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技术在“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9-03-14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了高等教育从传统“教学范式”向现代“学习范式”转变的教育改革,开启了世界范围内高等院校围绕学习者为中心的革新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student-centered learning)也被视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广泛涵盖将教学重点从“教师”转向“学生”的各种教学方法,通过把对学习路径负责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并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的理论和实践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它强调在用新信息和先前经验构建认知的过程中学习者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这种学习方式将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认为听取学生声音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在这种学习空间里,学生选择他们要学什么、如何学,以及怎样评价自己的学习,这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截然相反。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主要扮演主动的角色,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选择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生则被被动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的课堂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虚拟仿真课堂成为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体验来学习的重要载体。而“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是一个通过体验而学习的过程,更具体地说,也可称为“从操做的反思中来学习”(learning through reflection on doing)[2]。体验式学习不同于死记硬背或者说教式的被动学习方式[3],它与主动式学习中的合作式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自由选择式学习(free-choice learning)、情境学习(situated learning)等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等同。体验式学习常常对应于体验式教育,后者是一个涵义更加广泛的教育理念,而体验式学习就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个体进行学习的过程,它更关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里的具体问题。体验式学习的概念最早源于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做中学”(learn by doing)的思想,但作为一种明确的教育方法,其是近代教育发展的成果[4]。20世纪70年代David A.Kolb提出了现代的体验式学习理论,Peter Senge(1990)[5]明确指出体验式学习具有显著的教学优势,因为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激励学习者,只有学习者有较强意愿吸收知识时,学习才能产生正效应。
一、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意义
(一)实现教育思想与学习方式的新结合,形成体验式教学的新特征
1.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互联网等计算机辅助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虚拟情境构建越来越能将现实世界的原貌反射到有限的课堂空间内,使得“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下的体验式教学能更优质地展现[6]。虚拟仿真技术借用现实世界的数据、图像、规则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情境、过程。同时,因学生的个体性操作结果各异,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式学习的兴趣,驱动其反复实践。
2.环环相扣的虚拟实践设置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责任
以学生为主体的虚拟实践要反映现实实践关键要素的过程,并细化、分解成层级较细、前后衔接的子环节,力求通过前后步骤的紧密承接,实现前一环节没有正确履行,后一环节便无法向下执行的过程控制。这种虚拟实践设置既符合现实情况,又能加强学生对关键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促使学生认识到实践过程的重要性,进而树立对实践过程负责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实现教学手段和载体的新发展,在创新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实践匹配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有利于推动大学课堂教学环境的创新
虚拟仿真技术之所以成为推动体验式教学改革的重要媒介,是因为其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了课堂教学环境的如下创新:①浓缩实践知识点,用虚拟图像及主体交互来展现;②随着实践过程进行考核,使用“即时评价”策略,前序环节达标过关才能继续下一步骤;③计算机根据操作表现综合评分,学生可以查看自己在同班学习者中所处的位置;④对现实世界的操作行为进行虚拟仿真,学生在线填写真实单据、计算与合同相关的重要费用,为自己的虚拟仿真公司实现盈利;⑤课堂数据即时采集、分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点评,确保学生学习质量。
2.有利于激发并延伸学生的有效学习行为,提升教学质量
虚拟仿真除了课堂时间,还会为学生配备可以自主进行练习的虚拟仿真实践时间。虚拟仿真环境中的开放交易,可以为学生提供尝试从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交易机会,如果是涵盖全球买家和卖家的虚拟环境,还能够使用不同货币与不同国家的企业进行交易。教师可以设置鼓励交易多样化的参数,激励学生进行不同国别、不同商品、不同货币的交易,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操作练习,延伸学习时间,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有利于根据专业情况实现虚拟实践与真实世界的交互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需要通过实习,理解巩固理论知识,弥补现实性体验的不足。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质,常常会使学生感到与真实世界结合不够紧密。而在现代教学方式下,虚拟仿真课堂可以很好地打破这种局限。虚拟仿真平台参数的设置都是基于真实世界,依据真实世界的广告发布、讨价还价、邮件往来、合同内容、行政审批办理、运输保险履行、银行收款等程序进行设置,使学生体验知识在现实商业中的应用。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科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本科生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与现实结合度不理想等常见问题,笔者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
(一)任务目标
基于“国际贸易”课程的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国际贸易”课程组开展了8学时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与操作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操作体验,巩固和深化已学国际贸易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有效的专业实践技能。具体目标如下。
①知识目标。学生在“体验式”学习思想的指导下,基于电子商务虚拟环境,进行国际货物交易的实务操作。这不仅促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磋商中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环节的基本技巧,以及合同条款的具体规定与表达、进出口成本的核算与贸易术语的使用技巧,而且还促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的运作方式。
②能力目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在虚拟课堂上让学生实践传统课堂讲授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操作方法,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习国际贸易企业控制成本、提高利润的思路和可行方式,培养学生将抽象知识通过推理运用、综合分析转化为商务工作技能的能力。
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灵活处理进出口业务中的各种变化情况;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国际市场观察能力和应变操作能力。
(二)具体实施步骤
在“国际贸易”课程48总学时中,设置8学时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Simtrade外贸实践平台,分别体验完成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3种角色,并运用L/C(信用证)、D/P(付款交单)、D/A(承兑交单)、T/T(电汇)等4种结算方式,实现含有FOB(装运港船上交货)、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等3种主要价格术语的合同商定和履行。笔者围绕以下5方面的核心实践内容进行虚拟仿真操作:①国际贸易合同的商定;②信用证的开立、催证、审证和改证;③备货、预验、报验;④办理货运、出口保险、报关;⑤出口制单结汇及业务善后。
第一,在“国际贸易”课程的传统课堂完成国际贸易实务部分5章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①进出口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②贸易术语与出口价格核算;③国际货物运输;④国际货物运输保险;⑤国际货款结算。
第二,在Simtrade外贸实践平台为每位学生建立以学号为基准的用户登陆账户。在每个账户下,开通可进行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3种角色登陆的权限。
第三,开展4次共8学时的虚拟仿真体验操作。
①营商环境熟悉、企业建立、基本业务技能掌握及进出口合同的商定。在这次操作中,笔者要引导学生熟悉虚拟仿真系统的市场结构(可进行贸易的产品范围、国家范围;银行、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机构的功能)、合同磋商媒介(虚拟B2B电商平台、邮件收发系统)、企业建立程序及规范、业务广告发布方法等,并要求学生分别在3个角色下建立自己设想的公司,完成企业名称、法人代表等必须事项的填写工作。同时,确定公司经营的产品范围,并为自己的公司及产品发布广告。另外,为了保证在与其他公司交易之前本公司具有基本业务技能,笔者还要求学生完成第一笔合同的磋商和签订工作:在国内进货合同中,学生以自己的出口商为买家从自己的供应商处(国内工厂)购买商品,再通过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将该商品卖给自己的进口商(要求学生在签订进出口合同时运用CIF价格术语和L/C结算方式)。
②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学生要从第一次实践商定的进出口合同中,体验信用证的开立、催证、审证、改证,以及备货、报检、货运、保险、制单结汇等进出口全流程工作。
③不同结算方式下进出口合同的商定和履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与其他同学扮演的当事人运用CIF术语及其他结算方式开展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工作。由于贸易术语中CIF的应用较复杂、难点较多,所以笔者针对该术语并结合不同结算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
④不同贸易术语及结算方式下进出口合同的商定和履行。在这一环节,笔者要求学生与其他学生代表的当事人运用FOB、CFR术语,并结合各种不同结算方式开展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和执行工作,让学生体验不同术语和结算方式的组合下,买卖双方的责任、风险和义务。
(三)实践教学考核
在学生体验操作过程中,虚拟仿真系统根据每个环节的操作记录从“基本资料、单据制作、财务状况、库存状况、供求信息、邮件管理、业务能力”等7个方面给出学生成绩。为了鼓励学习者尝试不同的交易对象、交易不同行业的产品、使用不同的贸易术语以及不同的结算方式,教师可在虚拟仿真系统参数设置中为交易对象数、产品种类数、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的不同组合等设置更高的评分权重,从而促进学生在开展业务时,不要盲目只盯着一个交易对象、一种产品、一种价格术语、一种成交方式反复机械式重复,否则就算业务量再大,学生业务能力这一项的得分也不会太高。
此外,由于基于虚拟仿真系统学生可以进行各种类别的业务实践训练,所以教师对上述7方面财务状况的评分比重作一定调降,防止学生一味只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不顾其他交易技巧的实践,而这一评分参数设置是出于技能培养目的,与现实世界略存差异,需要向学生明确说明。虚拟仿真系统具备自动实时打分功能,系统在每位学生的3种角色下,根据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完整性、丰富性分别为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分,各项评分标准的权重设置分别是:基本资料10%、单据制作28%、财务状况20%、库存状况5%、供求信息5%、邮件管理10%、业务能力22%。其中,单据制作和业务能力是评价的主要方面,合计占50%。单据制作考核每笔业务中各合同文本内容的准确性以及进出口相关行政审批、运输保险履行、银行收付款等程序中各项必需文本填写的正确性;业务能力考察包括成交业务的数量、交易产品的种类、交易对象的广泛性、成交方式的多样性等。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国际贸易”课程实践教学中应用的预期效果
目前,“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践模块还未在北京林业大学实施,但根据学生在模拟实训中的操作表现和体验参与情况,结合“学习范式”的教育理论,笔者预期“国际贸易”课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将会达到以下效果,见图1。
(一)学生主动融入各类国际贸易角色,在实践中培养商业意识和交易思维
学生由于在真实实践中难以参与国际贸易交易的完整环节,因此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知识之后,会产生较强的国际贸易实践诉求。当学生了解到虚拟操作系统能够较全面地仿真现实交易后,学生会将求知欲与探索兴趣相结合,主动在系统中体验各类国际贸易角色。由于各个角色背后是进行操作的不同学生实体,所以在相互交易的体验中学生能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并逐渐自发形成商业交易意识和经济思维。
(二)学生自主串联国内生产、国际销售、跨国流通等主要商业环节,获取全盘分析能力,掌握不同交易者的利益来源和磋商沟通的关键要价
在虚拟仿真系统中,每笔交易都是从工厂进料生产开始到最终产品销售给外国买家完成进口清关等手续,涉及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完成交易,才能实现一笔完整的交易。在此过程中,学生凭借个人实践能够把理论知识中抽象的知识自主串联成连贯的商业环节,并通过全盘视角的操作和分析,发现各交易角色的利润来源,进而通过利润来源的掌握,制定和其他交易对象谈判磋商的重要要价、平衡各笔交易的收益。
(三)学生自觉树立契约精神,明晰合同准确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执行合同的后果,并认识到国际贸易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在虚拟仿真系统初始交易中,学生往往为了快速完成任务而忽视操作步骤中的细节准确性问题(例如销售合同中未正确使用计价货币、未按惯例购买货物运输保险等)。由于商业环节在本质上有连贯作用的属性,任何一个环节的合同细节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未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而虚拟仿真系统可以让学生真实体会国际货物买卖中准确性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学会一旦达成合同即使是个人疏失也只能按照法律、规则履行契约,进而使学生发现学习国际贸易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自主、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国际贸易”课程提供了优质的软硬件条件,使虚拟仿真的“体验式”教学成为可能,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放、互动的学习习惯,而且还提供了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教学改革一般项目——运用慕课资源实施“国际贸易”教学的翻转课堂,项目编号BJFU2016JG031;北京林业大学2017年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农林业经营虚拟仿真教学特性分析与教学设计”,项目编号BJFU2017JYZD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