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
2019-03-11杨艳红
杨艳红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成长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学生学好语文学科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一、培养学生的读背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背的重要。古代私塾教育非常重视读背,让学生“口而诵,心而惟”,在语言积累中牢牢把握住汉语言的特点,领悟其遣词造句的规则,可以说深得语言学习的真谛。通过读背,能习得语言规则,说话写文章便自然文从字顺;通过读背,能领悟文章的体式做法,写出的文章自然就合体合式;通过读背,语言积累丰富了,能启发思维和智慧,从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冰心老人说:积累语言,像银行的折子一样,储蓄得越多,支取才会越多。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写作文感到语言贫乏,像挤牙膏皮一样挤不出来,就是读背的东西太少。这和几十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强调分析理解而不重视背诵记忆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刚上初中的孩子,机械记忆力很强,趁这时多读一点好文章,会终身受用。如果一时不大理解,没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和思想水平的提高,慢慢就会理解的。如果等到长大以后再去背诵,那就失去了记忆的最佳时机。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却总是说“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从不说 “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实际上,理解和记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是一个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同时也在理解,理解的同时也在记忆,只有经过这样多次反复,语言能力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二、培养中学生课余自学的能力
从本质上看,语言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诵读课文去体味、涵咏,从而达到自悟,融会贯通;教师只能在精要处点拨一下,不可越俎代庖。朱作仁教授曾在《语文教学研究文集》里指出: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可以是预习新课,巩固旧课,复习旧课,形式不一,要把自学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我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预习与自主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预习本身固有的任务。大家都可以从我们现在的课本上知道,中学生的语文课本都设置了预习,课堂,和课后的相关练习。而预习这一方面的内容是专门针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设计的,所以教师需要及时的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并且教会他们认真对待课前预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组织学生预习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且指导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朝的程颐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学过程没有了乐趣,那么学生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学生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谈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语文的意识?可见,兴趣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意识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证明,导语的设置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相当重要的。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一种艺术,其艺术的真谛就在于这个“导”字。而导语的设置则在于因人而异,各个教师的设计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其效果也不相同。以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为例,我以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引语,立即唤起了学生对映日荷花的联想,从而对月下的荷塘产生了好奇,注意力都转到课文中来了。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我就设置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有一个国家”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但在说出这个国家的名字前,我想提出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迈克尔·乔丹、林肯……无疑这个国家就是美国。可是,我要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现状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又有多少了解呢?那么,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窗口对美国社会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这个导语的好处就是巧设疑问,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四、营造开放式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开放式课堂,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要在课堂上只有老师一个人,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提高能力。因而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精讲;有些问题稍加点拨,不给出标准答案,多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希尔伯曼认为:开放式课堂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讨论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时空,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最终使其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学习能力。成功感是学生获得自由的最重要情素。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形成自主學习意识,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自主学习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同时也要采用多种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达到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