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树”的悲情往事

2019-03-12

文史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红七军江华磨刀

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蔚竹口乡磨刀村的三鹤抱颈河畔,有一株被地方乡村志编号为“19310119”的大枫树,树的主干上刻有“五角星”图样,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红军树”。关于这株“红军树”,当地还流传着一个辛酸悲情的故事。

1931年1月9日,邓小平率领的红七军攻占了江华县城。战士们自觉遵守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还将没收大商户的百多担布匹、粮食,除留下给养外,都分发给了穷人。11日清晨,红七军撤离江华县城,14日到达广西桂岭。这时只剩下3500人,被整编为两个团,即55团和58团。红七军前委决定:58团从桂粤边界鹰阳关进入广东,55团则沿湘桂边界进入广东。

随后,55团从广西豪界出发,沿着湘桂古道到达江华县蔚竹口乡马井村箭竹坪,然后向地方瑶族长老借道,通过樟木冲进入磨刀村地界。

1月19日,露宿磨刀村油榨作坊的55团某连炊事班,误把当地的桐油当作茶油做菜,引起食物中毒,全连官兵腹痛吐泻,全身无力,面色苍白,痛苦万分。由于缺医少药,一批战斗负伤、体质虚弱的红军战士相继脱水死亡。全团官兵悲声一片。团部首长立即派人从当地找来几位瑶医会诊,并采来一些山中草药熬水喝,情况才有所好转。

战士们在河边的荒坡上挖了几个大坑,将死去的战友合葬在一个回水湾的滩涂上。红军把刻有墓地平面图和“界标址”三个字的石头隐藏在树林中作标记,然后在附近三鹤抱颈河畔的一棵大枫树主干上,用刀刻出一个五角星图形,以便留下参照物,希望在革命胜利后能找到埋葬这些红军死难者的地方。这棵数丈高的枫树因刻有五角星,附近又掩埋有近百名红军的遗体,被当地瑶民称为“红军树”。“三鹤抱颈”这地方,则被人们习惯地称为“红军村”。

55团官兵出发前,在大枫树下列队向死难者默哀告别,现场顿时哭声一片。告别仪式结束后,55团官兵牵扶着20多位伤病员,从韭菜坪直上仙鹤塘。途中又有一批病员虚脱倒地,再也没有起来,就地掩埋在大排山。剩余的官兵通过大锡,经安马猪崽冲的一条羊肠小道到达码市,经竹市分水坳进入广东连州,最后与58团汇合,一同向江西井冈山进发。

每当深秋来临时,磨刀村这株枝繁叶茂的“红军树”,经霜染成一树红叶,飘落在地上,犹如一枚枚红色五角星。当地瑶民说那是红军战士的魂,他们的生命年年在这里绽放。如今,80多年过去了,枫树干上刀刻的五角星图案虽然随着树的不断生长有些变形,但“五角星”的雏形仍清晰可辨。

2017年,由蔚竹口乡曾广生、赵森辉、黄仁洋、盘文金、赵忠华、赵世勤6位地方乡贤出资13万元,在“红军树”附近的回龙坪建了个占地150多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中央位置筑起了一个带有红五角星的“红军亭”。由“红军树”引申出“红军村”“红军亭”等红色标识,为的是让人永远铭记在江华大瑶山那段如歌如泣的红色岁月。

猜你喜欢

红七军江华磨刀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赴贺州市开展《红七军北上“小长征”史料汇编》编纂工作调研
磨刀人与磨刀水
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磨刀不误砍柴工
深化“红七军转战湖南”历史研究的当代价值
“鸟”与“乌”
神秘洞穴 内藏红军遗迹
一个漂亮的铃铛
磨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