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2019-03-13薛伟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

薛伟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发生时间为20世纪20年代,地点在纽约。小说发表于1925年,它的问世,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使他成为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内容的分析,及作品中运用的象征手法来分析美国梦出现的缘由及特点等。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象征手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2

1.内容介绍

书的主人公盖茨比是一场虚无爱情的牺牲品。他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穷人,却爱上了富家女黛西,然而,当他应征入伍后,黛西最终嫁给了富家子汤姆。盖茨比领悟到是自己太穷使他失去了黛西,为了找回昔日的爱人,他开始奋斗,最终通过私卖酒和犯罪成为了巨富,成为了有钱人之后盖茨比在黛西家的对面盖了豪宅,并时常在家中举行盛大的宴会,这些都是为了吸引黛西的注意。然而,黛西从来不是他想象中那个充满活力的清纯女孩,以前不是,现在不是,以后更不是。然而一次黛西在心烦意乱下开车,轧死了汤姆的情妇。盖茨比为了黛西承担下了责任,而黛西早已决定抛弃盖茨比。在汤姆的挑唆下情妇的丈夫开枪打死了盖茨比,就在人们为盖茨比举行葬礼的时候,黛西和汤姆已经在去旅行的路上了,作为叙述者的尼克目睹了人类现实的虚情假意,深感厌恶,于是决定远离冷漠、虚假的大都市,黯然回到故乡。

2.美国梦

2.1美国梦出现的缘由

大约在16世纪到17世纪,英国清教徒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宣布脱离国教,另立教会,主张清除基督教圣公会内部的残余影响,但是,在17世纪中叶时,保皇议会通过了《信奉国教法》,清教徒开始遭到政府和教会势力的残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审判,每时每刻都威胁着清教徒,他们不得不迁往荷兰避难,但他们在荷兰却依然没能逃脱宗教的迫害,并且遭受着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他们又一次迁移,这一次他们选择了美洲,他们相信在这块土地上,能更自由,更公平的生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月花”号事件。其实那时美国梦已悄然萌芽。

2.2美国梦的发展

一位美国的历史学家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曾在他的作品《美国史诗》中写道:“美国梦就是梦想中的这样一片土地,在那上面每个人都可以活得更好,更富足,更圆满,并且那些有能力或者成就的人总是充满机会,他们每个人的潜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他人所认可。”(The Epic of America,1931)这是美国梦这个概念第一次被正式提出,而这个概念对美国后世影响深远,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18-19世纪,一些启蒙运动思想家对美国的宣扬和赞美,激起了很多人对美国的向往,大量移民涌入美国,由于这一时期其土地多半未开发,所以移民很容易通过辛勤劳动及努力获得财富,而金矿的发现更是让很多人一夜暴富,于是当时便出现了“淘金热”。19世纪70年代,美国工业化的深入发展为很多有天赋的人的成功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爱迪生的发明使他成为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到了21世纪,各种有着不同背景和技能的人仍然渴望进入美国。美国梦所蕴含的公平正义、各种机会等因素仍然是吸引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3.《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出现了很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而这些象征主义的运用也从侧面反映了小说中的美国梦,这部分主要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四个意象的分析来阐述小说中的美国梦。

3.1东部和西部

从某种意义上,这部小说中的道德冲突反映的是美国东部和西部的冲突——古老没落的东部和原始但充满生机的西部。在小说的结尾本文的叙述者尼克叹息道:“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所有这些都是西部的传奇,毕竟汤姆,黛西,乔丹和我都是西部人,也许我们天生有着共同的缺陷和不足,所以我们往往不能适应东部的生活。”在小说中,汤姆和黛西住在东卵可能有更微妙的意义,因为实际上他们比尼克和盖茨比更适应西部生活。

3.2埃克尔堡博士的巨大眼睛

埃克尔堡博士的眼睛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他的眼睛巨大无比,瞳仁就有一码高。那双眼睛见证了很多事情的发生。小说中他的眼睛象征着上帝的眼睛,注视着世间发生的一切。在汤姆的情妇死之前,她的丈夫曾对她说:“你所做的事情可以欺骗我,但你逃不过上帝的眼睛!”但另一方面,埃克尔堡博士的眼睛又是已死的,或者说它是无用的,它目睹了盖茨比的无辜惨死,而真正的凶手却逍遥法外。

3.3灰烬山谷

小说的第二章出现了一个地方——灰烬山谷。它处于繁忙的公路和铁路交汇处,位于西卵和纽约中部从铁路向外延伸大约四分之一英里的地方。这是一个满是灰烬的山谷,但它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为的。在这里灰烬堆成房屋、烟筒的形状。交通的便利使这里成为了垃圾的倾倒场,这实际是工业革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也暗示着美国梦的破灭。

3.4绿光

绿光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首先,第一次出现是第一章“他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朝着幽暗的海水伸出雙臂,尽管离我很远,但我敢肯定他的发抖。我不由得朝海面望去,那里除了一盏绿灯,什么也没有,它渺小而遥远,或许是在码头的尽头。”(邓若虚,2013:40-41)这盏绿灯象征着盖茨比的美国梦,同时也代表着那一时代整个国家的美国梦——渺小但充满希望。

第二次出现是盖茨比对黛西说的话,“如果不是有雾,那么我就可以看到你家那盏不灭的绿灯”这里的绿灯指的是盖茨比具体的梦想——拥有黛西。而他苦苦追寻的却一直是他想象中的黛西,这也暗含他的美国梦的不切实际。

第三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结尾处“盖茨比信奉的那盏绿色的灯光,那一年年从我们面前向后退缩者但又极度令人兴奋的未来。最终它从我们手中逃脱了,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明天,我们会跑得更快一些,我们的手臂会伸得更远一些……”美国梦虽然破灭了,但人们对它的态度是积极的,认为未来虽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却是充满希望的,终有一天人们会实现美国梦。

参考文献:

[1]候皓元. 了不起的盖茨比(译)[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2]邓若虚. 了不起的盖茨比[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3.

[3]James Truslow Adams. The Epic of America[M].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Reprint, 1931.

猜你喜欢

美国梦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社群”的特点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