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句群思维读懂文,比较分析审准题
2019-03-13侯裕
侯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46-02
传记文学作品作为全国高考语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由2016年的选考变为2017年的必考,分值也相应有了变化,由原来的23分变成了12分。虽然2018年传记文学没有考到,但作为高考复习的内容之一,又不能完全弃之不顾,而且读懂传记,对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对传记文学的学习与解读,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2017年的高考考纲将传记考察归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其要求是:了解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分为四个层次的考察,分别是理解,能力层级B级;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级;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级;探究,能力层级F。
分析2017年的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今年的考试题型最大可能是两道客观题,包括一道3分的单选和4分的多选题,另一道主观题分值为5分。这样的题型设置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答题时间,但选择题的设置也出现了如若对文章内容把握不准,就可能颗粒无收的窘境,以前的主观题答题时间虽长些,但总还可能沾边而得几分。新卷面,新题型,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在较短时间内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从而准确快速地答题。
那么如何才能在高强度的考试中用较短的时间读懂文本,从而更好地辅助答题呢?
其实分析每篇文本,总有其内在的结构层次,这些结构可以用句群分析法去理清其内部关系,从而快速把握文本内容。从传记的特征来看,一篇传记总是围绕传主的各种事情来记叙,最终要表现的一是传主的生平经历,二是传主的人物品质。从段落组成来看,高考出现的人物传记大多在6-8段,从段落之间的内容分析,这些段落有些是一段讲一件事,有些是几段讲一件事,段落之间有些是并列关系,有些是总分关系或总分总关系。有些段落直接出现段落中心句,而有些段落需要自己归纳总结。理清了这些段落之间的结构,并在阅读中进行勾画,再带着问题回到文本寻找答案时,就能准确而快速地找到答题区间并快速作答。
下面以2015全国一卷的《朱东润自传》为例,来说明句群划分法对理解文本内容的帮助:
(鉴于篇幅关系,此处省略原文)分析全文,正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2段是并列关系,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勾画关键句“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第3段写自己的教书经历,勾画关键句“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第4到第10段是并列关系,主要写自己的研究经历和研究心得。而作者对传记文学的态度又分别分布在:第4自然段写应该在一本书里交代完全部的评价。第5、6段写一个观点,对于传主应信笔直书,不能只有歌颂。第7、8是一个观点,对于传主应做到入情入理的细致分析;第8、9自然段是一个观点,谈对于国外传记文学的态度。第11自然段是一个观点,写自己的创作实践。从句群的角度来看,可以用下面的表来梳理全文结构: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11。
通过以上对文本的梳理划分,全文的内容一目了然,再来看设置的问题:
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审题中,重点是“传记文学观的形成”几个字,再回到文本,可以看出,朱东润投身传记文学是从文本的第4段开始的。所以圈定答题的区间应该是第4到第11段。再经过归纳分析,总结出这道题6分应该是3点,分别从阅读中外传记作品、研究传记文学理论、进行传记文学写作实践几个方面分点作答,读懂了文,审清了题,再按规范作答,这道题的分数就很容易得到了。
再看此文的另一个考点:
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认真审题发现,题干中问的是传记文学作品区域,对应的应是第4到第10段,而“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的提问将答题区域缩小到了第5到第8自然段,从文本中直接可以找到5、6段是一个观点:对于传主,应信笔直书。第7、8段是一个观点:应入情入理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
我们再以2014年全国二卷《爱国科学家邓叔群》为例,来分析这种用句群思维读懂文的阅读方式:
(介于篇幅关系,此处同样省去原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逐一分析,可以看出:第1段写邓叔群为祖国选学农林专业;第2段写他为中国建立了真菌科学;第3、4段写他為国家而转向了林业研究及主要贡献;第5段写他拒绝去台湾和美国,去东北筹建林学院;第6段写他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并为各省培养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同样用句群梳理,列表如后:
①/ ②/③/④∥⑤/⑥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问题: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审题,题干中的“爱国科学家”,被很多同学忽略了,而直接答成了邓叔群作为科学家的表现,导致答题吃力不讨好。分析文本,“爱国科学家”这一信息,既规定了传主行为的性质,也规定了答题区域,围绕着爱国科学家筛选信息,答题区域就锁定在了第1至第3段及第6段。
我们再来看本文的另一个问题: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一语,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句群分析法是一种比较老的分析层次、读懂文意的方法,但它并不过时,对理解文本内容,快速区分答题区间非常有效,不仅对于本文提到的传记文学,对于现在高考内容中的论述类文本、小说,甚至文言文都有非常好的阅读效果。高考考试中,只有读懂了文,才能在审好题的因素下快速、准确地答题,从而保证高分的获得。当然,这样的训练非一日之功,即使读懂了文本内容,还要学会准确、细致地审题,规范地答题,这样,语文考试成绩的提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考卷2015一卷《朱东润自传》.
[2]全国高考卷2014二卷《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4]《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