

2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相应对策

2.1 建立并健全管理体制

大体上而言,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图纸设计、部件生产、部件加工等多个环节,需要相应管理人员从各个环节入手,并积极融入追溯制度。利用严格有效的监管方式,对节能产品实行科学认定,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同时应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在此基础上实行科学管控,一旦发现产品质量存在问题,可直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进行严格处置。切实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结构的性能,包括防水、防火、防腐等,不断强化监管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将监管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各管理人员的头上。通过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结构的有效监管,为装配式结构的质量做出有利保障。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另外,针对设计环节,管理人员应实行严格监管。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水平,有关设计单位及人员应不断更新自身设计理念,创新设计模式。运用创新式思维,从整体上提升设计效果。与此同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充分发挥现代化施工技术的优势,利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为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提供良好保证。对于建筑所用材料,例如混凝土、水泥、木材、钢筋等,企业可促使其实现产业升级,引导自身建筑工程逐渐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2]。

建立并健全相应的设计标准,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具体需要,在满足实际抗震需求、绿色能源需求的基础上,逐步优化改进设计图纸。同时明确规定生产制造。监理等环节的标准,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一体化。

2.2 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在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中,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占有较大比重。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阶段内装配式建筑工程中专业型人才较少,人力资源相对缺乏,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实现长远发展。基于此,有关建筑企业应适时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并成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基地。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管理人才队伍。以此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大量的可用人才。此外,还可与当地高校积极展开合作,结合装配式行业发展趋势及实际市场需求,不断培养综合型人才。

与此同时,建筑企业应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改变传统的建筑模式,充分意识到实施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在以往的建筑模式中,多数情况下施工企业并未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完成的施工项目质量得不到保证。尤其是针对装配式建筑而言,单单凭借施工单位的配合,而不具备专门的工程管理部门,是无法及时高效完成项目的,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及时更新工程管理理念,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逐步建立起更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

2.3 创新管理模式

在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实际需求。因此,管理人员应利用创新思维,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以此促进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实现整体性发展。在此过程中,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实行的科学管理,务必保持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一致性,通过此种方式积极融入菜单式装修模式。例如,针对厨卫隔墙等方面的装修,可利用集成化管理模式,确保从更深层次上开展绿色建材评估工作。

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可基本使用保温结构一体化、保温装饰一体化类型的建材,以此实现绿色施工,提升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率,深入贯彻并落实环保理念。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帮持力度,以优惠政策为依托,为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公众加深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认识,从而全面提升社会认可度。

除此之外,在具体管理阶段内,还可与工程总承包模式相结合[3]。利用此种方式进行工程项目的招标,以此为工程质量做出保障。另外对于工作各环节应实行严格把控,包括施工许可、分包管理、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从整体上提升对总承包企业的管理水平。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已然在建筑行业中占据着有利地位,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及相关管理人员切实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独特优势,注重各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预制件装配式管理人员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预制件在港口码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大型预制件物流运输安全管理分析
耐火预制件在水泥窑中的应用
新型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