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2019-03-14乔印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师资应用型

乔印虎

(安徽科技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当今社会对具有创新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因此,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成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社会高度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但因其起步晚,培养模式和学校制度还不够完善,创新创业师资存在许多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够完善。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并通过解决的过程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是关键[1-2]。

1 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学生都投身于创业活动,而是通过系统的教育过程,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毕业后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以此提高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只有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才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工科生的培养只注重技能的提高,而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很多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后缺乏创新能力,不利于长远发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对职业生涯也会有更清晰的规划。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对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提升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改革具有战略性意义[3-4]。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具备扎实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专业水平的提升,应更多地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5]。

当今社会对创业项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创业项目和实体制造业具有蓬勃生机。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将自身的专业知识融合进创业项目中,将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引导工科类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以更加专业的水平和长远的目光投身于创新创业,将会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需要高校建立一支创新能力强,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创新创业教师的引进没有统一的标准

由于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师的特殊性,在招聘教师时,许多高校不注重制定统一的针对创新创业师资的招聘标准,在招聘教师时往往按照各个学校以往的招聘办法来施行。招聘进来的教师通常接受简单的业务培训就正式踏入教学岗位,缺乏一整套有效的岗前培训流程。

2.2 创新创业专职教师数量匮乏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只是设立为通识课或者选修课,其学科地位尚未得到确立。担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主要为其他学院借调的兼任教师,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因而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2.3 创新创业师资结构单一,缺乏创业实践经历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无论在学历结构还是在实践经验上都存在很大不足。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的创业教师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大多数教师学业完成后就进入高校任教,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创业经历,再加上任教后缺少去企业锻炼的机会,没有实战经验,创业能力不强。鉴于师资队伍学历和经验上的不足,不能给学生较为全面的创业指导,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创新创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意识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仍然延续着“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二是在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三是部分创新创业教师没有及时更新知识,提升自己,原因是很多教师只是兼任教师,无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投入足够精力,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培训的时间不足导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

2.5 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日益增大。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对国家关于创业的各种支持政策不甚了解。这说明高校没有起到很好的纽带作用,没有及时把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传递给学生,导致学校范围内创新意识不强,创业氛围不活跃。虽然应用型本科院校迫于政策压力开展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可由于学校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创新创业教师并非专业教师。虽然有些教师接受了创新创业培训,但是缺少深入的研究,更缺乏创业实践经验,所掌握的创新创业知识停留在理论上,无法高质量地运用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再加上很大一部分创新创业教师对学生的创业活动支持力度不大,不利于学生创业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时间不长,很多仍处在转型期,师资数量欠缺,师资结构仍需要改进,从而导致学校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立的重视程度更加不足[6-7]。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3.1 建立创业教师准入规则,多途径优化创业教师结构

目前创业教师数量匾乏,高校应该就招聘准则给予制度上的规范,并提高创业教师的地位与认可度。在创新创业教师的引进途径方面,应当拓宽途径,根据发展需要引进一些社会上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创业者、企业家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授。在专职教师的选聘上,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教师地位和薪酬待遇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对于本校有意转向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当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足学习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培训,在实践中提升业务能力。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以及创新创业教师的师资结构,一方面,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要灵活多变,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在课程结构上予以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在师资培养方面应注重教师创业理论和创业素质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避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重理论轻实践和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此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对于录取博士研究生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此调动教师不断进取的积极性。

3.2 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

如今,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领导和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整个学校范围内对创业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让高校的领导和全体师生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引起各方的重视。

3.3 转变创业教师管理理念,创建独立创业教师管理机构

在创业教师管理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权力的分配,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秀管理团队,把教学和管理分隔开来,让教师专心科研和教学,管理团队负责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相关的各项事务,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分层管理,校级管理者负责统筹全局,并把重要决策传递给院级管理者,由院级管理者具体负责各项事务的管理,及时收集来自一线教师的反馈,并定时向校管理层汇报管理决策的实施情况。在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层都要把职责权限细化到个人,做到权责分明。这样做一方面增强了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教师有充足的的时间和精力投身于教学研究。此外,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能够凸显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创业教师的归属感。

3.4 规范创业教师培养内容,拓宽创业教师培养形式

学校应为创业教师提供更多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培训机会。首先,校内应引进优质的创新创业学习资源,并邀请有经验的企业家、教授开办讲座,丰富本校教师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其次,可以派遣教师深入企业参加培训,了解企业的创办和运营办法,学习创业经验。接着,应该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内外的创业交流会议,了解最新的创业动向。此外,高校应拓宽培训渠道,加强省内外的校际交流,并通过举办教师创业能力竞赛的方式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3.5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制度

目前各大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一套完整的激励和考核制度,不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高校来说,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制度是当务之急。此外,在晋升空间和职称评定方面应当给予专任教师政策上的倾斜[8-11]。对待先进工作的奖励以及师资培训方面应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应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监督考核,考核范围涉及教学内容、教师专业素质、学生接受程度、课程实施、社会反馈等各方面。

3.6 加强社会交流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因此,创新创业的整个教育过程都要紧密联系社会,加强社会交流。首先,可以聘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或创业有为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另外,定期输送专任教师到公司培训,接触最新的管理理念和创业思想,使教育过程更加贴近社会实际。

4 结语

要想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是关键,培养一支创新意识强,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努力建成一支敢于突破常规思维,创新能力强,有理想有担当的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师资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