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9-03-13王党军
王党军
(陕西省延川县人民医院 骨外科, 陕西 延川, 717200)
四肢创伤骨折为骨科常见病,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1]。本研究探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2~58岁,平均(36.5±5.3)岁; 骨折类型为开放性骨折18例,闭合性骨折12例,多段性骨折1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1~59岁,平均(35.8±5.9)岁; 骨折类型为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12例,多段性骨折9例。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入院后明确其骨折类型,并给予患者常规处理,包括相关检查、消肿、止痛等,并做好各项手术准备。给予患者臂丛麻醉或腰硬膜麻醉。麻醉起效后,于患者骨折部位切开适当大小的弧形切口,分离组织及皮肤,然后以骨折情况为依据行复位处理,并对复位情况进行检查。待复位效果满意后,行止血、缝合处理,完成有限内固定处理。选用微型外固定架进行相应治疗,根据患者骨折情况合理选择进针部位,在患肢局部相邻关节内插入针头,确保针头插入关节间隙后进行固定; 同时,以患者骨折部位为依据合理选择针管夹,并套入固定针,明确无误后,在针管夹相应孔道内插入连接杆,然后在连接杆另一端套入第2个针管夹,行急性调整。固定满意后,打入固定针,最后将固定螺栓旋紧,完成手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外固定架治疗,其操作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但需适当延长外固定器使用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Johner-wrhu骨折评分标准[2]对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分为优、良、可、差共4个等级。优: 治疗后,患者骨折断端愈合,肢体活动正常,无疼痛感; 良: 治疗后,骨折断端愈合,肢体活动无明显影响,但可见轻微疼痛感; 可: 治疗后,患者骨折断端愈合延迟,肢体活动受限,可见明显疼痛感; 差: 治疗后,患者骨折断端愈合延迟,活动受限,且可能会发生愈合畸形。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 但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1 2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n(%)]
表2 2组患者手术及相关指标比较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四肢创伤骨折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骨科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工作、生活的影响极大[3]。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常用方式,对改善患者病情,促进骨折愈合有重要价值。
外固定架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常用方式,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不会对软组织覆盖造成较大影响等特点。研究[4-5]显示,该手术方式还可根据治疗需求而合理地对骨折断端进行加压、牵引,从而有利于骨折相关关节的早期活动,改善患者骨组织血液循环,进而减轻患肢肿胀,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然而,该治疗方式也有不足之处,如治疗过程中极易对患者的肌肉活动、气血循环等造成影响,导致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研究[6-8]显示,有限内固定治疗在固定患者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恢复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促进不稳定性骨折向稳定性骨折转变,为患者的活动提供支撑。本研究联合应用外固定架与有限内固定进行治疗,通过内固定器链接的环形结构来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提高骨折端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减少应力集中、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 同时,配合有效的外固定治疗还可减少手术暴露部位及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及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采用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