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
2019-03-14闻爱友戴四发王淑娟吴学壮郭万红
闻爱友, 胡 洪, 白 晰, 戴四发, 王淑娟, 吴学壮, 郭万红
(安徽科技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动物科学专业的强实践性和应用型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包括实验课、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动物生产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标准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要求高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思想和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从而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促进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成为高校广大教师和实验工作者关心和探讨的课题[2]。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始建于1965 年,建校之初命名为畜牧专业,后来为适应国内外畜牧业以及学科的发展需要,更名为动物科学专业。但多年来,动物科学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并未有明显变化,一直作为专业理论课程的辅助课程设置;且多以实验性教学为主,实训内容简单,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在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能力培养方面严重不足;教学模式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严重违背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这种将实践技能作为“专业知识”来传授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虽然参与了实践教学活动,实验能力也得以培养,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且实践教学的“教”与“学”均与现代动物生产企业脱节,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深化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在重视实验课教学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重点,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综合应用性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是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3]。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
2.1 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课程(环节)及内容的设置决定着能否实现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要想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不仅要满足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满足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为核心,教学活动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几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专业在实践课程教学和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探索,修订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专业教学计划,在精简和重组部分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了专业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和毕业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拓宽校内外实践教学渠道,丰富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构建了一个以学生基本素质与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一专多能”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的模块式教学、3+1教学以及校内实训和科研、校外实习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自实施以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指导老师传帮带的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践技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学生专业生产的动手操作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能力。
2.2 建设“双能型”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组建了一支具有丰富生产工作经验的“双能型”师资队伍[4-5]。几年来,学院规定新教师必须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或进行(参与)应用型科技开发,以提升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目前,动物科学专业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新教师都已完成了企业实践锻炼,并通过了专业技能考核,每名教师均获得2个以上国家认证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效提升了新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了其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此外,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引进校外专家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学校开设企业家课堂,学生与企业家直接交流,开阔了视野,充分体现了融实践于教学的优势。同时,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指导,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还有效加强了专业实践教学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体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相融合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特色。
2.3 推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强化实验室建设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基地的技能训练功能,本着“阶段性短期实习系列化”和“中长期实践教学实习内容系统化”相融合的原则,对学校拥有的与学科相关的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多种途径争取经费,改善了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基地的设施设备条件;采取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实验管理措施,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题,教师参与或指导实施等方法,增强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学期轮流、分阶段式的动物生产专业课程实训;推行专业实习考核的“目标化、规范化、严格化”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以确保专业设置的实习(实践)教学计划和技能培训落到实处,扎实有效地提升校内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效果。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广泛拓展校外基地。几年来,学院通过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从安徽省及周边省份的大中型畜牧生产企业中遴选出40余个企业,作为校外基地,并通过授牌、签约等形式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聘请合作企业内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校外实践技能培训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和毕业实习。此外,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下乡和支农等志愿者科技服务等形式的社会实践锻炼,开展多渠道实践能力的培训,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4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是传授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探索和追求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掌握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动物科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使其适应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需要[6],多年来,动物科学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教师课题研究和校企合作应用性科研开发项目,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学科创新和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全国举办的大学生学科专业技能大赛,将专业实践教学与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升其创业和创新素质。近三年,动物科学专业学生获得了全国动物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获得省级、校级奖10次。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学生自己选题并提交创业计划书,学生在专任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这一过程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新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格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 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切实提升了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了动物科学专业的办学水平,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现代动物科学专业基础理论,而且具备了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在满足现代畜牧业生产企业的市场需求,提升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的就业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目标的实施,促进了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