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3-13黄长保
黄长保
摘要:本文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如,教学设备相对落后、课堂教学高时低效、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以纲领性的凝练提出,加以阐述。最终以达到学生对于数学课的兴趣多一点,积极思考多一点,师生交流多一点,关注学生数学成绩提高的同时更关注他们学习能力及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创新意识;交流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153-01
1.如何紧扣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一直向前的最大的动力。农村教师往往会忽视这一环节,以“开门见山”的形式直入主题,结果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性作用。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就必须诱导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
1.1善于运用“设疑”、“精问”、“创难”、“求变”模式。
“设疑”抛出引子,学生听完势必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而此时一个恰当又耐人寻味的“精问”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适当地选择、安排提出好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如在“乘法交换律”教学中,由于加法交换律的认知基础,大多数学生已直接知道乘法交换律内容,仅仅让学生认识理解它很容易,但无法满足学生深层发展需求。接着,验证乘、除、减法中也存在交换律吗?然后进行乘法交换律的初步应用。问题解决之后,尝试着提供几种错误的逻辑和算法供学生来尝试解答,既增强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又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求“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的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1.2善于从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如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时,课前引导学生到银行、商店、家里去调查、了解利息、折扣等方面知識,课堂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一些百分数的问题,让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如何适当引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从小学会自己探索知识能力进行实践尝试的需要。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摆在农村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1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上学年教六年级期末总复习时,学生往往被题海淹没。我是用了这种方法:按照不同类型出一些典型的练习题,使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不断熟悉什么样的题目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学生慢慢地形成了一种技能,这种复习方法简单而奏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掌握学习,创新学习。
2.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面对农村现状,留守儿童达80%以上,学生不仅没有得到好的家庭教育,而且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依赖性强,被动性大,自觉性差。当务之急,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陋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如何融入课堂,增加师生交流互动
3.1适时给予学生的鼓励和表扬。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
3.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环境。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当师生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处于积极的、融合的情感交流状态,学生就容易把潜在的情感转移到数学内容的学习上,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要用含有期望、激励的语言,如“试试看,你一定行!”教师应始终保持对数学不变的爱,因为它既是学生的主观要求,也是一种需要,只有这样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