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森林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9-03-13王岩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5期
关键词:喷粉松毛虫白僵菌

王岩

松毛蟲又名火毛虫、松蚕,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广泛分布,主要危害松类、柏类树种,爆发后严重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地方林业部门需要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森林类型、地形地势等情况,采取有效的森林松毛虫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松毛虫的大规模爆发。同时,对于部分林区已经出现的虫害问题,也要因地制宜的采取治理措施,避免虫害的扩大化,降低损失。

森林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是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措施,也是基层林业部门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于森林分布面积广,内部交通不便,给松毛虫的综合防治增加了一定困难。基层林业人员一方面要熟知本地松毛虫的发生规律,在虫害集中爆发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也要综合采取生物治理、物理治理和化学治理等多种手段,及时消灭和控制虫害情况。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开展松毛虫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松毛虫的形态特征

成虫:油松毛虫,翅展45-63mm。体色有灰褐色,触角鞭节淡黄色或褐色,节枝褐色。前翅花纹较清楚,中线内侧和齿状外线外侧具1条浅色纹,颇似双重,中室端白点小可识别;亚外缘斑列黑色,各斑略成新月形,斑列常为9个组成,7、8、9三斑斜列,内侧衬有淡棕色斑。后翅中间隐现深色弧形斑。雄亚外缘斑列内侧呈浅色斑纹。

蛹:栗褐色或晴红褐色,臀棘短,末端稍弯曲,或卷曲,呈近圆形,雌蛹长23-32mm,雄蛹长20-26mm。茧灰白色或淡褐色,附有黑色毒毛。卵:椭圆形,长1.7mm,宽1.2mm。初产时色泽较浅,精孔端淡绿色,另一端为粉红色,孵化前呈紫红色。

幼虫:初孵幼虫头部棕黄色,体背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54-72mm,灰黑色,体侧有长毛。额区中央有一块状深褐斑,各体节纵带上白斑不明显,每节前方由纵带向下有一斜斑伸向腹面。腹面棕黄色,每节上生有黑褐斑纹,两侧密被灰白色绒毛。

二、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虫多于傍晚16-20时羽化,在当晚或次日晚交尾后即产卵。卵成堆产于树冠上部当年生的松针上。每卵块数十粒到500多粒不等。成虫有趋光性和周围林分迁飞产卵的习性。幼虫孵化时有取食卵壳的习性。1-2龄幼虫群居并能吐丝下垂。先取食卵堆周围的松针,将针叶边缘咬成缺刻状,造成枯萎卷缩,呈帚状针丛,一头幼虫一生约取食400-500根松针。松毛虫老熟幼虫在针丛、树干及杂草灌丛、树冠下部结茧。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越冬幼虫于4月下旬日平均气温5.7℃时,开始上树危害,6月中旬结茧化蛹,蛹期28-34天,7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并开始产卵,7月中、下旬出现幼虫,10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达到3.6℃左右时,下树越冬。

三、松毛虫的预防措施

松毛虫主要的侵害对象以松树、柏树为主,如果森林内部树种较为单一,就容易爆发松毛虫害。因此,无论是自然林还是人造林,都应当注重树种的多样性,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森林内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对虫害的抵抗能力。以东北地区为例,森林内部树种除了较大比例的松、柏外,还可以合理种植一些刺槐、山杏等树种,可以起到一定的虫害预防效果。栽种新树种时要注意合理密植,营造良好的林内环境。此外,林业人员也要加强林内管理,对于一些老、弱、病的树木要及时采伐掉,避免为松毛虫的繁殖、生长提供适宜环境。在本地松毛虫高发时期,应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为赤眼蜂、松鸦等益虫、益鸟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这些松毛虫天敌可以在松毛虫发生初期通过捕食方式控制数量,避免大规模虫害的爆发。

四、松毛虫的治理措施

1、生物防治措施

(1)白僵菌防治。在各类型区中,均可使用白僵菌。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油松毛虫或赤松毛虫,需温度24?C以上的连雨天或露水较大的条件,施菌量应适当增加3—4倍。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预防性措施亦可采用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方法。

(2)苏云金杆菌(Bt)防治。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松毛虫,一般防治3~4龄幼虫。施药林分适宜温度为20~32?C。施菌量每亩40~80万国际单位(IU)。多雨季节慎用。施用方法:喷粉、地面常规或低量喷雾、飞机低量喷雾。喷雾可同时加入一定剂量的洗衣粉或其它增效剂。

(3)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用围栏或套笼集虫、集卵增殖病毒、人工饲养增殖病毒、离体细胞增殖病毒或林间高虫口区接毒增殖等方法,收集病死虫,提取多角体病毒,制成油乳剂、病毒液或粉剂。使用时可在病毒液中加入0.06%的硫酸铜或0.1亿孢子/ml的白僵菌作为诱发剂,提高杀虫率。每亩用药量50-200亿病毒晶体。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或喷粉作业。

(4)招引益鸟。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布巢时间、数量、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

(5)释放赤眼蜂。繁育优良蜂种,在松毛虫产卵始盛期,选择晴天无风的天气分阶段林间施放,每亩3—10万头。亦可使赤眼蜂同时携带病毒,提高防治效果。

2、化学药剂防治

松毛虫防治原则上不使用化学农药喷雾、喷粉、喷烟。若必需采用,则应选择药剂,在大发生初期防治小面积虫源地,迅速压低虫口。在北方对下树越冬的松毛虫,在春季上树和秋季下树前,可采取在树干上涂、缚拟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笔、毒纸、毒绳等毒杀下树越冬和上树的幼虫。

3、自然防治法

虫口密度虽然大,松叶被害率达70%以上,但松毛虫寄生率高,虫情任处于下降趋势时,不进行药物防治。安全区发生松毛虫为害时,偶灾区小面积发生时不进行药物防治,任其自然消长。

综上所述,松毛虫是一种繁殖能力较强的害虫,如果不能在虫害集中爆发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不仅增加了后期治理难度,而且会给林木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地方林业部门要结合松毛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制定完善的预防工作体系。对于林内已经出现的虫害,也要综合采取化学药剂治理、生物治理等方法,尽快控制和消灭松毛虫,提高森林质量。

(作者单位:164400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道干林场)

猜你喜欢

喷粉松毛虫白僵菌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弥粉法施药防治设施蔬菜病害技术
蚂蚁大战松毛虫
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响
一种喷粉系统及铝液净化装置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棚室内蔬菜病害粉尘防治法注意事项
2种方法复壮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的研究
白僵菌防治温室大棚白粉虱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