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下而上从社会末梢发力推动“无现金社会”建设

2019-03-13郝晶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2期

郝晶

摘   要: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遍推广,同时结合着自身高效、方便等的天然优势,电子支付飞快发展,迅速占领了一席之地,也一步步推动着社会向“无现金”发展,无现金支付已然让我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是做到了支付环节的“足不出户”。但关注社会底层时,一些中老年群体以及在偏远农村地区要做到实施“无现金支付”还很困难,这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艰难前行,这意味着要真正地推动“无现金社会”建设,还需要自下而上从社会末梢发力。

关键词:无现金支付;自下而上;社会末梢

一、无现金社会的发展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支付交易规模超过202万亿,排名全球第一,交易笔数375亿笔,也居全球首位。众所周知我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速度惊人,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二者不仅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在海外市场也是成绩亮眼。操作简单便捷、无需带现金或银行卡的特点,同时,市场主体的优惠促销活动多、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等让移动支付受青睐,几乎占领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贸易出口、商场购物,小到巷口的共享单车、楼下的水果摊等,几乎所有的日常消费场景都被移动支付占领。甚至在城市化进程中被边缘化的早点小吃摊,也紧跟潮流贴上了支付二维码。

二、无现金社会建设的主要阻碍

(一)中老年群体日渐庞大缺乏接受度

众所周知,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口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据很大比例, 可以预想在不久后会有更多的人迈入这个群体成为其中一员,这个群体会日渐庞大。可是对于这个处在弱势的特殊群体来说,受传统交易方式以及技术设备的影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才更让其安心,现金真实地揣在兜里比放在智能手机等工具里更加具有可靠性,其实归根结底这源于他们的思想观念,这和固守传统还有本质的不同,而是他们的内心本就缺乏一种信任感,即安全感,没有了这一层的基础与心理建设,就让他们去一味接受经过我们大肆宣扬的完全新事物既不合理也不可取。

其实,除了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这些群体可能从小没有接受过教育,不识字或只是认识少部分;在身体方面或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举例来说他们的眼睛视力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再者他们有限的精力也不允许,很显然这些无一例外都不是他们可以决定和左右的。

综合上述因素,“无现金社会”带给这些特殊群体的更多是困扰,而非便利。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去适应,而这些流逝的时光还不如遛弯儿跳广场舞锻炼身体来得實在。但是如果说由于缺乏数字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和某些身体方面的限制,就要被排挤在主流社会之外,成为移动时代的“弃民”,这明显的不公平不合理,更为重要的是这与我们建设普惠金融,建设无现金社会的原则和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二)地区差异明显鸿沟难跨越

据统计,全球仍有近40亿左右的人口处于互联网之外,而在我国也有近半数人口无缘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诸多裨益,很明显这少半数人口集中在一些偏远的西部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网络与智能手机的不普及让这些区域与现在风靡流行的移动时代网络时代渐行渐远。相反在北上广等东部的大型城市地区,“无现金支付”成为了时尚的代名词,生活在大都市引领潮流的这些人,用现金支付反而会让他们变得不习惯无从下手,在他们的认知里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搞定的事何必要自找麻烦多费一番工序,在这个时代,浪费时间是最不可取的。

在这些地区中,吃饱穿暖尚待解决,谈何奢侈的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去昂首挺胸地完成移动支付这一“大工程”,即使有了手机,有了钱但尚未处于移动支付的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哪里又有二维码随时随地供你扫一扫呢?在这里,“无现金社会”几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像古代探月只是想象,这还是个全新的领域有待他们去探索深究,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支付方式显然更与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淳朴气质相搭配。

三、无现金社会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无现金社会的发展不停向前,知道了它发展的短板是什么,就可以明确将来的着力点从而有效推进,重点持续关注这些社会末梢,通过市场主导政府促进民众参与积极配合的方式,尤其要坚持发挥市场的作用,企业的作用,深入考究这些群体与地区的真正需求,找到发展的切实动力才是我们要不断努力的方向,克服了这些困难与阻碍,所谓的“无现金”社会才更会接近我们一直倡导的理想社会。

(一) 搭建上层建筑建立长效协同机制

无现金社会的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建立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群众参与的有效机制,各主体明确目标与步骤密切协作,形成整体力量。尤其政府要制定政策重点加大对社会末梢的关注扶持力度,市场主体积极扩大业务范围,深入中西部等偏远地区可适时增强优惠力度,尽可能让更多主体参与建设。

(二) 移动支付工具应用多元化

“无现金社会”的构建,要推动银行卡、网上银行、二维码等多样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工具,通过有序的竞争格局,满足消费者和消费场景多元化的需求。

(三) 创建高频的支付场景,培养用户支付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培养,而培养的前提是要有相应的环境作为支撑。在这一方面,线下支付场景与线上支付平台要重点突出,无论是便利店,大型超市,地摊还是菜市场,还有重要的日常出行环节,都可以作为突破口。

(四) 加强宣传与引导

积极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推介,让社会公众更多了解建设无现金社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逐渐去接受和使用多元化的支付工具与产品。同时,还可开展公益型的免费教学活动,传授技能与知识,从而提升兴趣增强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姚可.我国无现金社会的实现方式与路径问题研究[J].金融会计,2018(03):45-49.

[2] 李冕.无现金社会的演进、动因及展望[J].武汉金融,2018(04):80-82+87.

[3] 盘和林. 普及“无现金”支付还需社会末梢给力[N]. 中国商报,2017-03-08(P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