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黛玉的凄美形象解析

2019-03-13王鹏棋

青年文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林黛玉分析

王鹏棋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研读《红楼梦》和其他一些解析性作品来简单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的凄美形象。

关键词:林黛玉;凄美形象;分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一、林黛玉的凄凉形象解析

(一)身世所致的凄凉形象

林黛玉在六岁的时候就丧母,她的父亲由于肩负盐政的工作而没有时间对黛玉进行管教,加上外祖母的想念,所以黛玉就离开家乡,并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京城,从此寄居在贾府。虽然在家乡黛玉父亲是盐政,财力雄厚,不过由于人丁稀少,自然是无法与京城的贾府相提并论。所以黛玉在贾府生活时小心翼翼,时时刻刻约束自己,过得甚是无奈。在她九岁的时候又不幸丧父,痛失双亲的她无依无靠,身世非常凄凉。

(二)体弱多病的凄凉形象

在书中,林黛玉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便是身体刚刚痊愈,贾夫人第一次见黛玉便知道她有“不足之症”。并且黛玉自己也说请了许多名医来诊治,但仍是不见成效,所以可以知道黛玉“弱质纤纤”。林黛玉体质纤弱主要是由于四个因素导致的:①天生体质;②父母早逝对黛玉身心造成的创伤;③娇声惯养;④长期服药。当黛玉知道宝玉准备和宝钗完婚的时候,黛玉心已死,泪已干,且五内俱焚,当贾母听闻后去看望黛玉时,在书中描绘到:黛玉微微睁眼,喘吁吁地说道:“老太太,你白疼了我!”之后微微一笑,又闭上了眼睛。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一个濒临绝境、病入膏肓、娇弱无力的黛玉。

(三)愛情挫败的凄凉形象

宝玉和黛玉是姑舅婊亲的关系,两小无猜,来往密切,黛玉到贾府后就在原来宝玉住的碧纱橱内住下,由此可见贾母非常重视黛玉。宝玉和黛玉曾经山盟海誓,也愿意相互厮守。虽然贾母也有意想让他们俩在一起,但是无奈黛玉无论是地位或身世均无法和“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宝钗相比较。加上宝钗口齿伶俐,贾府内又有部分势力的人从中作梗,所以贾母就算知道黛玉和宝玉立下了海誓山盟,还是说道“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是没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傻癫),这可叫人作难了!”由此可以看出黛玉在贾府中的地位。且宝玉的姐姐元春更为中意宝钗,对宝钗和宝玉的婚事非常关心。凤姐则为了迎合王夫人、贾政以及贾母的心意,采取“调包计”强行使宝玉夜娶宝钗,又一边迷惑黛玉。但是黛玉从傻大姐口中得知宝玉将要和宝钗成婚的消息,心中五味杂陈,满腔怨恨。当她回到了潇湘馆门口,纤弱的身体难以承受,只由得身子往前一倒,口吐鲜血。而宝玉被蒙在鼓中毫不知情,以为自己大婚之夜掀开盖头看到的会是黛玉。而就在此时,黛玉的生命正走向尽头,一边良辰美景,一边人间至悲!一边是欲诉无声,一边是欲哭无泪!这一强烈反差将凄凉的结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林黛玉的纯美形象解析

(一)外形“颦”美形象分析

通过对红楼梦及其他一些文学解读作品的研究来看,“颦”美可以说是林黛玉另外一个重要形象。红楼梦作品“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曹雪芹便通过“初见黛玉,年貌虽小,却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态度”这样一段描述中虽未直书其“颦”美形象,但通过字词之间却得以体现。另外,在该章节中凤姐与宝玉这两人的言行也能够很好地把林黛玉“颦”美形象表现出来。首先在该章节中初次见到林黛玉的凤姐便是直接来了一句“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借由一向口快心直的凤姐的话语将黛玉“颦”美形象展现出来。其次,贾宝玉在初次见到林黛玉时的表现情况更是将“颦”美形象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曹雪芹借助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内心独白写到“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随着情绪不断上升更是提出了“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二)待人之“和”美

虽然在书中,黛玉存在小心眼的一面,不过还是无法将其美与善良的主体方面掩盖。原来黛玉和宝钗便是潜在的情敌,在平日中二人就为情所累而出现摩擦,但是后来,黛玉对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同时还将宝钗对其伙伴间的探视当做宝钗对她的体贴,这足以看出黛玉的宽容和大度。此外,还能够在黛玉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的事情中看出黛玉的善良。

(三)处世之“真”美

当前已有诸多红学家都对黛玉的处世个性给予了充分的评论,有许多学者认为黛玉是“小心眼”。但是在我看来,黛玉是率真、可爱与实在。在第七回,在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当黛玉听到了“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之后,其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在第八回宝玉去探视宝钗,薛姨妈将宝玉挽留吃酒时,黛玉插言。这些均体现出了黛玉的孤独率真,而不应当被理解为阴冷狡诈。

三、综述

纵观《红楼梦》和其他一些解析性作品,林黛玉的形象一直是凄美的。

参考文献:

[1]王炳茗. 林黛玉形象的悲剧意蕴——“小心眼”中的真情[J].戏剧之家, 2018(6).

[2]孙虹.论林黛玉的客居意识与悲情解脱[J].红楼梦学刊,2007(04):186-198.

[3]徐乐吟,陆德海.《五美吟》与林黛玉的心灵世界[J].红楼梦学刊,2016(03):74-91.

猜你喜欢

林黛玉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