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2019-03-12
100192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糖尿病肾病为一种严重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多数患者可合并高血压,其发生率高,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综合用药以改善患者病情和预后[1]。本研究分析了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中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但血肌酐<3 mg/dL,同时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本研究前1个月内未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类药物。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组年龄61~81岁,平均(65.42±2.78)岁;男28例,女2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1~21年,平均(12.11±1.42)年。对照组年龄61~80岁,平均(64.45±2.72)岁;男29例,女21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病程1~22年,平均(12.55±1.4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治疗,服用30~60 mg/次,治疗1次/d,治疗3个月。观察组则予以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服用80 mg/次,治疗1次/d,治疗6个月。
表1 两组疗效比对(n)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血压达到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不良反应。①显效:症状消失,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正常;②改善:症状和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指标改善程度达到50%;③无效:疾病改善不明显,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改善低于50%。总有效=(显效+改善)/总例数×100%[2]。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软件中χ2和t检验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3例(6.52%),和对照组4例(9.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 果
两组疗效比对: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比对:治疗前两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两组血压达到正常的时间比对:观察组血压达到正常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对:观察组不良反
讨 论
2型糖尿病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临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较常见,多数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需要采取合适药物。老年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体内激活剂血管紧张素Ⅱ过量,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肾小球,可引起肾脏损伤[3,4]。缬沙坦是激活剂血管紧张素Ⅱ的阻滞剂,其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减轻肾功能负担。硝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能减少钙离子经过慢钙通道进入细胞,可促使冠脉平滑肌张力降低,促进狭窄血管血流量的增加和供氧增加,预防血管痉挛的出现[5-6]。
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血压达到正常的时间、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值得推广应用。
表2 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比较±s)
注:与观察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时间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尿素氮(mmol/L) 血肌酐(μmol/L) 尿微量白蛋白(mg/L)观察组 50 治疗前 151.82±3.18 96.22±5.11 7.13±1.96 124.25±13.28 45.25±11.28治疗后 122.55±2.02 78.01±3.01 5.01±0.21 70.19±2.01 21.19±4.01对照组 50 治疗前 153.65±2.05 95.42±4.11 7.20±1.84 120.22±15.18 45.22±11.18治疗后 142.55±2.24 85.11±4.11 5.77±0.78 90.22±2.11 26.22±6.31
表3 两组血压达到正常的时间比对±s)
表3 两组血压达到正常的时间比对±s)
组别 例数(n) 血压达到正常的时间(d)对照组 50 10.42±2.21观察组 50 7.11±1.22 t 8.282 P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