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效应研究

2019-03-12胡宁远

运动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个体情绪

胡宁远

(四川省南充市教体局业余体校,四川 南充 637000)

全民健身背景下,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让健康定义及人们对健康认知产生理解上的变革与改观。传统意义上,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疾病缺失为立足的健康概念,已经被机体、心理、道德及行为方式、活动方式的多元健康理念所取代。健康不仅是对疾病预防与抵抗,不再局限于狭隘身体素质领域,已经拓展到具有发展性多元化概念,对于健康内涵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体育运动功能理解。人们开始意识到,体育运动意义不仅在于健身强身健体,还有助于实现个体心理领域有效变化。基于此,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分析,探索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间互动关系,提升体育教学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1 心理健康的内涵厘定与效应浅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健康是衡量个体自我认知、恰当处理与他人之间关系,保持平和的心态,敏锐的观察和乐观情绪及高雅气质。尤其是在智力、情绪、意志、行为、人际关系、反应适度等方面都符合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质。对于个体全面发展而言,心理素质是构建健康体系的有机部分。狭义上的心理健康,强化了个体在心理活动领域的多样性、在人格塑造上的完整性、在情绪调解上的稳定性、在社会融合发展上的统一性。广义上的心理健康,则涵盖个体持续、高效、满意、幸福的一种心理状态。无论是狭义概念还是广义的定义,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更新诠释。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基础上的心理健康,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突出了学生团队意识、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强调了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意义和全面性的实践提升价值。

上述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心理素质外在表现,更是个体在社会适应性方面有机展示。只有健康心理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于心理方面在自我控制、信心品格、意志品质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一是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提升个体学习思维的能力、记忆力及逻辑分析能力,增强脑细胞反应速率,对智商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体育运动具有短期情绪效应,能够增强个体愉悦程度、降低心理紊乱水平、促进情绪的改善。二是体育运动能够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宣泄自身压力。当前,社会的节奏在不断加快,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压力下,面临着紧张情绪疲惫神经和难以缓解压力,心理宣泄得不到有效释放。借助冒险性,刺激性娱乐性的体育运动方式,能够宣泄情绪、抚慰心灵、净化灵魂、缓解压力,释放头脑中的多巴胺,继而提升脑细胞对于心理健康的刺激因子,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引发的心理疾病及身体上的亚健康状态。三是体育运动对于个人价值实现具有促进作用。人的需要最高层次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在心理健康的提升方面,个体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体现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自我能力的确认。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发展性理念、功效、技能和作用上都能有效提升个体的体验,增强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检验个体价值取向,从而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

2 体育运动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2.1 消除心理疲劳,培养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激活头脑中多巴胺分泌,降低肌肉紧张情绪,振奋精神,缓解焦虑,减少失眠抑郁,产生愉悦感受,促进个体建立起较为自信的心理情绪,降低失落情绪对社交和外界刺激影响。与此同时,体育运动还能缓解各种心理压力,调解体力疲惫之后的精神疲惫,让人在专注运动中抛开压力困扰,有效调解获得身心放松。 在体育运动中,大学生需要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精神。体育运动对于消除学生因为自身身体素质、对抗危险性、训练艰苦性、能力提升制约瓶颈等造成的不良影响效果显著。以此为基础,还能缓解学生在日常繁重的学习和考试压力下造成的精神负担,调解身体的各项技能指标趋向正常和良好状态,从而有效实现个体在工作和学习中的积极性与针对性。

2.2 体育运动能融合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

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养的支撑。可以说,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不仅影响着自我锻炼的效果,也制约着团队合作的效能,还体现出个体与他人交往的能力,个体与团队合作意识的高低等方面的实现。体育运动作为交往媒介,建构起基于体育运动良好人际环境。与此同时,高效体育运动大多属于集体性项目,需要学生在共同努力和团结奋斗基础上实现目标。因此,在高校中经常参与体育运动能消除因性格原因造成孤独、自卑等消极心理因素,提升学生适应能力和交际水平,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融入社会,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2.3 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个性发展

从运动心理学角度来说,体育运动技术于能力型运动属于技能型运动,需要通过不断地强化练习和刻意训练来巩固既有行为方式。尤其是体育运动所需要的敏捷度、观察度、速度、力量及准确判断,都需要个体身体和头脑有机结合,需要缜密思维分析,需要长期体育锻炼来进行整合提升。综合素质的提升又离不开学生个性的培养,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形成开朗、活泼、团结、关爱、果敢、冷静性格特质,具有较强亲和力和耐受力,对其综合素质有效提升起到良好推动作用。

3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体育运动提升的路径

3.1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一要摒弃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注重基本技能传授、轻视综合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引导教学理念,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作为参考依据。要关注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目标设置需求,缓解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引导学生用积极心态参加体育运动,从心理上奠定扎实的基础。二要变传统体育的技巧技能教育为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整合心理与健康、体育教学内容资源,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体体质,提升大学生体育心理发展的健康水平。要引进科学高效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体育教学在操场上规定模式,给学生兴趣开放,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自由尺度,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体育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性的定向越野、户外远足等项目,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吃苦精神,促进团结合作和顽强拼搏意志,增强学生相互交往,培养心理适应方面能力。三要改变传统技术中心理念,注重体育实践的效果提升。加强心理健康引导,强化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增强其知识结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提升教师体育心理教学知识,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贯穿,有效指导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提升其内在的心理水平。

3.2 开展课外活动,优化锻炼环境

一要重视体育活动延展功能。促进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参与锻炼,走进体育场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也可以通过以赛代练的模式,推广高效体育运动竞赛,在比赛中检验学习成果,提升竞技水平,增强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还可以通过与相关单位,部门和社区的合作,在全民健身理念的指引下,在阳光体育运动观点的。依托社区有效的开展运动项目,增强学生与家庭、社会之间互动性,让体育锻炼效果得到全面延展。二要搭建锻炼环境。在运动场馆锻炼场地、设施硬件、时间保障、作息安排上给予充分考量,也要通过校园文化宣传栏加强体育运动积极性宣传,改善其生活质量,改掉不良行为方式,体验体育运动快乐。要建立健全各项学生工作的平台,形成理论学校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吸引创新学生平台建设,倡导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自我提升的平台,让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得到更大提升,引导学生纠正心理情绪的偏差,消除和缓解心理压力,以更为积极正向乐观姿态迎接生活和工作的学习挑战。三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真正走入社会与社会之间发生碰撞和冲突,从而跟踪热点,追寻规律,理解社会发展。走出去就是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借助社会的力量形成体育锻炼教育正能量。所谓引进来,就是邀请社会中的成功人士、知名专家、励志人物到学校中来现身说法,为学生传递体育人生阅历和亲身经历,促进其体育锻炼思想的转变;也要通过社会实践来增强教育的时效性,搞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步入社会,通过开辟教育基地,加强体育教育;通过进行校外体育育人团体,促进体育教育网络的进一步延展。

3.3 科学确定体育活动项目,促进心理健康效益最大化

一方面,要重视体育运动项目选择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不同运动项目对心境指标不同作用,科学确定运动项目。例如,可以采用跑步、乒乓球等运动来干预抑郁情绪;可以通过武术、健美操提升学生强迫性思维改善;可以借助足球和篮球来改善学生人际敏感状况;可以借助围棋和健美操来缓解内心焦虑;可以借助游泳、健美操来提升学生的反应时效、数字记忆,提高睡眠效率,改善学生压力造成失眠、抑郁、焦虑等不良状态,从而借助不同体育运动项目,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重视运动的频率、时间和强度,确保心理健康效益正向影响。在运动强度上,提高心率指标和吸氧量分析规定,采取中等强度体育运动,改善情绪状况,缓解紧张、疲劳,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在运动时间上,以30~90min为最佳时间,时间过长就会产生不良心理效应,时间过短难以产生良好心理效果。为此,可以在坚持运动和积极锻炼基础上,保证足够运动持续时间,以便获得良好心理效应。在运动频率上,可以采取每周3次,每次1h左右的中度运动量来调节抑郁,改善焦虑,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达到最理想效果。

4 结 语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体育运动在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前提下,对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功效。本文在研究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相互融合的影响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二者的协同共进关系,致力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二者有效互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个体情绪
体育运动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呆呆和朵朵(13)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