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意课堂:科学教学的理性探索

2019-03-13张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

张勇

[摘 要]叶圣陶先生认为:“儿童像种子一样,种子般的儿童有自动生长的潜能,有自我生长的节律。”小学科学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如种子般生长的规律,努力让学生享有自由时空,给学生提供自由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由意识,最终构建让学生自由发展、自由创造的闲意课堂。

[关键词]闲意课堂;科学教学;儿童种子观

[中图分类号] G62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6-0040-02

叶圣陶先生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中指出:“一棵花,一棵草,它那发荣滋长的可能性,在一粒种子的时候早已具备了……不称职的种植家非但不能改良遗传性和环境,反而阻遏可能性,那植物就糟了。”基于叶圣陶先生的理念,笔者提出了“闲意课堂:科学教学的理性探索”的思考,积极体悟“儿童种子观”的内涵,探寻小学科学教学的本真之路。

一、“儿童种子观”的三维理解

1.课堂是智慧的

“儿童像植物一样,是有生命的,是自己能够发展的,自己能够成长的”,这意味着科学课堂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课堂不能仅是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而应是师生平等交流、智慧分享、自由生长的过程。

2.学生是自由的

“受教育的人跟种子一样”,这意味着每个儿童都是有着自身独特个性的生命体;“种子般的儿童有自动生长的潜能,有自我生长的节律”,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给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堂环境,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3.教师是从容的

教师是“种植家”,称职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发展的好坏,违背规律的“拔苗助长”式的“赶羊”以及“听之任之”式的“放羊”都是伤害学生的不良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智慧的、从容的,不仅是学生精神需求的满足者,而且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合作者,还是学生深度思维的助推者。

二、自由生态:闲意课堂的教学模式

1.“我自然”,本真开放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使儿童经常有求知的动机,需要根据他们的本能、欲望和兴趣,想方设法来引导他们的本能,顺应他们的欲望,扩张他们的兴趣。”闲意的科学课堂应是本真的课堂,应比传统的科学课堂更开放,使学生拥有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空间和探究材料以及合适的探究实践方式。闲意的科学课堂,不是传统科学课的单兵团作战,应是融合数学、工程、技术、艺术等科学的课堂;不是个体的单独学习,应是有共同体参与的合作学习。

2.“我自主”,自由意志

叶圣陶先生认为:“儿童的天性本是注重事实的,欢喜自己去做的,凡是合乎他们天性的,他们就愿意知道它、学会它;与他们天性不相合的,他们就不想知道,不高兴学。” 事实上,有的儿童有想法但是不喜欢动手,有的儿童喜欢动手但是不善于总结,有的儿童喜欢参与实践但是节奏比较慢……闲意的科学课堂正是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儿童有选择自我的态度和探究实践方式的自由意志,这种自由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是对自己的选择要勇于承担责任的自由。课堂上,教师应保证学生有学习材料、学习方式、学习伙伴选择的自由,在成果分享时有不同表达方式的自由,有不同想法交流的自由。当然,“追求学生精神或神态悠闲自由的时候,但心意专一稳定”“既是思想的自由,更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品质”是闲意的科学课堂的精髓。

3.“我自觉”,合约分享

闲意的科学课堂,教学方式是闲适的、交流对话式的,是合约分享式的,即课堂上的规则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制定,课堂责任师生共同承担。构建闲意的课堂教学范式,有以下四个环节:(1)发现问题,合约目标。师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制定目标,形成任务。(2)自主尝试,合作探究。学生在有结构材料的保障下,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自主尝试、合作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3)自由分享,优化实践。师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交流,反思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践。(4)寻根问底,反思提升。在学生多次设计、尝试、交流后,教师引导其探究原理和成败的原因,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科学素养的落实。这四个环节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循环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交流讨论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问题,从而再次进行交流讨论。整个过程,教师应在学生遇到挫折时及时引导,给予他们精神鼓励。

下面,以《衣橱照明系统》活动案例来具体说说操作的流程。

第一个环节:活动伊始,教师播放乐乐的妈妈每次到衣橱里取衣服时都要利用手机的电筒来照明的视频,并配有语言描述“妈妈取衣服时总是感叹不方便”。教师提问:“谁能帮助乐乐的妈妈想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吗?”学生根据已有简单电路的知识,容易想到怎样在衣橱里安装一个照明系统,从而明确本节课的任务是如何在衣橱里安装照明系统。同时,为了让乐乐的妈妈取衣服方便,这个照明系统要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即开门灯亮,关门灯灭。

第二个环节:这个环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给学生提供衣橱模型以及安裝衣橱照明系统的相关材料(有电线、电池座、电池等),学生根据研究的问题以及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尝试,在综合考虑衣橱照明系统的效果、成本、美观等因素的情况下,设计出一个能够实现开门灯亮、关门灯灭的衣橱照明系统的图样。第二阶段:学生先将自己的设计、施工图在小组内讨论,修改完善原先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调整后的设计、施工图纸,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际的安装、调试。

第三个环节:学生汇报、分享,这是个集思广益的过程,是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思维不断深入和碰撞的过程。学生聆听伙伴的分享时会不断有新的问题涌现,如“开关的使用是否恰当”“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电线的使用是否经济”等。教师在学生自由分享后,再次给予学生调整方案及安装、调试的时间和机会。整个活动过程,氛围是和谐的,学生的思想是放松的,精神是高度自由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思维遇阻时的疏通者,是学生探究失败时的鼓励者,是学生成功时的欣赏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等能力。

第四个环节:不断反思,总结提升。这个环节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实施:第一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选出最实用、美观、经济的产品;第二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设计和安装背后的科学原理,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得失,还可以交流再次对方案进行优化改进的设想等。这个环节的亮点如下:(1)科学课姓“科学”,绝不能变成制作课,应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探寻和总结设计、安装、调试背后的科学原理。(2)工程实践的教学不能只着眼于产品的展示,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产品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逐渐明晰设计的方案是否合理、安装过程是否正确等问题。

成尚荣先生说过:“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质,儿童只有自由才会去创造。”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如种子般生长的规律,努力让学生享有自由时空,给学生提供自由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自由意识,最终构建让学生自由发展、自由创造的闲意科学课堂。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