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失校举隅
2019-03-12孔国兴
孔国兴
徐赳赳先生所著《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1版1印,2014年1版2印)是关于话语篇章分析的重要著作,在学界获得较高评价。陈平在书序指出,这样一部著作由徐来写再合适不过;顾曰国在推荐意见中评价该书:虽不能说开创先河,但说雪中送炭毫不为过。该书的详细介绍见于毛浩然《基于实证语料的汉语篇章语言学的历时与共时研究———〈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述评》(《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第4期)一文。习读该书我获益良多,但有时又难免被书中出现的问题打断思路。宝璧微瑕,略举一隅,以供修订之参考。
一、知识性问题
第2页“话语这个术语指的是大于句子任何叙述语”让人感觉语意未完、不知所云,不能成句。“话语”是篇章语言学的重要概念,该句本意是将“话语”定义为“大于句子的任何叙述语”,但“任何叙述语”前缺少必要的结构助词“的”,须补足。
第43页“独立分词小句跟主句是有停顿,在书面语中有逗号”中“是”所论不明。书中独立分词小句是“TheSpanishinfantrydesperately hurledthemselvesagainstthepalisades,hackingatthelogswithaxes.”中“hackingatthelogswithaxes”这样的小句,可见独立分词小句和主句间有停顿,用逗号隔开,“是”或为“时”,抑或将其改为“之间”。
第47页“直接宾语指的是有指的明确的宾语,包括定指宾语和非定指宾语。作者调查结果如下表。”然而“下表”有“特指”“泛指”两个概念,却无“定指”“非定指”,这两组概念并不等同,须据实际情况调整。
第58页“除少数几个短语有些差别,如‘意志‘美丽外,大多数的断语差别都不太大。”对比“少数几个短语”可知“大多数的断语”中的“断语”应为“短语”。同页“‘他们的为领属代名词,领属后接的名词‘是那样的为程度副词,修饰词后接的状语。”一句中“后接的名词”后缺漏必要的标点符号,宜加分号;由例句“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可知功能相当于程度副词的是“那样(的)”而非“是那样的”,而且并非“那样”“修饰词后接的状语”,而是“那样”做状语修饰后接的形容词性中心语(美丽和宽广)。
第61页“这表明某些语音韵律特征有助于准确判别语句的滑轮进程状态,因此具有一定的话轮提示功能”中的“滑轮”由后一小句及上下文语境来看应为篇章语言学术语“话论”,紧接着第62页也有“话论进程状态”的提法,亦可证明。
第84页“然后是澳大利亚、苏联及东欧等国”中“苏联及东欧等国”表述不确:苏联(欧洲部分)属于东欧,东欧并非国家,可表述为“苏联等东欧国家”。
第117页断言“每个具有明确意义的词所组成的句子,并非能组成合适的命题”,并举了“Colorless greenideassleepfuriously(无色的绿色的思想在狂暴地睡觉)”这个“符合语法却不知所云”的例子,这一断言显然太过绝对,因为也可以举出无数合适的命题,该句要表达的是“并不一定能组成合适的命题”。
第124页“由此发展起来的训诂学研究,是数千年间中国传统语言学家着力最勤的领域,最能体现西风东渐之间我们本土传统语法和语义研究的特点和成就。”中“西风东渐”发生在19世纪末,中国的训诂学研究则有数千年历史,可见“西风东渐之间”应为“西风东渐之前”。
第130页例句“Itwasobviously surpriseshimthatJohnissowellliked.”过去和现在时态并存,动词surprises与was不能搭配,因此不能成立。例句“DoitsurprisehimthatJohnisso wellliked?”中的Do应改为单数形式Does。
第144页“动词207,956个,加上重復使用的动词11,267(漏‘个),共219,216个”计算错误,总数应为219,223。这或为所参考原文之误。
第161页“QQ,MSN,Skype,GoogleTalk,UC,AOL,ICQ,OICQ等网络聊天工具”中QQ、OICQ是同一网聊工具不同时期的名称,OICQ仿自ICQ,后者的母公司美国在线(AOL)起诉腾讯侵权后OICQ改名为QQ。
第193页认为“3q”是Thank的谐音,但其实是Thankyou的谐音。
第216页“Lehere(1989)也说……”中作者名Lehere由书后参考文献及原文看应为Lehrer。
第228页3.2.1讲篇章元话语和人际元话语,定义“篇章元话语指的是……人际话语主要体现作者和读者关系的词和短语”中“人际话语”应为“人际元话语”。
第229页注释说VandleKopple没有列出“表注释的词语”的例词,据其定义推测应是指namely,e.g.,inotherwords,suchas等词语。然而书中所列“表语力的词语”(而非表注释的词语)中包含与e.g.,suchas意义和功能相同的forexample(例如),看来这种推测仍值得商榷。
第235页介词短语awayfmm应为awayfrom。
第404页“butwewas(应为were,记录口语的原文如此)atthe pier,markedoff”中意为“划线”的markedoff应为markedoff,marked是mark的过去式。
二、参考引用问题
参考引用须忠实原著,直接引用要求引号内一字不差,间接引用和参考也要求不违原意,否则会影响读者对参引内容和作者观点的理解,一旦读者转引了有差错的引文而不核对原文,差错将会持续发酵。
第57页“故事理论和修辞结构理论都把篇章分为单位,然后在考虑各小句间的线形结构和层次结构。”中“在”应为“再”。徐赳赳《〈认知语言学中的话语研究〉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一文同句即用“再”。
书后参考文献所列陈平论文集《现代语言学研究———理论·方法与事实》(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收录的1987年刊文有《话语分析说略》《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两篇,然而第81页“关于话语和句法的关系,陈平(1991[1987])总结了四种观点:①篇章话语与句法决然无涉……”所涉内容并不见于以上两文,而是见于陈平《当代语言学中的统一与分化》一文(《国外语言学》1987年第4期,收录于前述论文集),属漏列参考文献。此外“决然无涉”原文为“绝然无涉”。
第82页“陈平(1991[1987]:67)认为:‘话语分析最典型的研究对象是超出单句长度的语段,……”中“研究对象”原文为“研究材料”,引文中的逗号原文为句号。第83页“陈平(1991[1987]:64)认为:‘……很少表现为非黑即白,截然分明的两个范畴”中的逗号原文为顿号。
第88页“E.Hatch的《话语和语言教学》(1992);M.McCarthy和《作为话语的语言:语言教学的观点》(1994)等等”一句,由第500页参考文献“McCarthy,M.andCarter R.1994.LanguageasDiscourse:PerspectivesfromLanguageTeaching...”可知“M.McCarthy和”后漏掉了合著者R.Carter。另外英文書名中的from实为for。
第131页括注“详见Bolinger 1979”,然而第490页所列参考文献并无Bolinger1979年的论著,只有“Bolinger,Dwight.1977.Pronounsand RepeatedNouns.Indiana:IndianUniversityLinguisticsCulb.”,且其中的Indian应为Indiana,Culb应为Club。
第199页引用赵毓琴《中国网上聊天室中英语语言特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一文作“问号和感叹号的使用强调了说话者的语气和态度,可以说是聊天室语言口语体特征的一个组成部”,经查,“组成部”原文为“组成部分”。
第五章第二节“引语”主要内容为《叙述文中直接引语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一文,第207页例(6)“肥肉不能上席,最后到市场买后腿肉”中“最后”原文为“最好”;第208页例(7)“相当多的产品质量是可以的,但假冒和劣产品也不少”中“劣产品”原文为“劣品”(不过“假冒和劣品”或为“假冒伪劣品”);第209页例(10)中“‘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中“扑通”原文为“扑嗵”;第216页5.1讲转写原则,首句“我们这里讲的撰写,指的是‘口语→书面语的过程”中“撰写”据原文应为“转写”。
第241页“互文性就是一个确定的文本与它所引用、改写、吸收、扩展或在总体上加以盖章的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中的“盖章”据所引王文忠《互文性与信息接收》(《中国俄语教学》1999年第2期)一文来看应为“改造”。同页“其他译法还有‘文本互涉、互涉文本、文本互释性、简文本性、文本间性等等”中的“简文本性”据所参考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一文来看应为“间文本性”。
第267—268页“下面简要介绍吴亚欣、于国栋(2004:16)……许家金(2005)……的研究。”随后介绍的却是吴、于2003年和许2009年的论著,书后参考文献未列吴、于2004年、许2005年的论著,经查,吴、于2004年未合作发文,许2005年也未发文,可知句中“2004”应为“2003”,“2005”应为“2009”。
第272页“廖秋忠(1991[1987])提出了‘管界这种篇章现象”所涉《篇章中的管界问题》(《中国语文》1987年第6期)一文收录于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廖秋忠文集》,并非1991年;参考文献年份记作“1992[1986]”,实为“1992[1987]”。据原文,所引例句“请多选用豆及豆制品,压缩脂肪的摄入量……适当选食动物肝脏、乳、蛋及深色蔬菜……以补充和增加我们膳食中明显缺乏的维生素A,胡萝卜等”中“胡萝卜”应为“胡萝卜素”,另外前一省略号前后分别缺漏逗号、句号,后一省略号后缺漏逗号,末一逗号应为顿号;第273页所引例句“受到法律的制裁”原文为“受到了法律制裁”;第275页“关节终止的描述”原文为“管界终止的描述”。
第300页“不同的研究者依凭不同的理论,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材料,得出了不同,有时甚至是相对立的结论。”直引自袁毓林《汉语话题的语法地位和语法化程度》一文(徐烈炯、刘丹青主编《话题与焦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参考文献未列,另据原文,前两个逗号为顿号,末一“不同”之后缺漏“的”。
第300页“二、注重主题(topic prominent)的语言:基本句子结构‘主题—述题之中语法关系进行描写。”解说部分所言不明,据所参考Li&Thompson;《主语与主题:一种新的语言类型学》(《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2期)一文,应为“基本句子结构便于主要用‘主题—述题这种语法关系进行描写”。
第347页“二、暂且只讨论不带由触发词或触发词的代词充当修饰语的联想回指词”是前述“不在本节研究范围”的内容,却表述为“只讨论”,且表述不明。据所源出的徐赳赳《现代汉语联想回指分析》(《中国语文》2005年第3期)一文,原句为“本文也暂不讨论有触发词或触发词的代词充当修饰语的联想回指词”,即便该句蕴含着原句的意思,说“只讨论”下面却举了“不讨论”的例子,也是不妥。
第450页提及“吕叔湘(2002:529)在他的‘现代汉语语法(提纲)一文中曾观察到这种启后性现象”,而第474页却说“吕叔湘(2002:529)在《现代汉语语法提纲》中分析……”,据《吕叔湘全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吕文标题为“现代汉语语法(提纲)”。
三、语言问题
第11页“对接受者来说,他们可以从篇章中可以获取知识,也就是说这些知识是有用的,由此产生的一种合作态度”中两个“可以”重复,须删其一;末一小句“的”的位置不對,须后移,不是“他们”“由此产生的一种合作态度”,而是“他们”“由此产生一种合作的态度”。
第76页“例如SPSS的软件的出现和应用,对采用量化的方式来研究篇章时确实感到非常好用的工具。”一句中“非常好用的工具”是“SPSS的软件”而非其“出现和应用”,“感到非常好用”的主体只能是人而非“出现和应用”,此外“对……时”中介词“对”使用不当。该句形式杂糅,须作调整。
第93页“廖秋忠还介绍了Fox和Thompson(1990)的一项研究:对英语口语里不同位置的关系从句的形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中冒号后解说部分应是其前“一项研究”的具体内容,即“英语……选择”,而“对……进行了研究”的是Fox和Thompson。该句形式杂糅,或可调整为“据廖秋忠介绍,Fox和Thompson(1990)对英语口语里不同位置的关系从句的形式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第99页“(空位—填充法)对事先对某些不了解的语言特别有用”中“对……对……”两个介词短语交错,状语“事先”位置不当,宜改为“对某些事先不了解的语言特别有用”。
第101页“人们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在听广播,看电视,看书读报,所接受和使用的往往不是只是一个句子”中状语“在听广播,看电视,看书读报”后应加“时”或删除“在”。
第109页“如对同一个人,有的则称他是‘自由斗士,而有的称他是‘恐怖分子”中表示对比的连词“则”应置于后一分句。
第123页标题“1.语言研究的兴起于日常交际需要”非规范表达,“的”应置于“语言”后,标题下首句即重申“语言的研究兴起于日常交际需要”。
第131页“有过分强调话语篇章研究的,也有认为篇章研究和句法研究各自有其特点,主张相辅相成。”第二分句缺漏助词“的”,可加在“也有”或“相辅相成”后。
第192页“掌握网络用语的多少是判别你是否是‘菜鸟(新手)还是‘老猫(老手)或‘大虾(大侠)的一个重要标记”中“是否是……还是……”是“是否是……”与“是……还是……”两种句式的杂糅,应选其一。第299页“把是否是注重主语还是注重话题作为标准”也是同样的情况。
第224页“例如,某人要买一辆未安装的手推车,如果此说明有20页,也就是说分量太重,此人可能怕阅读此说明太麻烦就不买手推车了。”中“此人”回指“某人”,然而第一个“此说明”前面并没有可回指的内容,是第一次提到,应改为“说明书”。
第254页“对‘企业这个词变为一个带有很浓的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词,非常巧妙”中介词“对”使用不当,可改为“把”。
第319页“‘韩先生5岁的儿子指的就是指一个叫‘康康的人”中“指的就是指”是“指的就是”与“就是指”的杂糅,应选其一。
第395页“图8.6是一个结束类情态为例,说明有关时态的特点:”属“是……的例子”与“以……为例”的杂糅,宜选后者。
第486页“联系回指指的是人们借助触发词而产生的联想称为联想回指,联想回指可分为上下义回指和关联回指。”书中不涉及“联系回指”这一概念,据前文和句意看应为“联想回指”,该句“指的是……”与“……称为”杂糅,宜选其一。
四、标点、序号问题
第90页“这是E图所要显示的观点在他们的著作中,语用与篇章经常不分或并列。”中“观点”后缺漏标点符号,可据所参引《廖秋忠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194页)添补句号。
第105页“社会话语分析更能看出话语的社会性,”处在段末,逗号须改为句号。
第133—134页“五、层次原则”和“六、规则原则”中间有“意义功能原则”,但未标序。
第183页“例(37)中的问题—回答的模式可以是例(37a),也可以是例(37b)”所涉例(37)不分a、b,分析例(37)模式的其实是例(38a)(38b)。同页“例(38a)可以看成。”不成句,其后为具体说明,句号宜改为冒号。
五、体例问题
体例问题基本不影响阅读,读者讲体例是鸡蛋里挑骨头,但作为编校者却不得不注意。以下随手记之:
第87页标题“NewDirectionsin conversationanalysis”中实词的首字母有的大写,有的小写。
第425—426页“我们来看‘意愿性原因关系(MannandThompson1987:58)和‘非意愿性原因关系(MannandThompson,1987:59)”一句之内括注同一文献却用不同的体例。
第498页参考文献作者Li,Charles N.andSandraA.Thompson前者姓前名后,后者姓后名前,原文采用姓后名前的CharlesN.LiandSandra A.Thompson,该书只据体例调整了前一作者姓名顺序。
译著文献体例一般如第506页“曹逢甫(著),谢天蔚(译),1995,《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北京:语文出版社。”然而第514页出现“卫真道(JonathanJ.Webster),(徐赳赳译)……”,第517页则出现“赵元任(吕叔湘译)……”。
第515页“徐烈炯、刘丹青,2003,《话题与焦点新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为徐、刘主编的论文集,此类文献徐书多在编者后括注“主编”,如第514页“邢欣(主编)……”。
两字姓名中间空两格,即一字,如第514页“邢 欣(主编),2003,《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然而同页“徐杰、李英哲……”、第516页“张伯江、方梅……”等两字姓名之间未空格。
该书合著者之间一般用顿号隔开,如第514页“吴亚欣、于国栋,2003,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分析,《外语教学》第4期,16—19页。”然而紧接着的上一文献却记作“武建国,秦秀白……”合著者之间用的是逗号,应改为顿号。
需指出,以上所列并非问题的全部,我们也仅就明显有疑问的参引内容核对了原文,已然暴露出的问题难免让人对书中的引文及观点产生怀疑。我们甚至怀疑这本书是否经过了校对环节,因为很多明显的差错特别是标点、体例问题本可避免,编校人员对作者、对读者都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该书在2014年重印,但很遗憾应是未做修订。“文章千古事”,虽鸿篇巨制也当勉力精雕细琢,作者万不可把最后把关的权力放心交给编辑,而编辑也不能辜负了作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