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路径分析
2019-03-13王洪德
王洪德
摘 要:乡镇建设的小型、微型工程的管护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第一,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管理改革,要加强财政补助引导、加强农民及其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大力开发生态旅游,发展特色农业,以产业反哺农业;第二,在组织管理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第三,在运行管理方面,落实工程养护经费,创新运行管理模式。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S277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2.010
1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管理改革
1.1 加强财政补助引导
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更多的资金,用来满足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部分纯公益性的设施改为半公益性的,增强工程的自我存活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和发动百姓和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好国家的各种补贴和补助政策,实施以奖代补、用地优惠等措施,引导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到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维护中来。
1.2 加强农民及其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管理
解决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老大难的建设维护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方面,在建设之初就要及时向村民征求意见,了解村民的需求和顾虑,引导他们提出更好的建议,让水利工程专家与农村的“土专家”充分交流意见。另一方面,当建设方案确定后,在建设过程中要将建设的进度、财务、优惠政策等项目在村民公开栏中进行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
2 组织管理方面改革
2.1 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
在现实中,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会有很多的单位和科室组织进行,例如发改部门、财政、水利、农业、国土等部门都会参与项目的开发和建设,这往往导致部门的机构重叠、权责不一致等现象,造成资源浪费、管理混乱。这就需要组建一个协调机构或专门成立的部门,整合各个部门主管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职能,专人专职负责这类项目。这个部门不仅要对农田水利项目的建设作出5年规划,有步骤地进行项目的各个环节,公正的招投标、认真的履行质量监管职责和验收职责,还要建立后期维护和运营机制,将防洪、抗旱、去盐碱、治污等职责充分发挥。要建立统一的目标,分层管理,接受百姓监督的情况下将责任明确到个人,树立权责对等的管理模式。
2.2 建立科学的组织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制度是一种权责统一的分层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把建设农田水利项目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任务来做,要把工作目标拆解开,分成可量化的层级小目标,重视中、小、微等各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不贪大、不做形象工程。在项目实施时,各部门明确分工,项目实施部门负责宣传和组织动员,村委会负责劳工的组织、占地补偿等,农田水利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验收。当工程验收合格后,转交明确的运营主体,负责后期的工程维护和使用,同时明确各级管护的监管责任。
3 運行管理方面改革
在落实工程管护经费方面,县乡两级应承担主体责任,积极开拓并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首先,县级政府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养护有专门的财政预算,对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等定为财政支出,对维护费用采用财政补助的形式进行发放。其次,落实财政相关规定,将土地出让收益的10%投入到农田水利工程,并且规定落实到位,按比例奖励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用来发展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再次,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明确村组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中的主体责任,在建设之前就要签订管护责任书,不签字不给工程,建设完成后,管护不到位就减少补助发放,整改不到位就不再给该村新建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的养护方式不一而论,要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去探讨不同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适应当地实际情况,可尝试以下几种方式:对国有水利工程要建立专职机构,在财政预算中编列相关工作人员和工程的养护费用,以维持水利工程的建设、养护和后续开发,在区域内实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村自建的水利设施,施行自建自有自养,由村委会负责相关费用的支出和人员的安排,做好水权的交易和分配,做好日常的养护;培养专业的养护队伍,在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属性不改变,工程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将村组或村民个人纳入到小型水利设施中,使其参与建设、管理及分红,慢慢培养一些本土化的专业维修人才队伍。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机制不一而足,一切有利于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可以尝试。
参考文献:
[1] 晁根池.唐代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探究[J] .兰台世界,2014(6):31-32.
[2] 代巍.如何有效的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J].农田水利,201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