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校学生语文阅读目标的开发
2019-03-13吴江红
吴江红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愈演愈烈,教学的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长兼具创新综合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我校的体育特长生在进入学校以后,就具备了双重身份,一方面是需要参加各种体育技能竞赛的“运动员”,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学习文化知识的“学生”。运动员的这重身份决定了体校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学习环境具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正是由于体校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运动训练,使得他们在语文阅读方面所花费的时间较少,从而导致体校学生在体育专项技能发展的同时,却存在文化素养较低、阅读兴趣不高及阅读能力水平较低的现象。因此,针对这一现象,体校语文教学必须积极改革创新,在确保体校学生在正常训练的同时,能够逐渐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和特长发展的双重需要,使得他们的成长质量最优化,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体校学生语文阅读目标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决定教师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然而,在体校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根据体校学生实际自行设计科学有效教学目标的教师并不多,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完全照教参上的课堂教学目标,未能根据各个不同体育专业的学生设计促使他们都能获得不程度发展的教学目标,严重缺乏个人积极主动的思考;
2.缺乏对教学目标的优化,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希望能够面面俱到,导致课堂教學中学生对于各方面的学习与阅读都只能浅尝辄止,未能深入理解并运用;
3.在教学目标开发时,严重忽视了体校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调动所有体校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人才全面培养背景下体校学生语文阅读目标的开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在人才全面培养背景下,体校学生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外,还应结合体校学生的实际,在保障体校学生正常训练的同时,还应以语文为载体,培养体校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逼到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受到价值观培养和人文熏陶。
1.明确阅读能力整体训练目标
对于体校学生而言,语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明确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体校学生文学功底薄弱、理解能力不高及阅读兴趣缺乏等现状,结合体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及阅读能力,选择一些较为容易理解、欣赏性较强且颇具趣味性的文章作为阅读的重点,以此激发体校生对阅读的兴趣。
(2)针对体校学生阅读缺乏深度的现状,在深入挖掘体校语文教材的基础上,采取点面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利用“面”的教学帮助学生首先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然后通过“点”的方式,围绕某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研读与欣赏,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提高他们对于美的欣赏能力,以此来强化体校生的阅读深度,激发他们对于作品的兴趣与理解。
(3)针对体校学生阅读模式单一的现状,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比如利用诵读活动,拓展体校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利用古诗词的改编,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激发他们对于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利用小组讨论活动,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分析与欣赏,培养体校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文学潜力与创造力。
2.关注各个不同体育专业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目前,我校体育学生主要分为田径、篮球、足球、举重、摔跤、柔道、拳击等多个专业,不同体育专业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学习能力同样具有显著的差异,
为此,在体校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体育专业学生的学情,找准每个体育专业学生阅读时存在的难点,将阅读难点分散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为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搭建一个台阶,同时,还可以利用各个体育专业学生所具有的技能优势,将体育训练与阅读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他们在擅长的体育运动中激发阅读的兴趣。
3.训练学生语感——阅读教学关键目标
学生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将文章中的语言描绘转化为一种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对于体校学生而言,跳水的要有水感,打球要有球感,同样的,语文阅读也需要具备语感,只有具备了准确的语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领略到文章中的韵味及语言的优美,才能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对于日常以体育训练为主,尤其缺乏阅读的体校学生而言,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通过阅读材料的语言训练,有意识的强化他们的语感,才能真正的品味到文字中所表达的各种内涵和种种妙不可言的意味,进而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进而形成阅读教学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迫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为此,阅读教学的目标开发要依据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体校学生特点,在凸显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时,做到合理、科学,也有梯度,满足体校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并最终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作者通联:江苏常州市延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