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2019-03-13杜勇芝魏源

农家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

杜勇芝 魏源

摘 要:在温室效应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改变了黑龙江省种植粮食原有的结构。本文阐述了黑龙江省近年来气候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对当地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并提出适应环境变化的相应对策,为黑龙江省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气候变暖;粮食作物生产;环境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的肆意开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日渐增长,致使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由于黑龙江省在经纬度上的特殊位置,其农业产量、种植面积、种植范围都在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发生变化,无法为我国粮食生产总值提供稳定的保障。

一、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情况及对粮食作物的影响

1.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具体状况。据统计: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平均温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全球整体温度持续增长,粮食作物受低温冷害的情况减少;省内平均日气温最低温度10℃,积温带面积逐渐增加;自1998年省内松花江嫩江区域发生洪水后,年降水量逐渐下降,种植区域干旱情况不断增加,四季中降雨量属春季最高,农作物种植期间降雨量逐渐减少。

2.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生产的直接影响。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生长状态、产量、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将一一进行介绍:

一是农作物生长状态。若粮食在生长过程中的温度较大,会加快幼苗的发育程度,降低灌浆时间,成长时间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粮食成熟的产量,造成生产期缩短的情况。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全球气候变暖能够增加黑龙江省内的气温,增加植物的种植速度。以玉米和大豆为例,温度和水是玉米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气候变暖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玉米的农作物产量,但大豆却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逐渐缩短生长发育期。气候变暖对粮食生长期间光合作用的影响体现在二氧化碳浓度及温度两个方面,若水资源能够与其进行良好的配合,则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但水资源的短缺,无法满足幼苗的需求,幼苗为了给予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养分,拼命消耗自身的水,会出现植物果实灌浆不饱满的情况。

二是农作物的产量。产量是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作用的最直观表现,也就是说若粮食在温度、水含量两方面都处于适当状态,提高产量是必然的结果,相反则粮食产量减少。黑龙江省所处的地势维度较高,农产品种植潜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冷空气,我国从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气候变暖情况,增加了植物生产期间的热量。

三是粮食格局的变化。以玉米和水稻为例,近年来气温的上升,增加了黑龙江省玉米及水稻的种植面积,逐渐显现向北延伸的趋势。

二、改善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在气候变暖的环境下的适应性对策

1.提高粮食作物的气候灾害抵抗能力。气候变暖提高了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增加了黑龙江省农作物总产量的不稳定性,所以农业相关部门必须要增加种植地区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松花江防汛工作,杜绝降雨量过多致使农田积水增长。农业部门不仅要积极开展防洪工程,有效治理松花江,提升种植农田的排水能力,尽可能的举办植树活动,大力宣传退耕还林的好处,将地区水土流失概率降到最低,还要参考降雨量、天气情况及土地受涝的具体情况,改善种植情况及地区农业结构,优先在容易受雨涝的地区种植水稻,扭转其他农作物产量下降的局面;二是增加种植地区对干旱的抗御能力。农业部门需要联合地区政府提高抗旱工程的建设速率,将水资源的应用合理分配,提高干旱地区的节水灌溉工作,另外政府部门要尽可能的收集各类自然水源,运用科学设备进行调节后再支配;三是提升农作物对低温的抵抗能力。一方面,在播种前,要根据现阶段土地的习性选择适合播种的品类,禁止种植其他地区的高产作物;另一方面,全面革新耕种机制,鼓励机械播种技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栽培。

2.调控当地农业基本结构,做好战略布局规划。根据黑龙江省往年的种植数据,将玉米、水稻等适合种植的高产量农作物扩大种植面积,但也不要忘记科学搭配种植品种,将气候变暖的劣势利用起来,科学搭配早、中、晚成熟的种植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要在秋冬季节增加小麦的试验种植区域。对于黑河、抚远等三江平原地区要大力推广种植稻豆;对于松嫩北区、大兴安岭南区及黑河南区应推广种植豆麦;对于松嫩中区、三江南区应推广种植大豆和玉米;对于松嫩南区、牡丹江市区应推广种植水稻和玉米。

3.完善农村气象服务制度。近几年,黑龙江省气象监督部门对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始终将气象服务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将两个体系作为农业服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从根本上提高了黑龙江省农业种植安全及产量。2013年8月,松花江水域出现了继1998年洪水后的最大洪水,造成相邻区域吉林、辽宁三省不小的经济损失,由于黑龙江气象部门在预警信息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并及时上报,为防汛部门的指挥决策提供科学化建议,将经济损失和伤亡损失降到最低,使防汛部门及时启动了响应的预案措施。

4.合理化、标准化种植管理。首先,农业部门要将种植地域建立成规模性强、集中性强、连接性强的区域,把保护耕种作为农业种植的基础,定期在秋季进行翻整土地工作,保证种植土地的质量,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使用化肥的精准度,杜绝出现化肥使用量过大的情况,据统计,我国种植农户有30%存在过量使用化肥现象,所以提倡有机肥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农业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途径,将使用有机肥的好处展现在农民面前,并以村为单位下派技术人员指导种植,运用科学技术建立智能化育种大棚;其次,政府要督促水利部门及时修整水利设备,真正的将抗旱排涝技术带到农民的身边;然后,农业部门和水利部门要利用学校、村委会的有利位置,定期举办农技术培训活动,加快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形成,还要开展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讲座,科学除害、杀害;最后,农业部门要定期进行回访调查并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完成阶段性的绿色农业小目标,将农业种植变成一项环保事业。

三、结语

虽然气候变暖也能够为粮食种植带来一定程度的好处,能够降低植物幼苗冷冻危害和霜降危害,但会增加粮食幼苗的生产周期,再加上水资源供不应求,使降低农作物产量处于不稳定阶段。因此黑龙江政府要加强与农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机械水平,用新技术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许吟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与适应对策[J].农民科技培训,2018(11):29-31.

[2]潘华盛,林谦,李彩霞,吴玉影.气候变化(暖)對黑龙江粮食生产的影响及适应对策[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4,5(04):8-13.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
浅析畜牧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影响的评价要点相关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中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比分析
关于油田污水回注改造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城市化发展对汛期降雨特征的影响
基于适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内容探索
土地开发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联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