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开拓学生思维花絮
2019-03-13伍志伟
伍志伟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执教多年,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拿出来分享,希望广大教师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地理教学;思维训练;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25-01
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发现,教师把问题讲明白远不如调动学生去发现问题再主动地弄明白有益。而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对于地理教学甚至对于整个素质教育都会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努力,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值此,愿意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以期共勉。
一次讲到南极洲冰川时有断裂漂入海洋时,有同学就书上的结论提出质疑,当时我却一时觉得无从回答,就突然灵机一动地要求同学课下也寻找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材料,待下节课处理。又上课了,上节的问题首当其冲地成了第一需要解决的了,只见一只只手举起来要做解答。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好丰富呀。你听,南极大陆既然有煤炭资源,这就说明它曾经在温带甚至热带停留过,是那时的森林为它提供了成煤的前提,是大陆漂移才使它“走”向了南极;那么,它的漂移也肯定不会停止,当它越过南极点后,不就又向低纬度进军了吗?不就又会自然地升温而造成冰川断裂吗?说得真好,我听得都聚精会神。再听,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赤道地区越来越隆起,离心力也就渐渐加大,导致地球两级向赤道靠近,这样的结果无形中就会使极地地区的温度也会因之而上升,不也就造成了冰川的莫名其妙地消融断裂吗?听着同学们的超出平常的思考地回答,我暗暗地庆幸自己终于放下了架子,更不由地佩服同学们的思维活跃,我叮嘱自己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这些,切莫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更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素质的极有价值的路子呀。
因为从意识上我发生了质的变化,后来的教学中便有意地注意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也因为我的大力表扬而变得更加主动自觉地多角度深层次地去考虑问题了。还是以接着讲南极大陆的情况来说吧,当讲到南极上空也出现了大范围的臭氧空洞时,教材自然提到了氟利昂的事,就有同学站出来讲了他的补充看法。地球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轴转动,使得地球不同纬度的地方的离心力不同,赤道最大,两级最小,就使得两极地区有一定的空气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多少年一直如此,过去也许没有显现出来臭氧减小的情况,只不过最近些年才日益突出罢了;他还用筷子搅动杯中水的现象作以说明,听得我们师生不住地点头称是,多有创造性的解释,可惜直到今天我也没敢肯定。倒也无妨,时常就又有同学来就这一问题各抒己见,大家学习钻研地理知识的热情高涨;我这么做虽没给同学圆满地答复,确对于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也并没有使我的威信降低,你说怪不怪?我很欣慰,因为我的学生的能力不简单呀,管它有没有我的功劳!
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空前地高涨。主动灵活地学习之风则十分可喜,那种沉默寡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爪哇国。从前的难点现在教起来也是比较轻松,愉快地教与主动地学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现在,几乎每节课上都时不时地就有同学去“丰富”我没有讲的内容、教材轻轻一提或根本略去的知识。这里我还要讲一个前几天课堂上的事,那节讲到华北地区的地下水漏斗形成原因的时候,同学自学后明白了是怎么事后,有同学又提出了补充,他说,这一地区人多生产发达,过度密集的高楼大厦、厂房车间等等大大增加了地壳的承受能力,也就造成了地壳的下沉,从而使地下物质结构发生变化,造成了不透水层,阻隔了地表径流的正常浸透和地下径流的正常进行,使地下水补给不足从而形成了地下水漏斗区。好有见识呀,后生可畏。我说这倒闻所未闻,但愿我们能找到根据,也许还能有现实意义呢,他说会的。
改變思路的地理教学,让我感到了教的乐趣、同学们学的兴趣,它也生动地反映了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这不正是令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表达严谨,素质提高的极好的工作思路吗?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并努力探索充实它的途径,实现一代素质提升的美好愿望一定会成为可喜的,现实的。
以上是笔者教学中的一些实例,希望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指正。
参考文献:
[1]何昊文,白煤.地理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及其培育浅探[J].地理教育,2017(S1).
[2]姚伟国.地理综合思维及其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地理教学,2017(09).
[3]翟兵团.如何提高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J].新课程(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