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中国人打交道,能感受到温暖

2019-03-11郑嘉璐

领导文萃 2019年4期
关键词:寒士管治南风窗

郑嘉璐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中国在内政和外交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用异域视角观察中国过去40年的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就此,《南风窗》记者在北京专访了卡内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宁和资深研究员、汉学家陈寒士。

俄罗斯人眼中的改革开放

南风窗:两位对中国都很了解,也见证了中国过去十几年里的发展。在你们看来,中国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特列宁:最直观的变化当然体现在外在面貌上。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20世纪末,那时的中国和今天很不一样。在这20多年里,中国的变化真是惊人。

但我认为,发生在中国人身上的变化更重要。从我接触到的中国人来看,他们变得更加开放,也比之前自信得多。20年前,许多中国人想要模仿西方。那时西方国家提供了发展模式的借鉴,可以说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榜样。但现在,中国人正在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他們很骄傲自己是中国人。

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变化。当你还是个年轻人时,你想成为父亲那样,成为自己的偶像;但是当你变得更加成熟和自信,你会更想做自己,也会更加尊重自己。这就是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

陈寒士:我也同意自信心是关键。我认为中国正在变得更加开放,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指经济、商业或者供应链层面,它更多是指人们能去国外旅行,可以购买进口货物,可以接触多元文化。这是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的结合。

南风窗:许多中国人会好奇,我们的俄罗斯邻居是怎样看待中国的快速发展的?

特列宁:俄罗斯人很羡慕中国的发展。

坦诚地说,俄罗斯人对中国人的态度经历了心理上的变化。最初,当中国很穷困的时候,有些俄罗斯人看不起中国人,他们并不是不尊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而是瞧不上中国人穷苦的生活方式。然而在短短20年后,中国在经济、科技等很多领域超过了俄罗斯,不少俄罗斯人又开始害怕中国,担心中国的崛起会给俄罗斯带来威胁。

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中国最终被评为了对俄罗斯最友好的国家。来中国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他们在中国各地旅行,乘坐高铁,住在舒适的酒店里。俄罗斯人看到了中国的进步,非常尊重中国人为改变自己的国家所做的一切。俄罗斯人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能感受到温暖,我本人就有这样的体会。

陈寒士:我就补充一点吧。俄罗斯人看到中国取得的成功,会对以前苏联的改革感到后悔。或许这种争论是肤浅的,但它反映出人们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尊重。俄罗斯人赞赏中国通过改革取得的成功,很多俄罗斯人都说,如果苏联能把计划经济转变成市场经济,给私营企业提供激励,保持党的完整,那么苏联也能做到一样的事情。

中国的经验与挑战

南风窗:你们都提到中国变得更开放了,为什么开放和改革对中国这么重要?

特列宁:开放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要做的事。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如果一个国家不开放,那就是在自取灭亡。

中国的改革显然赋予了中国人以自信心,但人们在更满意的同时,也更加不满意了。中国人更满意,是因为物质变得富足,当你有了财富,你的自我评价就会更高。但与此同时,当你越富裕、越自信,你想得到的东西也更多,所以我才说中国人也变得更不满意了。

这就对国家的治理者提出了一个挑战。对于想要通过改革来管理国家的人来说,诀窍是在适当的管治下进行改革。我刚才有点犹豫,我没有用控制这个词,我想有力管治这个词更适合一些。

管治是很有必要的。在许多国家,比如解体的苏联,改革者想要成功推动改革,必须有非常强的管治能力。如果管治能力不足,政府对很多事情放任自流,国家就会陷入混乱和衰败。

但另一方面,过于强调管治就扼杀了改革。这就是俄罗斯今天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自上而下的控制,改革的需求被压抑了。国家就像一座大坝,在一定范围内,大坝能承受上涨的水位。但如果水太多,或者上涨得太快,大坝就撑不住了。大坝一旦被毁掉,糟糕的事情就会发生。

所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坚持有力管治,里面有一个平衡的问题。很显然,这就是中国过去40年成功的原因。

陈寒士:我很同意特列宁的观点。中国很明智地利用了全球化的机遇,参与到全球体系中。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丰富的自然资源、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效的举国体制,这都是中国的优势。同时,中国执政者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怎样应对人民膨胀的财富、提升的自信心、更高的生活需求等。

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对中国来说,世界上已经没有可供模仿的对象,没有一种模式是完美的。中国以前曾尝试采用外国模式中的一些元素,但现在要靠自己了,需要中国亲自探索和实验,用自己的方法应对挑战。

南风窗:改革开放中积累的经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特列宁:中国在过去40年里很好地处理了与美国的关系。中国采取的模式是照规矩行事,是在体系内崛起。这就避免了与体系维护者也就是美国发生正面冲突。也正因此,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崛起没有受到大的阻碍,这是中国的经验。

但我认为,中国只能在某个节点之前这样做。在这个节点之后,中国的崛起、实力提升、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等将引起美国的警觉,中美竞争会更加激烈,就像现在这样。在完全不同的外部环境里,挑战也会不一样。未来,中国将面临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怎样应对美国。

陈寒士:我想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谈谈中国的过去与未来。过去几十年,中国的GDP增速非常快,甚至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这种快速增长是有限度的,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当经济增速放缓,人们物质生活和周围环境的改善越来越慢,中国会面临一场期待危机。

中国政府要学会管理民众不断上升的预期。一旦中国的发展变慢,或者民众得到的比预期的少,老百姓就会产生不满,这是中国未来的挑战之一。

怎樣做好一个大国

南风窗:最近这些年,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的角色似乎有一些变化。有人预测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最终取代美国。

特列宁:我不认为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那样一个世界大国。要知道,中国有不同的政治文化,有不同的哲学,中国人的心态也和美国人不一样。

我想说,所有的国家都很特别。美国人有着救世主般的信念,他们相信普世价值,认为自己是山巅上的光辉之城,有责任向世界传播美国的价值观,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在很多方面,美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不会出现第二个美国。

反观中国,她已经是一个全球大国了,但这更多是就经济活动而言的。未来,中国还将成为一个地缘政治大国,在解决各种国际争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认为“美国治下的和平”已经过去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美国式和平”的消亡,新的世界秩序会比美苏两极或美国单极时更加复杂。毫无疑问,中国和美国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大国,这两个大国的关系也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只不过,它不会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的关系。

南风窗:中国想要做好一个大国,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陈寒士:中国的问题是,没有找到一个现成的模式来融入非常复杂的全球秩序。在历史上,中国是个统一的帝国,国力强盛。在唐朝、清朝等朝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宗主国与朝贡国的关系,中国感受不到竞争,因为她在文化上、军事上、经济上都是非常优越的。也正因为这样,清朝的乾隆皇帝才会对英国使者那么傲慢。历史上的中国提供了非常糟糕的做大国的范例,今天的中国人也就缺少成熟的做大国的经验。

读过中国的历史,我认为可供参考的模式或许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许多国家可以共存,而且权力的分布是对称的、平衡的。春秋战国时期有楚、晋、秦、齐、吴、越等大国,但也有鲁国这样的小国。鲁国虽然小,却靠着规范性的力量或者文化吸引力在大国之间立足。我认为这或多或少就是当前世界的样子。我们希望地球上的大国能把军事对抗放在一边,或者至少减少大国之间活跃的军事竞争,竞争将更多地出现在文化、经济方面。

参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中国正试着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比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就抓住了重要的机遇。中国还为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国家提供了许多帮助,未来,中国对全球的贡献会更大。

(摘自《南风窗》)

猜你喜欢

寒士管治南风窗
《南风窗》新媒体营收激增原因分析
精细化管理在采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致杜甫
澳门海域生态管治的必要性探析
寒士文学作家左思壮而不悲的范型特征
整体信息管治考验公司法律顾问
《南风窗》 强化教育公平
台湾二元管治体制的形成、影响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