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重宴琼林者人数考辩
2019-03-12张睿壮
张睿壮
关键词:清代;进士;重赴琼林宴;科举文化;人数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1 — 0098 — 03
清代重赴琼林宴制度,从乾隆十六年(1751)创立,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科举制度的废止而终结。重宴琼林者人数究竟为多少?众说纷纭,相互矛盾,莫衷一是,實难判定。本文拟对此略叙管见,以期商榷求教方家。
一、重宴琼林者人数问题考辩依据
在有案可稽的清史史料中,记载有重宴琼林者人数的文献,官修典籍有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和光绪《钦定科场条例》,可作为考辩底本依据。私人笔记、专著有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朱彭寿撰《旧典备征》,商衍鎏撰《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可作为考辩参照校核。上述五部文献,记载的重宴琼林者人数可能不尽相同,然而记载的年代基本相同或接近,有相互印证之处,再结合《清历朝实录》《清史列传》、历朝上谕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未出版的题本、录副奏折、朱批奏折,及相应的私人笔记、地方志、年谱等多种文献酌以校核、补充、考证,从而得出重宴琼林者之确切人数。何谓重宴琼林者?光绪《钦定科场条例》作为官方典籍,对重宴琼林者之定义与标准有定论,“会试中式已届周甲之期,准其重赴恩荣筵宴。先期奏闻请旨。”〔1〕337-338《清朝续文献通考》对重宴琼林伊始表述是“重宴琼林……考此旷典始于乾隆十六年。”〔2〕21重宴琼林终结依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颁布的上谕:“着即自丙午科(1906)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3〕因而,重宴琼林者之定义与标准诠释为:从乾隆十六年(1751)重宴琼林制度创立伊始,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科举制度废除终结,会试中式满周甲,经皇帝恩准重宴琼林的进士。
二、清代相关文献记载之重宴琼林者人数描述
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光绪十三年(1887)重宴琼林者人数为十八位进士,附有名录。光绪《钦定科场条例》记载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光绪八年(1882)重宴琼林者人数为十七位进士,附有名录。《清朝续文献通考》记载自乾隆十六年(1751)至宣统元年(1909)重宴琼林者人数,附有名录。刘锦藻称:“重宴琼林奉有恩旨者二十二人,考此旷典始于乾隆十六年。其前后有重遇胪传,未与筵宴者七人。”〔2〕21《旧典备征》卷四《重宴恩荣》及其附录,记载自顺治十二年(1655)至光绪三年(1877)重宴琼林者人数,附有名录。朱彭寿称:“本朝耆旧重宴鹿鸣者多矣,至六十年再遇甲科,应重赴恩荣筵宴者,则惟……仅三十四人云。”〔4〕101-102附录中尚提及有三位进士亦重宴琼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提及重宴琼林者的人数时称:“科甲出身重赴鹿鸣宴,已属不易,若重与恩荣宴者,清代二百余年可记者不过三十余人”。〔5〕159至于具体清代重宴琼林者,并未详细展开叙说。虽无名录附后,但却提及了重宴琼林者群体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而潘世恩以乾隆五十八年癸丑科状元,仕至大学士、军机大臣,于咸丰三年癸丑重宴琼林,科名官阶之崇,年龄之寿,实清代一人而已。”〔5〕159商衍鎏作为末代探花对琼林宴毕竟有所经历,尽管表达不确切,但可供后人研究重宴琼林制度,特别是涉及重宴琼林者具体人数时,尚可为参照本依据。
三、对有争议重宴琼林者之考辩
(一)熊本、蔡新、梁同书重宴琼林辩疑
刘锦藻与朱彭寿均提及熊本、蔡新、梁同书三进士,或为重宴琼林者,或为传胪后未重宴者。熊本,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进士。重宴琼林应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然而《清史列传.熊赐履传》记载,熊本曾伪荐自己为已故武英殿大学士熊赐履侄子,以期获任用。遭康熙帝痛斥:“此遗疏内为荐其侄熊本,必系虚伪……论熊本罪如律。”〔6〕506熊本欺君未处死罪,实属万幸。《清史列传.熊学鹏传》记载,“(乾隆)三十三年,丁父忧。”〔7〕1424熊学鹏系熊本之子,由此知熊本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去世,生前有机会重宴琼林,然而光绪《钦定科场条例》等官方典籍均无记载。《清朝续文献通考》亦称:“其前后有重遇胪传,未与筵宴者七人。”〔2〕21其中就有熊本。上述文献相互印证,故此推断熊本不是重宴琼林者。蔡新,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进士,重宴琼林应在嘉庆元年(1796)。《清史列传》却另有记载:“(乾隆)六十年,恭遇高宗纯皇帝御极周甲庆期,谕新年近九十,不必前来。”“是年,新年九十,御书‘绿野恒春匾,并寿佛、嵌玉如意、蟒缎诸珍赐之。”〔8〕1985由此分析御极周甲庆典肯定胜于重宴琼林殊荣,乾隆帝体谅蔡新,嘱咐不必赴京,另由嘉庆帝御书赐匾,足见对其赏识有加。蔡新曾为中枢重臣,会试中式满周甲之年仍健在,倘若曾重宴琼林,光绪《钦定科场条例》等典籍却未留有记载,由此推断蔡新因年迈未重宴,不是重宴琼林者。梁同书,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恩科恩赐进士。系雍乾两朝重臣、东阁大学士梁诗正之子。《清史列传》记载其缘何成为进士的:“十七年,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9〕5898,由此分析梁同书系因门荫之故,乾隆帝恩赐进士,无赴琼林宴资格,不可能重宴琼林,故此断定梁同书不是重宴琼林者。
(二)周春、戴均元、阮元重宴琼林辩疑
《旧典备征》提及周春、戴均元和阮元系重宴琼林者,而《清朝续文献通考》所附重宴琼林者名录未列有周春与阮元,至于戴均元则列为“重遇传胪,未与宴筵者”。三位进士是否为重宴琼林者,确有争议。周春,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科进士,应于嘉庆十九年(1814)重宴琼林,据《清史列传》记载周春于:“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二十年,卒,年八十七。”〔10〕5549缘此分析周春重赴鹿鸣后五年即卒。潘衍桐撰《两浙輶轩续录》亦记载周春在:“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宴,赐加六品衔。十九年,当重宴琼林,未及赴,明年卒。年八十有七。”〔11〕190由此分析周春会试中式周甲之年尚健在,是有机会重宴琼林的,但“未及”重宴即卒,故由此推断周春不是重宴琼林者。戴均元,乾隆四十年(1775)乙未科进士,应在道光十五年(1835)重宴琼林,因卷入政治风波,道光帝以其撰遗诏错误为籍口,谕令退出军机处。另因戴均元监造的宝华峪陵寝出现漏水祸故,引发道光帝震怒:“伊年届八旬,精力尚键,何至遽思归田?明系杰身远引,其居心尤为可恶。著即旨挈交刑部严审,定拟具奏。并令查抄家产......耄不加刑,着加恩免其死罪,并免发遣,即行逐回原籍,用施法外之仁。”〔12〕2846由此分析,道光帝对戴均元处理颇重,念其耄耋,方免死罪,何言尚能重赴琼林?戴均元致仕前官居极品,会试中式满周甲之年仍健在,倘若曾重宴琼林,光绪《钦定科场条例》等典籍竟无相关墨迹。缘此,戴均元不是重宴琼林者。阮元,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预行正科进士。重宴琼林应为道光二十九年(1849),但未及重宴即故去。《清史列传》载曰:“现在年逾八秩,重遇鹿鸣筵宴,熙朝盛事。着加恩赏太傅衔。准其重赴鹿鸣筵宴,并在籍支食全俸……二十九年,卒。”〔13〕2831由此析其仅重宴鹿鸣,曾位居极品,有机会重宴琼林,倘若曾重宴琼林,光绪《钦定科场条例》等典籍却无记载。由此推断,阮元亦非重宴琼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