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背篓满满都是爱

2019-03-13周玉英

西部大开发 2019年2期
关键词:背篓电工乡亲们

文 / 周玉英

宁启水背着背篓外出工作,身后的妻子不舍地望着他。

宁启水在一座山头的变电站房顶抄总表电数

没有耀眼的学历,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和社会各界精英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就是山阳县南宽坪镇农电工——宁启水。

今年53岁的宁启水,原本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1999年被聘为农电工。这个朴实的山里汉子,他的事迹被《陕西日报》《人民日报》等10多家媒体刊登,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以《深山电工感人之路》为题专门报道。他,先后荣获陕西省“敬业奉献好人” “学雷锋标兵”“道德模范”“国资委最美丽一线工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1月,更是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尽管有这么多光环在身,可万佛山的乡亲们依然亲切地喊他“铁腿电工”“背篓电工”。

先说“铁腿”。宁启水负责的4个村不通车,乱石窖、刺架窝是他常走的路,486家用户星星点点散落在17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最远的万佛山村,有全商洛海拔最高的配电室,来回一趟上百公里。4个村,光抄表收费这一项,每个月步行超过400公里,加上线路维护、故障抢修等,宁启水19年走过的路程将近10万公里,足足可绕地球2圈!整天在山上跑,皮鞋太硬不把滑,运动鞋太贵买不起,只好穿母亲给他打的草鞋,19年间竟然穿破了150多双!

宁启水维修大山中的电路

宁启水穿梭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峡谷之间

背篓里除电工工具和电器材料外,还有为困难家庭免费捎带的生活必需品

再说背篓。宁启水工作的地方是高寒山区,生活用品得从山下几十公里外的小镇上买回,可是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老人们要看家守院走不开,或腿脚不便去不了,孩子们要上学读书没时间,咋办?为帮大伙解决困难,宁启水背篓不离肩,下山,沉甸甸一背篓核桃板栗,大豆玉米,替乡亲们捎到集市上去卖;上山,满腾腾一背篓生活用品,送到各家门口,大到米面粮油、水泥化肥,小到针头线脑作业本,来回都是七八十斤一百多斤,几个村子几百口人的生活都装进了他的背篓里。19年里,他靠双肩为乡亲们运送物资足足有8吨之多,背坏了10只背篓!这8吨物资,在平坦的马路上用汽车拉,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可在上碰鼻子、下碰屁股的崎岖山道上,从血气方刚到年过半百,用了整整19年呐!

19年间,在人烟稀少的大山深处,一个人风雨泥泞、负重而行,是那样冷清孤寂;在四季的风霜雪雨中,他被马蜂蜇过,被野猪毒蛇惊吓过,被兽夹误伤过,可是他从不言苦,在他管辖的4个村,没让一户停电摸黑,没让一家缺米少油。电力局领导体谅他年龄大了,想给他换个地方,他说:“这些年,谁家有几双筷子几只碗,我心里呀最清楚,换个人,情况不熟。”孤寡老人王尊德,生活艰难,2011年的冬天,宁启水为老人送化肥,老人门前的路又陡又滑,他一不小心崴了脚,脸上冷汗直冒,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那以后,不管刮风下雨,老人每天拿着铁撬铁锤修路,两年间修筑了石阶500多阶,将近3公里!路修好了,老人却撒手而去。如今,启水每次走在这台阶上,想起老人都会热泪盈眶,都要去看一看那孤零零的老屋,都要到老人的坟前坐上一会儿……正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乡亲需要他、支持他、期盼他,他的根才牢牢地扎在那片山上。

宁启水有一个幸福的家,他的妻子汪前桂,春种秋收、照看老人,上山挖药给两个儿子挣学费,空闲时给丈夫打下手,作伴。每当夜幕降临,她在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门楼上的路灯,这只一百瓦的灯泡,在黑暗的十万大山之中,比天上的北斗还要明亮。汪前桂心里明白,这只灯泡,就是丈夫眼里的方向,心中的目标,身上的温暖,脚下的力量!

8吨物资,10只背篓,150双草鞋,10万公里,19年6935个日日夜夜!支撑宁启水的,是钢铁一般的意志;背篓里装的,是村民们的信任,是他对故乡浓浓的爱!

猜你喜欢

背篓电工乡亲们
关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分析
浅谈Multisim仿真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赋能
黄牛背篓
《猎人海力布》五问
白嘴角马的背篓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有时钻进污水井,有时爬上高压线 210所电工与水暖工的安全状态
糊涂的维修工
老张回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