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

2019-03-12滕春燕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滕春燕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院校  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  跨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7-0093-05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要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伙伴关系,促进区域合作推动经济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要打破语言沟通的障碍。“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不仅需要出色的外语能力,还要培养复合型的外语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面对“一带一路”提出的新要求,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培养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

一、“一带一路”建设对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加强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与各方面合作,国际化的外语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一带一路”的实施离不开外语人才铺路架桥。但目前我国高端外语人才极为匮乏,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忽视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外语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外语人才具有综合能力。“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中国与世界上超过30%的国家进行合作,外语人才的任务除促进双方的沟通交流外,还应帮助各国开展相关业务。当前所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具有出色的沟通交流能力,还应具有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专业能力、抗压能力等综合能力,才能应对合作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根据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提高合作成功的可能性。其次,要求外语人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一支创新能力强的外语技能人才支撑。这是因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外语技能人才,在外语商贸领域占据较大的优势,能够帮助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占领高端市场,提高技术能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将企业的优势扩大化,扩大企业规模和品牌效应,保障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最后,要求外语人才具有管理能力。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多数是由公司的管理层之间进行的,具有管理能力的外语人才,不仅能与外国客户顺畅交流,而且其管理方面的经验及长远的目光,对于企业的战略和长远规划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与外国企业交流时可以为公司争取更多的权益。就此而论,管理能力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对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出的最重要的新要求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达60余个,涉及的人口超过40亿①。复合型外语人才对这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了解程度,决定着沟通交流的顺畅程度。高职院校对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应局限于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还要提高外语技能人才对世界的认识,吸收世界文化的精髓,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复合型外語技能人才要消除偏见,尊重外国的习俗,冲破思维定式,保持开放、包容、平等的心态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同时,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各国之间的关系时刻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应具备敏锐的目光,能够及时发现合作的机会,并把握机会,同时还要能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障国家之间的合作顺利进行。

二、我国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目标,重视提高学生的外语学科专业知识和外语相关技能,注重专业的学术性,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一是开设外语专业招收学生培养外语专业人才,二是在非外语专业通过外语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②。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仅通过提高外语能力培养外语人才,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单一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科的分立和知识的碎片化,造成很大一部分外语人才专业技能不足,而那些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在外语方面不够精通,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举步维艰。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和严格的标准,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在外语人才培养的类型、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等关键问题上存在盲目性。单一的培养目标没有打破外语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存在困难。“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出色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应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高职院校在外语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时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满足“一带一路”市场的发展需求。

2.缺乏针对“一带一路”专题的相关教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小语种国家,每个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习俗。高职院校在培养外语技能人才时,要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讲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在外语人才培养中仍沿用传统教材,没有将“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体现在教材中。缺乏针对“一带一路”的专题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师在课程中渗透“一带一路”相关知识。高职院校应抓紧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研究,加快编写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知识的外语教材,并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的了解,为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在进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时,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加强外国文化、风俗的教学渗透,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俗文化相关知识尽快融入外语人才培养中,并采取开放式教学的方式,组织“一带一路”相关的专题课堂讨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推动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侧重理论,缺乏相关实践课程。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外语课程设置侧重理论教学,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如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的安排上一般包括基础英语、英美文化、英语语法等课程,实践课程数量较少且重视程度不高。由于外语课程没有相关的实践课程作为支撑,导致很多学生虽然理论知识丰厚,但“会说不会写”或者“会写不会说”,外语应用能力较弱。每年我国高职外语专业毕业生多达20万,但真正能够运用外语能力处理国际事务的毕业生较少。根据我国外文局的数据,我国目前非常缺乏高级外语人才,类似同声传译等高端外语人才的缺口高达90%以上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职外语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不足,导致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较弱。一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迎合“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开始打造“外语+X”的课程模式,在传统课程内容中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所要求的相关内容,但这些课程主要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加之“外语+X”模式实施时间较短,外语人才的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尚需一定时日不断推进。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外语实践课程所需的教师、场地、设施和环境。“一带一路”建设所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要具有强大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将相关的外语知识应用于国际合作实践中。然而,高职院校在外语实践基地和外语实践课程建设上的力度不足,教师在外语课程和交叉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缺乏仿真的教学环境,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薄弱,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影响学生就业以及后期的职业发展。教师亟须转变教育理念,切实将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观念贯彻到复合型人才培养中。

4.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同质化倾向严重。目前,高职院校在外语技能人才培养上仍然按照传统的单一学科独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仍然沿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讲授,教学内容未能做到实时更新,导致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目标很难落实,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很困难。从地理位置来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密切的省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艰苦,资源匮乏,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人才的流动与共享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与国外学校的合作较少,外语人才缺少出国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国际化的交际能力难以提升。这种条件下很难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新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高职院校外语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严重,外语人才缺少相关专业支撑,在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手段等方面趋同④。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外语课程以通用外语为主,非通用外语由于师资匮乏、应用范围较窄、开展教学难度大,很少有高职院校开办相关专业。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环境复杂、语种丰富多样,官方语言和民族方言总数多达两千四百种,目前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中,非通用语种超过90种。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高职院校应多开设非通用语种的相关专业,着力增强外语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语言能力强、专业技能高、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

5.师资力量薄弱,国际化水平不足。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大多是外语学校的毕业生或者师范院校毕业生,本科学历占大多数,拥有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语教师人才不足。教师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进行教学工作,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企业经历,在贸易、金融、法律等领域的知识储备也较为有限。受学历和阅历的双重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专业化的知识比较匮乏。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相关专业的知识,从高职院校现有的外语师资配备情况来看,与现实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办学理念陈旧、资源匮乏、国际化经验不足等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不足。以陕西省为例,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服务窗口,有较好的产业支持和人力资源优势,共有39所高职院校,形成了农业、纺织业、电子科技、信息技术、能源产业、交通产业等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相关的专业分布。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倡议成立“‘一带一路职教联盟” ⑤。但全省范围内只有15所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职教联盟组织。参与率較低说明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有效地把握住“一带一路”建设所提供的机遇,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重视程度不足,不利于外语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三、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职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培养路径

1.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明确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应重新调整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目前还没有可供参考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吸收借鉴高层次本科院校的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提出,培养具有中国本土情怀、开阔的国际化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明辨是非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具有国际化、复合型、复语型等基本特征的外语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制定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时,更加重视人才的全球化视野、人文理念、创新创业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外语沟通能力,并要求外语人才能够进行流畅的沟通和跨文化交流,成为面向国际化面向世界的外语人才。这些院校的培养目标都对接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求人才具有外语技能、专业知识和全球化视野。高职院校在借鉴其他高层次本科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和高职院校的特点制定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并在目标的设计中突出人才的实践能力,对未来的就业环境进行充分考量,为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提供便利。

2.对接新的国家标准,革新多样化培养路径。首先,高职院校在进行外语人才培养时,应强化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多层次”以及“多渠道”。“多元化”即培养路径多元化。既注重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培养人才,多鼓励企业参与院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即设定多层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满足国家和地方的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和精英人才,兼顾“一带一路”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多渠道”即学生成才的渠道多样化。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政府、社会力量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支持作用,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成才路径,开设更多“一带一路”相关的专业,提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学生成才提供多种选择。其次,高职院校借鉴高层次本科院校的经验,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在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实践举措。一是通过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学生成才的多元化通道。二是通过建立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拓宽学生学习语种的范围,便于进行多样化的职业选择。三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进行联合培养。高职院校在进行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时,需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其实践能力。

3.培养模式改革,实行“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高职院校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为了拓宽学生“走出去”的渠道,高职院校可以与世界范围内的机构和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境外交流的项目。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努力,建立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境外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参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外语能力。在“请进来”方面,通过邀请“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来高职院校进行讲座,为学生传播知识、分享成功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可以通过举办“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学术论坛等,将国内外相关学者汇聚一堂,为师生提供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锻炼自身的技能,充实自己的知识,增加实践技能。

4.建设双师多能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国际化视野。一方面,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充实本校教师团队,提高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同时,聘请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引入行业企业的先进经验,了解专业的最新动向,紧跟企业发展的方向。还可以从其他学校引进优秀的教师,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校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教师的培养。充分运用国家“一带一路”专项资金,资助校内教师参与沿线国家的调研与学习,创造更多机会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出国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并鼓励教师多参与国内外各类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此外,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进入企业学习和了解实际情况的机会,鼓励本校教师入驻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参与企业研发的课题与项目,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与研发能力。

5.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培养。高职院校培养复合型外语技能人才要落实教学改革,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学生选择学习的外语语种和毕业后将要服务的国家和地区需要有针对性,大而全地学习“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知识,只能是徒劳无功。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的兴趣,选定所学习的语种、专业以及相关国家。外语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并且“一带一路”建设所需求的人才要求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强化实践培养,需要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国内外的实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机会,多组织相关的学术论坛和学术会议,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实践培养,还需要高职院校组织多样化的语言交流活动,外语演讲比赛、外语辩论赛、外国文化节、外国电影配音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语言交流活动,能够促进外语专业的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外语知识,提高口语交流技能,为以后参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奠定基础。

[注释]

① 王艺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學刊,2016(9):2.

②高美娟.高职院外语系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3(29):112.

③段胜峰,彭丽芳.“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03.

④康歆媛.“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民办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刍议[J].教育探索,2017(5):72.

⑤陈琪.“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8(6):88.

猜你喜欢

跨文化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