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视角下重读《娱乐至死》

2019-03-13何等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娱乐至死新媒体时代娱乐

何等

摘 要: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和预言:“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在被新媒体占据话语市场的时代下,虽然娱乐仍是操控话語的霸权力量,但从1985年到现在的文化发展表明,我们并不需要用如此偏激的态度指责娱乐至我们“死亡”。如何把握好严肃和娱乐之间的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探寻的问题。

关键词:《娱乐至死》;新媒体时代;严肃;娱乐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1985年波兹曼站在印刷媒介和电视媒介交接的时代,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和预言——“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33年后的今天,电视已悄然沦为传统媒体的代称,盛行的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站在当下重新审视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我想选取该书中我较为感兴趣的几点论断来谈谈我的思考。

一、“信息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

电报的发明革新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摧毁了信息的原有定义”。人们不再喜爱阅读没有时效性的消息,对新奇却可能无用的新闻津津乐道。波兹曼因此认为:“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

放眼当今被网络覆盖的世界,我们可获得的信息量每分每秒都在成指数上涨,它更加重了波兹曼论断的情况。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完成我们的筛选工作?当下新媒体所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如满足受众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心理,即求新心理。新浪微博上坐拥149万粉丝的“洋葱日报社”,便牢牢抓住了人们热爱新奇有趣事物的特点。其微博账号为获得浏览转发量,内容多致力于吸人眼球,讽刺上难以守住底线。例如,针对女大学生爆出的“裸贷门”,“洋葱日报社”发布多条题为“因裸贷审核不通过,女孩受激整容变网红”、“女生裸贷照遭泄露,欲网上发文自筹精神损失”等抓人眼球的微博来讽刺此事,如此情绪化和具有攻击性的内容,背离了该信息原有的批判社会乱象的作用。

当“新奇有趣”成为新媒体时代的吸睛法则,我们依然和当时的波兹曼有着同样的担忧:在新媒介形式下,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对某些特殊内容的偏好,影响并控制着大众文化的传播。

二、“娱乐性改造毁灭了文化中真实可信的东西”

波兹曼生活的年代,电视开始普及,因为电视呈现在屏幕上的是直观的图像,所以其话语是通过视觉形象进行传播。它不同于语言表达,视觉、听觉的双重感知大大提高了受众的共情能力,能给人以更直观的冲击。为了感染大众,以政治、宗教、新闻为代表的公众话语开始在电视上输入娱乐性内容,波兹曼的担忧是“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结果“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观察如今的微博热搜榜,不难发现大部分被明星八卦所占据。在这个大众文化更加多元的时代,娱乐性真的已经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把原有的文化和人性都淹没了吗?在最近发生的空姐网约车遇害案中,二更食堂作为有一定粉丝数量和影响力的公众号,发布了题为《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里数钱》的头条文章,文中用夸张、煽动甚至带有色情血腥意味的字眼,详细描写了受害者遇害的场景。文章一经发出,立刻受到了来自网友的讨伐。二更食堂通过消费死者来获得流量的粗暴方式很快使其自食其果,发布道歉声明和封号七天的惩罚仍不足以平息民众怒火,最终二更创始人宣布永久关停二更食堂。二更食堂为追求新媒体时代下的“流量信仰”,妄图以娱乐性刺激受众新的情绪,结果无人为它“娱乐至死”式的消费买单,被舆论反噬是预料之中的结局。

无法否认的是,娱乐性已进入新媒体传播媒介的方方面面,但我认为在舆论社会中,我们大部分人还是有自己的底线和最基本的判断力。当下舆论环境虽暴露出了很多娱乐化带来的弊端,但并不是要我们完全抛弃娱乐性,一味追求严肃的公众话语表达。代表权威话语的政府正利用新媒体发出他们的声音,政府机构进驻微博,和网民进行互动,创建官方微信公众号已成常态。公众话语和新媒体的融合,便利了政府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和民众间的距离。公众话语的表达可以是不受限制的,如果能让受众更充分有效地获取信息,借助新媒体的手段来传播信息,严肃和娱乐同样可以没有界限。

综上所述,虽然波兹曼担忧的现象确实存在,在被新媒体占据话语市场的时代下,娱乐仍是操控话语的霸权力量,但从1985年到现在的文化发展表明,我们并不需要用如此偏激的态度指责娱乐至我们“死亡”,如何把握好严肃和娱乐之间的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探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江晓原, 刘兵. 波兹曼:“娱乐至死”背后的深刻思考[J]. 中国图书评论, 2010(8):64-70.

[2]蔡菲菲. 互联网时代:重读《娱乐至死》[J]. 今传媒, 2017, 25(10):112-113.

[3]陈后亮. 泛娱乐业时代——兼读波兹曼《娱乐至死》[J]. 大众文艺, 2009(1):46-47.

[4]王聿昊.“洋葱新闻”的伦理边界何在[J]. 中国记者.2017 (5):105-106.

[5]众媒时代,舆情失焦是热点发酵的宿命吗?由网约车杀人案谈起.https://mp.weixin.qq.com/s/TZmQNCvB0gcWhzMla7vrAQ.

猜你喜欢

娱乐至死新媒体时代娱乐
今时今日,再说“娱乐至死”有点out了
“编码解码”视域下“娱乐至死”理论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娱乐眼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从数据分析看我国体育报纸的“娱乐至死”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