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与企业绩效关系*
——基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2019-03-14朱卫东解俊杰

江淮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非盈利吸收能力合作伙伴

朱卫东 解俊杰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合肥 230601)

一、引 言

随着技术变革的高速化和多样化,顾客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强烈,以及现代企业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出现,使得传统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单一企业已经无法再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大量企业选择联盟组合也就是主导企业同时和多家企业建立联盟关系的组织形式,用于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在联盟组合组织形式下,主导企业与不同合作伙伴之间进行优势资源互补,和具有不同用途的联盟伙伴进行合作来补偿自身企业在生产、科研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扩大自身的市场规模和提高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整理通信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合作伙伴数量数据,详细研究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讨论吸收能力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1.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绩效

目前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联盟组合多样性议题聚焦的是联盟组合内部各联盟在合作伙伴、目的动机和治理上的差异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合作伙伴多样性对企业绩效关系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当前联盟组合同伴的多样性大多定义:为联盟组合中信息、技术、知识的多元性。有关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绩效的研究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1)目前关于联盟组合多样性对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大多数议题聚焦在联盟组合内在的合作伙伴、功能目的以及治理结构上的不同。具体包括产业类型、国家类型、组织类型、联盟职能类型、治理结构类型、伙伴成员类型等变量。余颖和伍青生(2015)对开发中合作伙伴的类别数、每一类伙伴的数量、所有合作者的总数如何影响新产品项目的开发绩效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新产品生产合作中的提供商数量、客户商群体数量、合作伙伴的类型数各自与主导企业的开发绩效分别存在相同方向的对数型关系;合作中的同行竞争者数量、合作伙伴的总数与主导企业的绩效分别存在倒 U型关系。Jiang(2010)等从联盟伙伴的多样性、治理方面的多样性和职能用途方面的多样性3个角度来探索同盟组合的多样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从中发现出合作伙伴的组织多样性和联盟的职能需求多样性都正方向地影响企业绩效的变化,然而合作伙伴中的产业多样性对企业绩效产生倒U型影响。Leeuw(2014)等细化用联盟组织同伴类型的多样性去研究与企业的生产能量、突破性的创新产品绩效以及逐渐性的创新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联盟组织伙伴类型的多样性与三者分别呈倒U型关系。Faems等(2012)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探究了成员多样性对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主导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上游非盈利性伙伴合作可以获得探索性的创新能力,与客户型等下游盈利性伙伴合作可以带来巨大的产品创新技术能力从而扩大市场规模,然而横向方面主导企业与同行业竞争对手合作,则会有利于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共享创造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2)研究方向逐渐转移到了内部环境企业合作程度、企业管理方面、企业合作经验以及外部环境等调节变量。Ahuja(2000)研究得出了主导企业与不同企业间少量的直接合作和很多的间接合作所形成的联盟组合多样性更能使得各个成员企业能够充分享受到规模效益,从而主导企业绩效与产业多样性会受到联盟组合中直接合作伙伴数量的正向作用以及间接合作伙伴数量的调节作用。Park 等(2014)认为,联盟组合伙伴内在强大的合作程度和企业合作经验都会正向促进主导企业的创新绩效,而且合作经验的积累会正向调节强大的合作程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Duysters 等(2012)研究得出企业经验与联盟合作程度都正向调节联盟组合伙伴的多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曲线关系。杨震宁等(2016)研究表明政治性的介入(包括共有企业性质和政府购买水平)会反方向地调节研发伙伴的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刘洪伟等(2015)研究表明企业吸收方面的能力对企业创新产品中绩效与成员复杂化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同方向的调节作用,在开放式方面创新背景下,主导企业需要提高吸收、转换以及整合外部知识能力,充分利用资源。企业拥有较高的吸收能力会熟练地掌握外部信息以及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就越有能力去识别和吸收其他企业组织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转化整合来创造利润,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吸收能力的内涵

企业的吸收方面能力最初被定义为企业识别、吸收及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之后的学者又从不同视角进行定义。典型的有,Mowery和 Oxley(1996)从国家层面出发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定义,认为企业所拥有的吸收能力是一系列的能力总和,主要用于处理吸收隐性方面的知识和主导企业对自身生产技术的改进。Kim(1998)则认为吸收能力包括学习和遇到问题能够靠自身去解决两大能力。雷恩和卢巴特金(2002)共同提出了“相对的吸收能力”这一定义词汇,他们认为对于企业吸收能力的定义、分析应该基于“企业和企业”的面对面两方之间的关系,从而吸收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二者之间知识获取水平的相关程度。然而辛宇(2014)从企业学习理论基础视角,认为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消化和转换以及有效利用外部知识的一系列学习过程。目前尽管大量研究视角不同,但其本质上都反映出主导企业不仅需要外部资源信息技术的充实和加强,而且也需要研究和利用新资源信息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中,把吸收能力定义从动态能力视角出发,主导企业从外部联盟合作伙伴中识别有用的资源信息和技术并加以利用整合,从而运用获得的新知识去进行产品创新升级、管理创新等活动来提高主导企业绩效。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大程度地依赖于自身吸收能力的提升;其中潜在的吸收能力是拥有创新思维所必须有的,而实现了的吸收能力增强使得主导企业更具有创新发展能力。Wenpin Tsai.(2001)认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技术的能力建立在企业自身拥有吸收能力的基础上,只有吸收能力的提高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获得信息资源和更好地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也就越有能力去识别有价值的知识资源技术并加以转化、整合吸收,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绩效。研究表明主导企业内部的吸收能力会显著地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钱锡红(2010)认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知识获取、消化转换和利用能有效地带动企业自身创新绩效的提升,而且企业对外知识资源的获取和消化能力越强,企业也就越会获得创新所带来的额外价值。这些研究都证实了吸收能力在企业高效利用外来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活动中所演示的角色。江瀚(2012)认为,吸收能力方面的提高有利于供应商吸收外面知识溢出,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证实了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是决定主导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尽管大量文献对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一方面,国内研究方法大部分聚焦在案例以及调查问卷,很少用文档研究和历史数据方法去研究;另一方面,当前主要研究联盟组合多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那么具体不同类型特征的合作伙伴对企业绩效产生何种影响很少研究,盈利型合作伙伴如何影响企业绩效?非盈利型合作伙伴如何影响企业绩效?主导企业如何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以获得最大收益问题也很少研究。目前有待于研究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联盟组合多样性资源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鉴于此,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与开放式创新理论基础,根据著名经济学家Penrose(1959)提出的企业“资源—能力—成长”模式观点,本文研究聚焦于盈利型和非盈利型合作伙伴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并引入企业吸收能力,探究如何发挥合作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提高自己竞争优势。本文构建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假设

随着社会需求多样化,以及创新过程的多样性,主导企业必须从外部获取可用资源与相关技术来提高本企业的绩效,从而增强竞争优势。本文把联盟组合多样性定义为联盟组合成员多样性,联盟组合主要由政府机关、高校、研究机构、供应商企业、客户企业以及行业竞争者等组织构成,每一个成员具有独特的信息、能力和技术,所以联盟组合成员多样性就是信息、知识和技术的多元性。

图1 概念模型

1.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

主导企业与盈利型企业合作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举措。通过合作,两个企业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能够收获对方企业互补性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提升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实力。在刚开始增加盈利型合作伙伴数量时,企业沟通与协调能力相对容易。周长辉(2011)等人认为从外部组织获得的相同度知识对提升企业创新产品的绩效,并没有很明显的效应,而不同化、复杂的知识才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绩效的关键。由此可知,联盟组合企业伙伴数量越多,对增加企业知识源的种类、拓宽企业知识宽度,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非常有利。然而,当企业伙伴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主导企业可以获得利益最大化,一旦超过此零界点,这种积极效应会逐渐变弱甚至成为负作用,因为,一方面,过多的合作伙伴会导致信息量很大,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精力和能力很好地应对每个信息;另一方面,由于主导企业与其合作伙伴在决策过程、信息和控制系统等方面存在不同,需要有额外的时间去协调、管理和控制与主导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增加了管理协调成本。所以,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2.非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

目前,主导企业获取外部资源主要是通过高校及科研机构等非盈利型组织与企业合作来实现的,这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高校科研机构来说,为社会提供了优秀的科研人才,也为自身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目标不一致,导致发展制度设定方面不协调和决策过程的差异性,在合作内容和合作形式上产生分歧与矛盾。这样大大增加了企业管理协调成本。所以,在刚开始增加非盈利型合作伙伴数量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随着合作伙伴数量的增加,主导企业经验的积累,认知水平的提高,企业越来越善于制定出互利共赢的管理模式和利益协作机制,越善于利用及转化各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因此,进一步增加合作中非盈利型伙伴,企业绩效会得到提高。鉴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非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U型关系。

3.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吸收能力是企业获取、消化、转换及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吸收能力的企业,可以更高效地搜索、利用和配置外来资源,从而实现创新价值的迅速转化,促使企业绩效的提高。可以看出,对于主导企业来说,自身吸收能力的高低对价值创造极为关键。当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程度较低时,主导企业可获取的外部资源和技术的多元化程度也较低,因而对企业吸收能力的要求也不高。但是,随着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程度越来越高的时候,具有越高的吸收能力,将会使外来优势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对其进行整合并转换为新的知识,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所以,尽管需要面对多种异质性的新颖信息和资源,具有良好吸收能力的企业,能够对这些新颖信息进行有效转换,避免由于信息量大而不能充分利用的不利影响。综上,提高吸收能力,即提高从联盟组合中获得优势资源和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弥补主导企业对多样化资源处理能力的不足。

假设3: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受到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选择

本文运用文档研究和历史数据法,通过上市公司官网、上市公司年报、企业内刊、新闻中心等渠道搜集到通讯设备业上市公司的合作伙伴及财务绩效等有用的资料。由于收集到的面板数据可以增加假设模型的自由度,使研究中的多个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程度降低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参数估计值。选择通讯设备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在于: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其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困难、资源依赖程度高,行业联盟合作频率较高,有利于增强对芯片等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基于此,本文选取我国通信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中可利用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和处理数据得到了32家通讯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集。

为了检验公司联盟活动对主导企业绩效滞后的累积效应,建立了2009—2017年期间四个时期的纵向面板,由于企业合作一般维持在5~8年,所以按照5年累积量作为一个时期的合作伙伴数量,创建 2009—2013年、2010—2014年、2011—2015年和2012—2016年四个时期的五年累积合作伙伴多样性情况。

(二)变量选择

1.因变量。本文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理滞后2年平均净利润率作为模型的因变量,净利润率经常用于相同行业的公司财务绩效。在每个时期滞后2年的平均值主要用于减少虚假结果的可能性,这种虚假结果可能是由于一个不寻常年份的绩效所导致的。

2.自变量。本文从联盟组合伙伴的结构和类型特征角度,把联盟组合伙伴分为盈利型伙伴和非盈利型伙伴两大类。将采用主导企业与盈利型合作企业的数量来表示盈利型伙伴数量,企业合作伙伴数量越多,企业合作伙伴多样性的程度就越高;采用主导企业与非盈利型合作伙伴的数量来表示非盈利型伙伴数量,合作伙伴数量越多,企业合作伙伴多样性的程度就越高。

3.调节变量。吸收能力是企业整合以及利用外部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Nicholls-Nixon(1993)从静态的角度来衡量这种吸收能力,如专利数量、企业声誉及新产品数量等指标来测量吸收能力,Escribanoa 和 Fosfuri(2008)采用科研经费、是否开展R&D人员培训、是否设立 R&D部门以及科技活动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来测量吸收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采用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来测量吸收能力。

4.控制变量。本文选取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资产负债率、十大股东持股作为主要的控制变量。其中,企业规模变量采用营业收入来衡量,企业年龄变量采用企业成立到研究收集年份来计算,资产负债率变量采用总负债除以总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十大股东持股变量采用前十大股东比例来衡量。表1是变量的定义。

表1 变量的定义

四、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采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可用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基于数据特征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首先对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以及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可知,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r=-0.2193,p<0.01),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1593,p<0.05)。通过对数据分析发现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基本上小于0.7,从而表明不存在很大共线性问题。

(二)回归模型及假设检验

为了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使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来构建模型群。其中,模型1只加入了控制变量;模型2中除了有控制变量外,另外还加入了自变量;模型3中在模型2的前提下再加入自变量的平方项;模型4—模型6再次分别加入调节变量以及自变量平方项与调节变量的交叉项,分别用于假设检验。

模型1:

其中IP为企业绩效,P为盈利型伙伴数量,NP非为盈利型伙伴数量,P为盈利型伙伴数量平方项,NP为非盈利型伙伴数量平方项,RD为企业吸收能力,SIZE为企业规模,AGE为企业年龄,ROP为资产负债率,TOP为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ε为随机误差项。把上述回归模型采用层次回归方法得出了回归结果。

运用计量软件对不同类型的联盟组合成员数以及其他变量对企业绩效的层级回归结果。为了验证本文假设1中的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之间倒U型关系,假设2中的非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的U型关系,依次将控制变量、自变量的一次方以及自变量的二次方加入回归模型1—模型3中。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盈利型伙伴数量的一次项系数为正(β=0.0039,P>0.05),盈利型伙伴数量的二次项系数显著为负 (β=-0.00004,P<0.01);非盈利型伙伴数量的一次项系数为负(β=-0.0021,P>0.05),非盈利型伙伴数量的二次项系数为负(β=-0.00001,P>0.05)。说明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假设1得到验证,而假设2没能得到验证。

将吸收能力加入模型4中,假设1依然得到验证。为了检验假设4中吸收能力分别对盈利型伙伴数量及非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在模型4的基础上,加上交互项。模型5结果表明,吸收能力乘以盈利型伙伴数量平方与企业绩效存在弱显著的负相关关系(β=-2.23e-06,p<0.1),系数的方向也没有发生变化,表明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的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上受到吸收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所以,吸收能力在盈利型伙伴对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分别得到验证。模型6结果表明,吸收能力乘以非盈利型伙伴数量平方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β=0.0002,P>0.05)不显著,因此吸收能力在非盈利型伙伴对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没有得到验证。

从实证分析所生成的交互图形(见图2),可进一步揭示企业吸收能力对盈利型伙伴数量影响主导企业绩效的调节效应。图2可以看出,吸收能力越高,盈利型伙伴数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越强,并且同一联盟数量下,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其企业绩效要明显高于吸收能力较弱的企业绩效。

图2 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五、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资源观和开放式创新理论为基础,探究了盈利型伙伴数量、非盈利型伙伴数量分别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吸收能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相关结论如下:

盈利型企业伙伴数量是联盟组合成员总数中的一部分,其影响作用是非线性的。盈利型伙伴合作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适度的增加数量有利于企业绩效提升,但过量的合作伙伴会导致协调及管理费用的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绩效。非盈利型伙伴数量也是联盟组合成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结果显示非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之间无显著的关系。所以,主导企业在选择盈利型组织或者非盈利型组织要与协调、管理联盟关系相平衡,以获得最大利益。

吸收能力能够显著地调节伙伴多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说明联盟组合成员在与主导企业合作过程中,吸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利于解释拥有相似联盟组合成员的主导企业获得差异性回报的现象。

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本文从联盟组合伙伴的特征视角,把联盟组合多样性细分成盈利型和非盈利型两种类型伙伴组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盈利型伙伴数量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这也揭示了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的重要作用;第二,本文考察了吸收能力在联盟组合成员总数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强调了吸收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丰富了研究视角;第三,本文对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的度量采用的是文档研究和历史数据法,这不同于现有的研究联盟组合伙伴的相关文献大多通过问卷调查来度量联盟组合伙伴多样性。两种方法各有优点。这种方法是对现有相关文献的一种拓展。

实际价值主要有二点:第一,对主导企业的联盟组合伙伴合作决策制定,对联盟组合伙伴的成员数量、类型的选择具有指导价值;第二,有利于主导企业区分出不同类型伙伴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以及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差异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指导主导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问题。

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由于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选择单一的通信设备行业,以及获得的数据难度大导致样本量少,其得出来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是否存在协同作用值得研究。

猜你喜欢

非盈利吸收能力合作伙伴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聚焦IBIS全球合作伙伴——Carstar及Mitchell公司
美印合作伙伴
CHIP全球合作伙伴
金融环境对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再探索
健全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想法
技术转移二元视角:吸收能力与释放能力的作用
英语阅读理解分类练习
企业知识搜寻、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