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六安市为例

2019-03-14汪本勤王家祥

关键词:理念绿色社区

汪本勤,王家祥

(1.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 2.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安徽 六安 237158;3.六安市人民政协 绿色发展研究会 ,安徽 六安 237100)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遵从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支柱。本世纪初,基于国内环境污染引发社会问题以及全球工业文明的历史反思,党中央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新理念和总体要求。十八大以来,我国从国家现代治理的高度,提出了绿色发展的创新理念。习近平更是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作为“五大理念”之一,不仅是政治理念的创新,更将引发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1]。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把坚持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基色。为加快绿色发展,安徽省出台了《安徽省绿色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各地市迅速响应。六安市提出把构建绿色发展作为中远期奋斗目标,出台了《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并由市政协牵头,成立了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研究会拟从绿色思维方式的形成、绿色领导方式的形成、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等方面去开展研究与探索,为加快绿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一、六安市绿色发展教育的现状

为更多了解六安市绿色发展教育的现状,课题组走访调研了金安区城区11所中小学、3所职业院校,还走访调研了6个社区和6个小区,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一)中、小学绿色发展教育现状

中、小学在绿色发展宣传教育与实践方面的主要做法:一是积极开展绿色发展宣传教育。包括常态化宣传教育,如宣传标语、宣传橱窗、电子屏、征文、演讲、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开展“三节”(节粮、节电、节水)宣传活动;集中性宣传教育,如开展“爱粮节粮进学校”活动,开展“光盘行动”、作品征集等活动。二是积极践行绿色行动,开展绿色校园建设,积极开展校园绿化与美化,开展“美丽校园”评选活动,突出环境育人功效。三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文明校园建设和评选活动,推进绿色发展教育。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绿色发展教育的顶层规划设计不系统;二是教育管理层和教师绿色教育的理念不强;三是学校绿色发展缺少长远规划,没有科学、可持续的举措;四是宣传教育工作不够深入、全面、系统,多数停留在一些活动上,接受的面不广,接受的深度不够,绿色发展的理念还不能深入人心;五是绿色发展教育没有深入融入到课堂教学,也无规范的文本、教材。

(二) 职业院校绿色教育现状

课题组调研六安市3所职业院校。近年来,配合绿色发展,均较重视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比如,有的院校开展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辩论赛、“节能低碳 绿色发展”宣传周、绿色发展“金点子”征集、绿色发展的科普讲座、绿色发展有奖征文比赛、绿色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活动的参与度还不够高,受众面不够广;各校均高度重视环境育人功能,校园环境较优美;校园文化建设也体现了绿色、生态、环保;在教学中融入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但在绿色发展教育中,教育内容还缺乏系统性,还没有系统开设绿色发展教育的课程。

通过大量文献[2-6]调研也发现职业教育在开展绿色教育、培养绿色人才方面还显滞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绿色教育普遍欠缺,学生环境科技知识不系统,环保意识不强,教师绿色素质不高,绿色校园建设相对滞后。因此,职业院校的绿色教育势在必行。

(三)社区绿色发展教育现状

社区在绿色发展教育方面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世界环境日”等一些特殊的日子,开展节粮、节水、节电、爱护环境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发挥社区自愿者作用,开展绿化维护、环境卫生等的监管教育;三是发挥环境育人作用,通过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垃圾管理、废旧衣物电池回收、绿色社区创建等活动,营造绿色环境,促使居民形成环保意识。

调研中发现,各个社区发展不平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居民对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社区的渴求十分强烈,居民对社区环境满意度总体偏低。社区在绿色发展教育方面难度集中表现在:居民来源不一,素质参差不齐,难于管理教育;许多小区道路不畅,车辆拥堵,环境较差,小区设施改造和维护困难,垃圾分类管理与处理不到位,对废旧电池等危废物品缺乏统一监管等,环境育人难以实现;绿色发展的理念宣传教育力度不够,难以深入人心,方法手段粗简,受众面不广。

二、对绿色发展教育的建议

实现绿色发展战略目标的落脚点在具备绿色理念、绿色思维、绿色情怀、绿色习惯和绿色能力(统称“绿色素养”)的人上,即实施绿色发展教育,在全社会构筑绿色发展的教育网络。

(一)构筑中小学绿色教育阵地

首先,教育者要全面理解、牢固树立绿色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绿色素质发展,培育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实现学生身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素质的教育可以理解为对学生的全面教育。顺应青少年的自然天性、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通过有效途径培育他们的绿色理念和绿色思维,激发他们的绿色情怀,进行养成教育形成绿色行为习惯,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他们的绿色能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均应对绿色教育有一个崭新的认识,树立绿色教育的全新理念,在学校规划、建设、管理和教学实践等各个层面融入绿色发展和绿色教育的思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绿色教育理念的培养培训。

其次,要把握绿色发展教育的切入途径。绿色发展教育是通过师生民主公平参与的系列行为实践活动来提高全体师生绿色素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因此,实施绿色发展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绿色人文素养和绿色行为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把环境教育与绿色课堂教学结合。二是把环境教育与校内外活动相结合。三是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和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四是把对绿色知识的掌握、绿色素养的建构作为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要评价内容,从而推动绿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要有效破解绿色发展教育中的难题。目前实施绿色发展教育,面临的难题主要有:绿色发展教育的顶层设计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可操作的举措;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校围着考试转,学生围着分数转,绿色教育缺乏空间;师资队伍不配套,力量缺乏,素质不高,教育观念跟不上新时代发展步伐;经费投入不足,绿色发展教育力不从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合力难以形成。破解这些难题,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新时代绿色发展教育理念。二要集思广益,组织编写绿色发展教育规范教材或读本,实现绿色发展教育的系统化、科学化。三要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制度改革,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强化教师培训,打造专业型、学习型、事业型的教师队伍。四要加大经费投入,构建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氛围,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五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化教育网络,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绿色发展教育合力,使三方力量相互强化、互为补充。

(二) 加快推进职业院校绿色发展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生人数众多,占据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直接进入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关系到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职业院校应多方面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教育。

第一,构建具有绿色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实施绿色发展教育的主导者。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绿色素养欠缺,加强对教师绿色素养的培训势在必行。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推动教师参加绿色发展教育师资培训,使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并提高自身的绿色素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渗透绿色理念和绿色知识与技能;引导教师开展绿色发展的课题研究,更深层次解决绿色发展和绿色教育中的难题,服务于生产和教学。

第二,构建绿色技能课程体系。绿色技能是指劳动力具备的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友好而需要的知识、技术、技能和素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除了设置通用绿色技能课程外,还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专业绿色技能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完善的绿色技能课程体系,利用课堂教学加强绿色发展理念教育,培养引领绿色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7]。

第三,构建绿色课堂。课堂是绿色发展教育的主阵地,绿色课堂提倡人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自然成长规律。职业院校教师应更新观念,构建方法灵活、自主学习、平等和谐的新型课堂,促进学生绿色素质的形成。

第四,构建绿色教育素质拓展体系。通过丰富的社团、协会、兴趣小组等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的绿色素质。如:成立环保兴趣小组,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种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辩论赛、“节能低碳、绿色发展”宣传周、绿色发展“金点子”征集、绿色发展科普讲座、绿色发展有奖征文比赛、绿色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并把学生参与活动的结果纳入素质拓展体系,计入学分;利用实践平台开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等。

第五,构建绿色校园。绿色校园建设是学校实施绿色发展教育、培养绿色人才的直接环境。学生的行为习惯在绿色校园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绿色校园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校园环境,即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融入绿色资源,打造优美、健康、有绿色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二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制度,开展环境教育,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乃至社会参与环保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绿色素养,营造人人具有绿色意识的文化氛围。

(三)构筑社区绿色发展的教育体系

社区是城镇生活的基本单元,如果社区居民都具有绿色生活的思维和习惯,城镇生态文明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社区绿色发展,也应从教育入手。

第一,政府应培养社区管理者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形成绿色发展的自觉,首先要形成绿色思维,社区管理人员具备了绿色思维方式,才能在社区管理上,处处体现绿色创新。政府在社区管理干部的任用选拔时,应把绿色素质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现有社区干部应加强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绿色素质,培养他们的绿色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

第二,社区应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引导,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通过微信群、QQ群、宣传册、召开业主代表大会等途径,宣传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倡导爱护环境、节水节电、维护环境卫生等教育内容;利用宣传标语、宣传橱窗等,宣传“世界环境日”等一些特殊的日子,时常提醒居民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发动居民加入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开展绿化维护、卫生监管等;利用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弘扬绿色生活;三位一体,强化社区、物业、业主宣传教育合力,扩大宣传教育的受众面。

第三,社区应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社区居民对绿色文化生活的渴求是十分强烈的。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形式多样,人人可参与。如:发掘社区不同技艺的人才,组成演艺队、合唱队、舞蹈队、各种球队、书画小组等,成立剪纸、布贴、雕刻、编织等民间艺术协会,成立以服务居民、奉献社会为主旨的自愿服务组织。通过有计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播积极、文明、健康、和谐、绿色的种子,凝聚人心,建立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发挥社区文化的宣传作用,助推绿色社区的形成。

第四,设立社区绿色发展教育基金,为社区绿色发展教育提供保障。社区的宣传教育活动,文化生活活动,良好生态环境营造,都需要大笔资金。可以通过政府奖补、爱心捐赠、物业费提取等多渠道筹措,建立社区绿色发展教育基金,专款专用,为社区绿色发展教育提供经费保障。

(四)政府积极作为,做绿色发展的领航者

政府应是绿色发展教育的领航者。应把绿色发展教育列入教育规划,使绿色发展教育全面覆盖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从组建队伍、构建环境、教育内容、教学过程等系统规划;应把绿色发展教育列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促使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形成绿色思维方式和绿色领导方式;应建立配套的促进绿色发展教育的制度。

三、结语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期盼、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成为基本的民生需求。政府是绿色发展的统领者、规划者、推动者。政府应树立绿色思维,强化绿色领导,自觉履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应加强监管,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生态食品、安全药品、优美环境的期求;应推动绿色生活方式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等活动,推进绿色发展人人应为、人人有责、人人共享。每位公民在生活细节上应体现绿色理念,主动选择绿色产品、绿色出行,抵制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自觉做到节约一杯水,多种一棵树,少开一天车,支持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不用一次性产品,影响并带动他人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舆论媒体应多方引导,让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众的主要选择,营造全社会崇尚绿色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社区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