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筚路蓝缕 拓荒铺路
——阿英《中国年画发展史略》理论内涵及史学意义

2019-03-14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阿英木刻年画

曹 贵

阿英(1900—1977),安徽芜湖人,即钱杏邨,原名钱德富,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192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从芜湖逃亡武汉后至上海,与蒋光慈、孟超等人发起组织“太阳社”(该社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编辑《太阳月刊》《海风周报》等。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救亡文艺活动,曾任《文献》杂志主编,《救亡日报》编委。1941 年去苏北参加新四军革命文艺工作,并参与宣传、统战工作的领导。1946 年任中共华东局文委书记,后任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文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长、华北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副秘书长等职。他的一生著述宏富,有数千余万言,涉猎戏剧、小说(史)、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民间艺术研究和文学史料研究等众多领域,并且在不少领域,他都留下“不容忽视的成就和开拓性的创举”①。

暂且不论其他方面的成就,阿英实乃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位杰出呐喊者和研究者。他对民间艺术非常重视,并且进行认真考察和研究,故有专家提出了“阿英研究模式”②的说法。何为“阿英研究模式”?即对民间艺术(作品)首先作穷源溯流的研究,然后分析其艺术特征和总结其创作经验,借此期冀为民间艺术的健康发展和利用民间艺术传播新思想做出贡献。

阿英像

年画是我国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一种装饰造型艺术。阿英通过对其数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于1954 年由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中国年画发展史略》。有些学者指出此著有“粗疏”之弊,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在不少方面的奠基和拓荒之功。此著在今天看来,不仅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而且一些观点仍极富创造性和启发性。

通观全篇,此著在介绍和梳理我国年画发展的脉络时,最为出彩和引人入胜的地方就在于应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了年画盛衰变化的多方面原因。其说理精到全面,入木三分。下面,笔者兹将按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试着列举几个案例以窥其究竟。

首先,阿英开门见山,认为从唐代起我国已经开始发明了雕版印画的技术;而根据更可靠的资料,可以得知从明代起,随着木刻版画的发展,年画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阿英不仅深谙此道理,而且还强调了印刷(引申即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巨大影响,这就极好地规避了空谈经济发展促进艺术繁荣的华而不实之论。如文中有两处明确论及此问题,一处是:“年画的大量印刷,是与雕版印刷技术分不开的。”③另一处是:“通过木刻的技巧,年画可以大量的印刷,广泛的供应,这种技术上的进步,也促进了年画的发展。所以,年画的大量印刷与广泛流传,是与木刻艺术有密切联系的。”④显然,阿英是把印刷(或科学)技术看成了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必然会推动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的发展甚或繁荣。

接着,阿英为我们介绍了年画的题材。指出其题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宣传各种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的,例如神像便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则是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愿望的,例如以欢乐喜庆为题材的年画,便属于这一类。⑤众所周知,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它的兴衰必然受制于多种因素,然而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一定是某时代的经济基础。恩格斯曾言:“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⑥换言之,即在众多因素里面,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某时代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要受某时代经济基础的支配。下面,阿英对清初雍正和乾隆年间年画繁盛的原因的解析,便令人信服地佐证了这一点。

年画发展到了明代,木刻年画虽然已经逐渐成长,但还只能说是一个“序曲”的时代,到了清初雍正、乾隆年间,才繁盛起来。……为什么年画发展到了这个时期才得到繁荣呢?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的变化造成的。清代到达乾隆时期,国内战争已经平息,商业已经好转,农村经济也改变了明代后期那种艰苦的情况,“国泰民安”了。再就是经过宋、元、明的初创时期,由于表现范围的扩大和技法的精进,年画的内容、形式,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上的光彩,已经更为人民所爱好。乾隆时期,也正是清代文事以至美术最昌盛的时期,画院的建立,西洋美术家的罗致,风景版画的提倡,铜版战图的刻印,无一不影响及于当时的美术运动。而人民,在政治局面相对安定、经济状况相对好转的条件下,也必然增加了文化生活的要求。这是年画到达这一时期,能以走向繁荣的一些基本原因。⑦

以上,阿英把清初雍乾两朝年画兴隆的首要原因归结于社会经济的好转,然后加之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商业繁荣和外来艺术影响等外在因素以及美术本身的发展等内在因素,这些内外原因一起共同促成了此时期年画艺术的发展。

阿英虽然高度强调经济基础对艺术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但是并没有排斥其他因素对艺术盛衰的影响。这正如恩格斯所言:“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⑧阿英秉持这一思想,非常全面地阐释了影响上述清初年画繁兴的各种因素。然与此同时,他亦深知上层建筑的“相互影响”。如在论述唐宋时代宗教壁画时,认为它对年画的产生有着功不可没的影响:“……从两画的风格上看,可以证明,木刻年画的产生,离不开唐、宋宗教壁画的影响。”⑨此外,作者也看到了宗教画家对木刻年画产生所做的贡献:“……如果上面的推断不错,中国最初的木刻年画,是可能产生于宋代的宗教画家,以至宗教画的刻者之手,是他们业余的副业。”⑩

在论述雍正、乾隆时期年画题材的广泛程度时,阿英言道:“从古代到当代,从国内到域外,从日常生活到文化活动,从城市到农村,从人到动物花鸟,从风俗到年历,从戏剧到升官图,从今天的现实到明天的理想,从艺术劳动到一般的生产劳动,几乎应有尽有。”题材如此的丰富,“这是从宋到明不可能达到的境界,也正反映了海禁开放以后人民思想生活的巨大变化”。此处,我们也可以看到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的此时期年画题材的复杂和多样。

值得一提的是,阿英在阐释推动年画发展的各种因素时,还充分肯定了艺术大师们做出的非凡劳动。他指出:“明末清初,陈老莲、萧云从、刘源、金古良、朱圭、冷枚等画家的木刻在人物性格上的创造,显然对于当时年画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按照马克思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伟大人物的功勋亦不可否认。在介绍杨柳青年画发展的过程时,阿英就特别指出了伟大艺术家(或者重要人物)对推动年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他曾言,同治光绪年间,由于上海画家钱吉生(惠安)到了杨柳青之后,在改进年画方面做了多方面努力,致使此时期杨柳青年画在构图、着色等上焕然一新。无疑,“钱惠安对于当时杨柳青的年画事业,是作了极其有益的贡献”的。

常言道:“外因”是把双刃剑。阿英在分析清初铜版画样式的风景画木刻不能得到发展直至衰落的原因时,同样细密周备,非常精彩。

为什么这种铜版画样式的风景画木刻,不能得到发展并持续下去呢?是由于这种纯粹外来的木刻表现形式,不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所喜爱。群众喜爱画面干净、色彩绚烂的年画,铜版样式的风景画与此恰恰相反,画面填满了线,又是单色印刷,缺乏喜气洋洋与鲜艳明快的感觉。再则从来年画的题材,主要刻画的是人物,一切通过人物来表现,铜版样式的木刻画又恰恰相反,以大力刻画背景,人物成为点缀。群众需要的是集中反映生活的年画,铜版画的题材却偏重在风景建筑方面,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这种风景画,又与群众喜见乐闻的传统风景画风格不同,不够优美动人,因此,对于这样的风景木刻,兴致自然不高。……还有,就是经济的原因。清代的经济情况,到达了乾隆时期的高峰以后,便逐渐下降,人民生活又复陷于贫困,这样的年画成本高,自然难以畅销。以上,阿英在分析清初铜版画样式的风景画木刻没有市场以至衰败的原因,和其找寻兴荣的原因一样亦是从多方面着手的,不光有经济的原因,而且还谈到了民族审美风尚异于外族的因素,从而导致了版画样式年画在该时段的不景气。作者通过考察年画的兴盛和衰颓,“揭示的这种远离民族传统,生吞活剥外来技法而最终为群众所抛弃的教训,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也仍有启迪意义”。

在介绍完铜版画样式的风景画木刻年画以后,阿英还花大力气阐述了从嘉庆、道光之际,南北年画销量逐渐下降和忒不景气的原因。在探寻其根源时,除了分析经济原因,“首先是江南一带,经过太平天国时期十五年的激烈战争,经济情况已经大大的不振”,接着还在年画本身的生产(或制作)方式上找问题:“从雍正到乾隆时期生硬的搬用西洋技法,竭力刻印铜版画式的年画,又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由于实际的失败,到这时候,年画不但必须压低成本,才能向农村推销,就是创作的技法,也不能适应群众的爱好。”通常情况下,上面两点已经能够说明问题了,但是,阿英结合大的时代背景,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因素:“也就在这时候,外国的各种新式印刷机,如铜版机、石印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新的艺术’更广泛的在中国发生了影响,使很多城市市民、知识分子无批判的向往,逐渐造成轻视自己民族传统的心理。这就没有可能使南方的桃花坞、北方的杨柳青的年画商们再在出品上精益求精,而趋于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一途。也因此,就缩小以至丧失了年画的原来市场——城市,唯利是图的年画商们不能不集中力量向农村求发展。”此原因的觅得,无不折射出作者谨严周密的治学精神,理应嘉誉。

最后,在此著的篇尾,阿英还就新年画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年画工作者的任务等谈了自己的看法,客观公允,颇有见地。

总之,此著虽然只是“史略”,不十分周全,但是经笔者上述探析,不乏大量真知灼见,尤其思路清晰,论证缜密,实为可贵。这部成书于20 世纪50 年代的关于年画的专著,不仅有着筚路蓝缕之绩,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年画研究,以至民间艺术的分析和探索,无疑有着重要的史料、史学等多方面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注释:

①吴家荣:《阿英传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第1 页。

②吴家荣:《论阿英的民间艺术研究》,载《文艺研究》1997 年第3 期,第144 页。

③阿英:《中国年画发展史略》,载《阿英美术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年版,第13 页。

④同上 。

⑤同上。

⑥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载《浙江日报》2011年6 月9 日。

⑦阿英:《中国年画发展史略》,载《阿英美术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年版,第19 页。

⑧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载《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毛泽东文艺论著选讲》,刘庆福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年版,第56 页。

⑨同⑦,第17 页。

⑩阿英:《中国年画发展史略》,载《阿英美术论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年版,第17 页。

猜你喜欢

阿英木刻年画
牛年画牛
木刻年画
桌上盆景(外一幅)
年画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缸鱼年画之旅
遭遇男神
显年轻
让魔鬼变成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