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劳模情结

2019-03-12

文史博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劳模群众

劳模,是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开风气之先、引时代潮流的社会精英,在他们身上汇聚着国家上层意志与民间社会的互动力量。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劳模情结还得从20世纪30年代的苏维埃时期说起。

“毛主席亲手给劳模发奖状和奖品”

1933年5月中旬,在已经进入多雨季节的江西瑞金,一场1.4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春耕生产赠旗大会”正在武阳区武阳村的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紧锣密鼓地举行,这是我党领导召开的第一次关于农业工作的大会。而在三四百千米以外的南昌,蒋介石正在刚刚成立的南昌行营里,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这次“围剿”,蒋介石调集了100万大军,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就达50万人。

相对于中央苏区危机四伏的外部环境和局势,更糟糕的是,指挥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的毛泽东已被排斥于党和红军的军事领导核心之外。但此时的毛泽东更关心的是苏区的农业生产问题,因为随着国民党军的包围和封锁,苏区11万红军的给养和工农群众的基本生活只能依靠自己。

1933年春,苏维埃中央政府为推进苏区的农业生产,保障革命战争的胜利,决定在苏区开展春耕生产竞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武阳区克服各种困难,一马当先,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据瑞金当年参加表彰大会的部分老同志回忆,由于武阳区在备耕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中央政府为了总结和推广经验,决定在武阳召开春耕生产运动代表大会,表彰先进模范单位,通过树立典型来推动夏耕运动。

毛泽东亲自主持了这次大会,会议总共开了5天。会上,毛泽东向大会作了夏耕生产的动员报告,并将由毛泽东结合武阳生产经验起草的“春耕生产运动大纲”发给了到会代表,供代表们讨论。会议还专门安排了一天的群众大会,号召到会人员学习武阳的好经验。在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府将写有“春耕模范”的奖旗赠给了武阳区和石水乡群众。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大张旗鼓地表彰劳动先进。

其实在1933年年初,毛泽东就要求中央苏区政府各部门、中央各人民团体支持农业生产。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局坚决执行中央政府的决策,并带头提出了用革命竞赛的方法推动农业生产。于是,中央苏区开展了以比数量、质量、成本等为内容的劳动竞赛,规定按时评比、表彰先进、评选模范。“褒扬的是参加‘革命竞赛’、积极‘优红拥军’的模范”。苏区的生产竞赛成为后来劳模制度的雏形。

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对劳模工作又作了专门的论述,他说,提高劳动热忱,发展生产竞赛,奖励生产战线上的成绩卓著者,是提高生产的重要方法。

此后,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持续,战争消耗逐渐加大,苏区的青壮年男子,成分好的几乎都去当了红军,后方的生产任务就落在了妇女肩上。加之国民党对苏区实行经济封锁,红军所需的粮食和服装都靠自己解决。因此,后方生产的任务更重。据此,中央妇女部提出了“每个劳动妇女英勇地踏上生产战线,如像红军战士上火线一样英勇”的口号,来鼓励妇女积极参加生产。

为了表彰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春在瑞金叶坪召开了苏区妇女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福建、湘赣、粤赣边区的妇女代表都来参加,部分代表中的犁耙田能手还到瑞金武阳区进行了劳动现场示范表演。

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亲自参加了现场会。老一辈革命家、曾任苏区中央局妇女部部长的李坚真在回忆录中,详细记叙了毛泽东重视劳动竞赛、关心劳动模范的感人细节:

毛主席那天穿了一身便衣,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裤腿卷得高高的,站在田埂上。他要看看妇女学犁田、耙田到底行不行。当他看到那些妇女犁耙田能手,扶着犁把在水田里操作得很好,学习犁田的妇女劲头也很高,高兴极了,对大家说:“封建社会有种迷信说法,说妇女犁田会遭雷公打,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你们女同志今天不是也做到了吗?”……毛主席讲完话,又亲手给学犁田、耙田的妇女劳动模范发了奖状和奖品。奖品是一条围裙和一顶竹笠,围裙上绣了“学犁耙能手”的字样,竹笠上印有“劳动模范妇女”几个大字。由于我当时也和妇女们一起学犁耙田,并做了示范表演,因此也得到了奖状和奖品。

从1933年9月至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经历了一年的苦战。由于王明、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决策指挥,中央苏区在大部分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毛泽东领导的后方军民全力以赴的生产支援,苏区红军压根就无法支撑一年之久。更关键的是,由于毛泽东的积极倡导,评选、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作为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工作方法,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从中央苏区时期起,劳模情结伴随了毛泽东的一生。

特等劳动英雄的画像要摆在主席台上

“七七事变”后,时局并没有给刚到陕北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人多少喘息休整的时间,而国共两党的政见分歧也注定了双方的合作只能停留在表层。这一点,对蒋介石来说,联合抗日是迫不得已,而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认识更清醒:抗日和生存,只能靠自己。

由此,中共中央决定开展表彰劳动英雄运动,以调动群众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的劳动热情。1938年1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举办了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宗旨是:“通过这一竞赛运动,在国防生产战线上,将有千万个劳动英雄产生出来。”为了办好展览会,毛泽东亲自带头捐款捐物赞助。展览会结束后,组委会给获奖单位和个人发了奖,毛泽东在奖状上题词:“国防经济建设的先锋。”边区的劳模运动由此开始。

1939年,党中央及边区仍然承受着经济上的巨大困难,毛泽东为此发出了大生产的号召,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机关学校生产运动奖励条例》等,规定对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个人和单位给予奖励。

这一年1月,边区政府在延安南关举办陕甘宁边区首届农产品竞赛展览会。毛泽东参加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今天开边区农产品展览大会,意义是很大的。”5月,边区政府又组织了首届工业展览会。毛泽东不但题了贺词,还亲自出席了开幕式,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工业展品。最后,“无名式马步枪”获甲等产品奖,制造步枪的边区机器厂获特等奖单位,“无名式马步枪”的主要设计者刘贵福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在工业展览会闭幕大会上,刘贵福作为劳动英雄的代表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坐在一起,并被邀请在大会上发了言。当晚,毛泽东宴请刘贵福等有功人员,还亲自为刘贵福题了词,称他为“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1941年秋,边区政府在延安南关举办了一个农业展览会,毛泽东也赶来参观。当他看到写有“延安南川吴家枣园郝光华”名字的展品时,工作人员指着旁边一个农民说:“主席,他就是郝光华同志。”毛泽东立即朝郝光华走去,热情地同他打招呼:“听同志们说,你劳动得很好,打了不少粮食,大家都应该向你学习啊!”毛泽东和他详细地聊了农业生产的事情。郝光华做梦也没有想到毛泽东会和自己聊天,心里热乎乎的。

1942年,陕甘宁边区进入抗战以来最困难、最艰苦的阶段。毛泽东愈加重视劳动模范的榜样作用。因此,吴满有和赵占魁成了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劳动英雄中的明星。吴满有是延安县柳林区吴家枣园的农民,他“荒开得多,粮打得多,缴公粮踊跃争先,数量既多,质量又好,是个抗属,模范的农村劳动英雄”。赵占魁是边区农具厂的司炉工,他吃苦耐劳、技术精湛、团结工友,是模范的产业工人,毛泽东称他为“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并为他题词“钢铁英雄”。那时边区有一个响亮的口号——农业上“提倡吴满有方向”,工业上“开展赵占魁运动”。在劳动英雄的激励下,富有边区特色的各种劳动竞赛在个人、单位之间热火朝天地展开,各条战线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层出不穷,掀起了生产竞赛与劳动互助的高潮。

在大生产运动中学习劳动英雄,毛泽东始终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宣传者,他不仅多次接见劳动模范,为他们题词,还参加劳模表彰大会,发表讲话,号召向劳模看齐。在1942年年底至1943年年初西北局召开的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论述了学习劳模的重要意义。

在1943年的陕甘宁边区,劳模们“受到空前未有的尊重”。11月26日至12月16日,边区政府在延安同时举行了第三届生产展览会和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吴满有等十几位特等劳动英雄的画像摆在了主席台上。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总结交流了生产经验,给劳动模范发了优厚的奖金,表扬和奖励了185名劳动英雄,其中25人获特等奖励,每人奖金3万元(边币),并颁发分别有毛泽东、朱德、高岗、贺龙、林伯渠、李鼎铭等亲笔题字的奖状。大会还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宣言》。

几天后,党中央把全体劳模请到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毛泽东、朱德等一起接见并宴请了劳模们。毛泽东专门作了《组织起来》的讲话,肯定了学习吴满有运动可以改进农业生产,使农民富裕,支援抗战;学习赵占魁运动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改善工厂的组织与管理,克服工厂机关化与纪律松懈状态。正如他向时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邓发指出的:“奖励赵占魁这件事做得很好,这不是奖励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全边区和其他根据地提高生产、改进工作的新生事物。”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事实上,延安时期轰轰烈烈的劳模表彰运动,确实起到了巨大的社会动员和激励作用,也帮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渡过了难关。以1943年为例,根据西北局书记高岗的总结,该年“增加了十六万石细粮,生产了一百万斤棉花,六十万驮盐”。“去年一周只吃一次肉变成今年一周能吃七次肉。大家也都穿上了新棉衣。”高岗说“这是什么人搞的?就是这些劳动英雄们手里拿着锄头、斧头、鞭子、剪刀创造出来的。离开了他们,便没有丰衣足食;离开了他们,就不能生活”,甚至“没有社会”“没有国家”。劳模们的作用具体有多大呢?高岗举例说,吴满有领导的“吴家枣园今年比去年增产细粮百分之八十”。而赵占魁所在的工厂,“今年全厂出品比去年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一百”。高岗的讲话或许有所夸大,但通过1943年征缴公粮的实际情况来看,劳模们对于边区的增产出力不小。1942年,边区公粮处于严重超支的状态;而1943年则实现了略有盈余。

定义劳模“有三种长处”

延安时期,毛泽东丰富和提升了劳模的内涵和意义。他之所以重视劳模表彰,是因为劳模身上不仅具有生产技能和革命干劲,而且具有忠诚于党、热爱政府的道德情操,在危机四伏、困难重重的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倡导的“劳动光荣”,是党争取群众、取得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

各种物质奖励,还有毛泽东的接见,各种政治活动的参与,让劳动英雄,乃至大多数劳动者第一次有了 “劳动光荣”的意识,这一思想转变,对劳动者个人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如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的孙万福,从一个不识字的贫苦农民,成为边区劳动英雄,生活大为改善,创作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歌唱毛主席》等10多首民歌,由衷地唱出了对毛泽东、共产党的热爱:“毛主席,他一来,衙门大敞开,谁有苦来谁有冤,一起吐起来。打倒土豪大恶霸,穷人把头抬。”歌颂美好新生活:“延安府里地气宽,八路军占的米粮川,毛主席领导老百姓,丰衣足食不困难。”

不仅是农民,延安的知识分子们也受到触动,当时在延安大学学俄语的青年学生沈霞,在日记中多次记录了选举劳动英雄、聆听劳模报告的经历,通过播种洋芋等生产劳动,写下了“神圣的劳动”“要以体力劳动为我锻炼的目标”等感悟。由此,新劳动观带来的不只是各阶层民众对革命的认同,更在根本上实现了对人心的提升、精神的提振,认识到由劳动人民创造一个新社会是可能的。

毛泽东还把劳模当作信息员和宣传员,这为他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1943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说:“‘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

毛泽东把劳动模范看成是群众中的“诸葛亮”,对他们极其信赖和尊重,虚心向他们请教。延安时期,有一次关东分区的农民代表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同他们进行了深切的谈话。后来,毛泽东回想起这件事,还意味深长地说:“我跟他们学习了很多东西,长进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我们的各相关政策在农村里究竟实行得好不好。我跟他们学习,我是小学生。”为了了解农民开荒、粮食收成和耕作技术等情况,毛泽东给延安劳动模范郝光华写信,把他请到杨家岭的家中,仔细询问,晚饭后送他走了一程又一程。在与他们十几次、几十次的交谈中,毛泽东了解生产、询问民情、解决困难、调整政策,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劳模下了定义,他说:“你们有三种长处,起了三个作用。第一个,带头作用。……第二个,骨干作用。你们的大多数现在还不是干部,但是你们已经是群众中的骨干,群众中的核心,有了你们,工作就好推动了。到了将来,你们可能成为干部。第三个,桥梁作用。你们是上面的领导人员和下面的广大群众之间的桥梁,群众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上来,上面的意见经过你们传下去。”这是毛泽东对于劳模制度的总结,此后直至新中国建设时期,他的这种认识都没有改变。

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泽东对他说:“你住过苏联的大学,还没有住过边区劳动大学,劳动大学的校长就是吴满有,劳动大学就在吴家枣园,那里的学生,都是爱劳动的人民,你去学习,对你有很大的帮助。”他还给毛岸英一斗米作为学费带去。毛泽东说:“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劳模表彰的作用就是党依靠骨干,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和带动广大群众。

另外,毛泽东认为,通过劳模表彰可以防止党脱离群众,防治官僚主义滋生蔓延。他赞扬劳模表彰是一个可以提高干部、联系群众、推进工作的好的工作方法,真正做到了群众化、具体化。“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是群众中的模范,开这样的大会,就使首长、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同群众联系起来了。”

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和对待劳模的情义,毛泽东在延安结交了很多劳模朋友。

杨步浩是延安时期的劳动英雄,主动为毛泽东、朱德代耕,并一直坚持到1947年。1945年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群英会”,杨被评为甲等农业劳动模范。杨过40岁生日时,毛泽东、朱德特意派代表前往祝贺。新中国成立后,杨步浩三次进京,两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961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还托人给杨步浩捎去几斤白糖、两瓶酒和两块布料。这一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亲切接见了这位老英雄。之后,又把他请到中南海家里,设家宴款待,又同他长时间交谈,了解延安的变化,感谢延安人民的问候。

与劳模频繁互动的年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劳模表彰活动开展得最热烈、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也是党群关系、社会风气都较好的时期。这其中,毛泽东作为党的最高领袖起到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艰巨任务,具有凝聚人心、调动人民群众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的劳模表彰活动,愈发受到毛泽东的重视。各领域、各行业不断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劳模评选,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也更加强烈。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毛泽东在讲话中再次对劳模给予了明确定位:“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这种定位给劳模和以劳模为榜样的人们以极大的鼓舞与鞭策,是造就那个劳模辈出时代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次大会共有464人荣获了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其中很多人在根据地、解放区就已经是成绩卓著、名声远播的先进典型,如“孟泰仓库”的主人鞍钢工人孟泰;挺身保护国家财产的大连建新工厂的普通女工赵桂兰;带领班组全体成员不断创造优异生产成绩的沈阳第五机器厂车工组长马恒昌;刻苦钻研技术,探索总结细纱工作法的青岛国棉六厂细纱女工郝建秀;率先在企业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迅速恢复供电的北京石景山发电厂厂长刘英源;在东北解放初期首先推行包乘制,为国家节约大量煤炭和油料的“毛泽东号”机车司机李永;我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第三套人民币壹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2019年9月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我国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带领农民兄弟共同奋斗的山西平顺西沟互助组长李顺达,等等。

这次大会还明确规定,劳模表彰作为一种固定制度要长期坚持下去。会议期间,代表们受到极高的礼遇。他们参加了国庆大典观礼;出席了毛泽东主席及其他机关主办的招待宴会、座谈会,并与毛主席合影留念;参观了工厂、农场,游览了故宫、颐和园等。

那时,劳模们的模范意识是很强的。如参加了国庆典礼的李顺达,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亲身体验到了翻身的喜悦,形成了强烈的模范意识,他说:“自己是个党员干部,又是模范,咱不首先响应党的号召,执行党的政策,做出榜样,群众就会摸不着底。”劳模的激励作用也是巨大的。1952年10月,马恒昌等人奔赴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战士,当马恒昌报告在新中国建设中取得的成果时,有200多位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将士,写信表示支持和响应“马恒昌小组运动”倡议,有的甚至写了血书。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进入第三个年头。4月30日至5月10日,表彰全国劳动模范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再度在北京召开。马永顺、王全禄、王崇伦、张秉贵、赵梦桃、时传祥、王进喜,以及华罗庚、钱学森等100多位知名教授、科学家受到表彰。此时,劳模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总结与传播劳动模范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把他们创造的先进工作法、先进工具、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经验迅速传播给全体劳动者。事实也是如此,劳动模范郝建秀创造的“细纱工作法”,促进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并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成千上万个“郝建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2019年9月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就是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被树为全国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的。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劳动模范王崇伦、马学礼、苏广铭等创造了万能工具胎及新刀具,提高了我国金属切削能力;黄荣昌、王全禄创造的木工机械,推动了我国木工机械化的进程。

据上海桃浦退休工人回忆说:“20世纪50年代,上海女劳模到处做报告、教技术。女劳模到哪儿都是先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报告,教育大家要勤俭节约、学习技术、为国家做贡献之类的;然后才是教技术,先教几个比较聪明的骨干,骨干再慢慢教大家。”那时一些先进生产者的模范事迹和革命精神曾经做到了家喻户晓和妇孺皆知,使整整一代人受到教育和鼓舞。劳模们对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有力地推动了“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在毛泽东那里,劳动模范总是受到礼遇。在国庆大典的庄严时刻,他邀请劳动模范一同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他多次宴请劳模,把他们奉为座上宾。据公开资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劳动模范、“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著名先进班组——马恒昌小组和职工民主管理的创始人马恒昌,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安徽籍农村杰出妇女代表龙冬花,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等人都曾13次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1966年国庆节前,毛泽东特意把全国劳动模范、淘粪工人时传祥接进中南海小住。国庆节当天,时传祥作为贵宾被请上了天安门。全国植棉能手、全国特级劳动模范史来贺(2019年9月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9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他曾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并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誉为“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而这也让钱学森认为是人生中最激动的三个时刻之一。80岁的钱学森读完《史来贺评传》,动情地说:“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并且与劳动人民中的优秀分子连在一起了,我能跟他们并列,心情怎不激动?”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1岁生日。出乎人们的意料,毛泽东要在生日这一天请客。这是他平生唯一一次公开的生日宴会。而生日宴会的主题是招待劳模和科学家。客人是科学家钱学森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大庆“铁人”王进喜和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等,都是正在参加第三届全国人代会的代表。见到劳模,毛泽东高兴地说道:“今天不是请客,更不是祝寿,有工人,有农民,我拿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没有叫我的子女们来,因为他们对革命没有做什么工作。” 这一餐饭吃了大约两个小时,散席前毛泽东还给在座的几位一人一个苹果,并一一握手告别。

精神的动力是无穷的。从毛泽东对待劳动模范的态度中,可以真切感受到人民群众在他心中的位置,也理解了人民群众为什么把毛泽东看成自己的亲人。五六十年代,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都怀着十分朴素而真挚的情感,许多劳模和先进代表见到毛泽东无不被一代伟人超凡的领袖风范和令人震撼的个人魅力所感染。毛泽东的一个握手,一句问候,一句鼓励的话,哪怕一个场景在劳模那里都会变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1956年、1959年两次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8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纺织女工裔式娟,她在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她握着毛泽东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毛泽东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她兴奋得一时答不上话来。这时,在一旁的周恩来笑着替她答道:“裔式娟,在上海国棉二厂工作,是全国劳动模范。”后来,以裔式娟的名字命名的小组用实际行动保持了30多年的模范集体称号。

1969年,劳模代表王进喜在北京参加中共九大期间,与毛泽东握手时,同样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泪水模糊了双眼。从北京回来后,王进喜就写了一首诗勉励自己:“北京见到毛主席,浑身是劲精神抖。满怀豪情干革命,永生永世不回头。”

全国劳模陈双田,曾受到毛泽东的接见,但回到家乡后还是整天挑粪下农田,他说:“当劳动模范就要带头劳动,不劳动,还算啥劳动模范。”商业战线上的全国劳动模范张士珍,7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她说:“毛主席接见我时,特别嘱咐我们劳模说要好好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1956年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先后12次见到毛泽东的徐建春,在毛泽东去世若干年后,还深情地说:“在我这一生中,最令我感到幸运的,是我多次受到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接见。我曾亲眼目睹过他老人家的伟人风采,亲耳聆听过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并亲手为他老人家点燃过香烟……几十年中,主席的谆谆教海和人格魅力始终在激励我、鼓舞我、鞭策我,让我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姑娘成长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我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会考虑到是否对得起人民的信任,是否对得起党的培养,是否对得起毛主席的关怀。”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裔式娟、杨富珍、时传祥、王进喜、倪志福,到60年代的焦裕禄、邓炎棠、马凤英,这些劳模典型都诞生于国家十分困难的环境下,当时,全国自上而下需要有模范形象来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劳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这些深受毛泽东思想鼓舞,并在毛泽东的关心下成长起来的一批批劳动模范,在全社会树立起了榜样,他们不愧为人民的楷模、社会的中坚、国家的脊梁、民族的精英。

结束语

进入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把劳动模范看作是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因为他们本身既是群众中的一分子,了解实际情况,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呼声带上来;同时他们在群众中又有很高的威信,思想觉悟高于普通群众,能够把党的路线和政策传达下去。在毛泽东的关心下,一批批全国劳模先后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在1975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来自农业领域的全国劳模陈永贵、来自纺织行业的全国劳模吴桂贤和铸工出身的天津劳模孙健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来自沈阳工商业领域的劳模李素文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可以说,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活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它的最终落脚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毛泽东不断阐释、反复强调的群众路线的核心,也是劳模表彰活动诞生至今始终不变的终极诉求。

从20 世纪50 年代的“群英会”,到21世纪初振奋民心的“感动中国”,再到2019年的“时代楷模”“新中国最美奋斗者”,每个时代劳模身上所汇聚的人格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也是对公民文明素养最为真切的诠释。也正是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努力倡导,才使劳模这一称号深入人心,才使劳模这一群体在社会上享有无上荣光,使学习劳模成为全社会永不过时的风尚……

猜你喜欢

劳模群众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礼赞劳模精神 致敬最美芳华
多让群众咧嘴笑
嵩明县总工会:开展困难劳模调查工作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