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怀念红狐》的主旨探究

2019-03-11顾海学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狐情怀散文

顾海学

《怀念红狐》是西部散文作家刘志成的一篇散文,入选了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关于该文的主旨,教师在教学中出乎意料地一致认为是对母爱力量的弘扬,对人性冷漠的揭示,对平等地善待世间万物的呼吁,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地一致认同呢?或许,对文本缺少细读、对作家其它作品缺乏关注以及对《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中专家学者的文本解读过于依赖,才造成了这一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结果。《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给出的三篇参考资料成了大部分教师教学时的可靠依据。如刘国良老师认为:“传达出他平等善待世间万物,亲和每一个生命的审美情趣和自然文化见解……”散文评论家史小溪认为:“它的寓意价值,旨在引领人们跨越封闭‘地域走向与整个人类命运契合的生命高度,向人们展示出一种旷远持久的魅力。那么,作者是如何力图用‘寓言散文这种形式传达出他平等地善待世界万物……”诗人北城认为:“从理性角度来讲,它更接近于贾平凹的《怀念狼》。他们之间有着较为一致的寓意,同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对整个人类表现出的一种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如果从社会关照和评论者的人文情怀等角度来说,这样的主旨界定是无可非议的。但从文本的真实表达和作者创作的真实情怀来说,这些主旨界定是有些失真的。那么,立足于真语文的教学要求,此文传达出哪些真实主旨呢?

一、对贫瘠岁月里悲悯情怀的形成与滋长的追忆

贫穷是作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但多数人在解读时无视这一点。“我”一开始为什么那么地憎恨红狐?因为贫穷。“那只老母鸡原打算卖了给娃攒学费的,母亲的唉声叹气混着爹响响的抽烟声飘出屋来,让我暗恨自己怎么当时就没手脚伶俐点逮住那家伙……”这只鸡对个人和对家庭来说,尤为重要。红狐偷走的不仅是鸡,更是“我”的学费。红狐偷鸡不仅使“我”的上学希望破灭,也使“我”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所以,“我的心里腾地起了一团火”、“偷鸡贼,我今天非逮住你不可。”这种生死不相容的情感、行为是贫穷背景下,一个渴望上学的小学生正常情绪与本能的表现。“把狐崽子拿回喂上些日子卖了,够我娃好几年的学费哩。”这是在“耕种的荒地离家足有二十里”的物质贫瘠生活中难得的意外收入,是“我”上学无忧的资金保障。“忽想起那只预备我学费的花母鸡来,遂把心一横向红狐狠狠吐了一口唾沫。”这看似是内心善良与行为坚硬的矛盾,但何尝不是脱贫年代里不得已的行为呢?关于家庭的贫穷和对上学的渴望,作者在《灵魂之约》中说:“在那靠几亩薄田度日的贫寒农家里……到了上学的年龄,别人家孩子欢天喜地地涌入学校,我却在父亲的犹豫中,无限失落地徘徊在校门外……”从这一点上说,“我”憎恨红狐、带走狐崽是生活逼迫的使然,是那个艰难岁月的无奈之举。然而,贫穷的“我”内心仍旧是善良的,陕北人纯朴善良的本性并没有因为物质的贫穷而被泯灭。“我的心一软,站定就要央爹放下狐崽”不就是面对红狐干号时的善良表现吗?“我这才明白红狐偷鸡原来是为了这四个小狐崽子。我越来越喜欢这四只狐崽,常逗着它们玩。”不就是对红狐偷鸡行为的原諒以及内心憎恨的消褪吗?“我心里酸楚楚的,正要央爹放了狐崽”“一股悲哀突然袭击了我。我正用手臂抹去眼角的泪水”“我不由得心头一紧”等不就是面对红狐哀求时内心的悲苦、被红狐的生命价值真诚打动的流露吗?“我不禁眼泪滑落双颊,混着鼻涕一起淌下了嘴角……是不是因为遭遇了红狐,在童稚的无忧无虑中辨别了一种特殊的味道……”不就是对红狐在“我”心里早早种下的悲悯情怀的种子的感恩吗?明白了这一点,那种“人是自然界绝对的主人,君临天下”“人性麻木”等内容的解读,或许是有些夸大的。

作者之所以怀念,是因为在那样一个艰苦的岁月里,这段浪漫主义的故事,让“我”内心悲悯情怀的种子生根发芽。贫穷而不丧性,贫穷而不卑劣,贫穷仍旧有爱。这正是作者在文字中所要张扬的人性之高贵、精神之丰盈。正如作者在《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中所说:“也许正因地域的封闭和物质生活的滞后,他们才为我们的民族守护住了这份有土地气息的憨朴,坦荡,凝重地走到我身边,是我不得不在新观念与现代意识的坚硬里,全方位地重新审视人生,反省我的自私、浅薄、虚荣……”

二、对自己与城市朋友难以契合的灵魂孤独的反思

作者的众多作品都表现了对落后与现代、物质与精神、农村与城市的两难困境的深刻思考。这些矛盾背后,体现的是自己人生的孤独现状。生活在贫瘠、荒凉的陕北边地,当民工,做“盲流”,蹬三轮车,下矿井挖煤,遭遇饥饿,饱受歧视;三年奔波搜集的民歌集只得自费出版;在贫困的日子里,为了文学的梦想,最爱的妻子弃他而去。这些独特的人生经历注定了其人生的孤独,也注定了作者对现实和人生的思考迥异于同时代的人。“没有人知道,我对现实的愤慨与迷惘,以及知己难觅和一腔无以排遣的孤寂与落寞。我是把怎样的一种持续一生的暖色信仰藏在了文字的背后呀,从心灵的道路通往文学,我表露了自己极端孤寂的心境下所感受到的文学的温情。”(《灵魂之约》)《怀念红狐》的文字正是表现了这样的孤寂与落寞,“我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市的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漠然,反揶揄我是艳遇了聊斋里的狐女了。”“我的那份感动”是红狐留在“我”心里难以忘却的记忆和情怀,是不断激发悲悯情怀的活力因子。然而传奇的经历、真切的情怀只属于孤独的自己,对于城里的朋友而言,这种故事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这份感动对他们太陌生。脱离了原始生命、土地情怀的城里人难以接受这种故事的真实,更难以想象原始生命力给土地上生活的纯朴人类的精神滋养。“一脸漠然”是他们不可思议、不能想象的表现。“揶揄我是艳遇了聊斋里的狐女了”是对“我”的经历超越现实的嘲讽,是对“我”的温情灵魂的拒绝。“物欲泛滥,精神边缘化之尘世中,我的超然物外,谁又能理解呢?我哀绝的主观情绪,一种难以愈合的孤寂感,如一脉哀哀呜咽的水,形成了笔下怎样一股冷凄而隐在的精神潜流呀。”(《灵魂之约》)感动的温暖换来的是嘲讽的冰冷,分享的温情换来的是拒绝的残忍。这种不被理解、缺乏认同的灵魂孤独让作者陷入无比冰冷的世界。所以才有了《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中的同样慨叹:“多年来,我极力使自己的心智接近这个洪水里传递过来的信息,将复原了的感受说给被喧闹挤压得寡淡无味的一些城里朋友听,但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我的心境,只以为是讲故事。”

孤独的生活经历,孤高的灵魂思索,成就了刘志成独特的“纯粹的精神化写作”风格,而这种“纯粹的精神化写作”又常常使他“游离在现实之外。”诗人北城对其这样评价:“他是与现实有些格格不入。……而心中涌动着高山大河、苍茫旷野的刘志成,面对城市文明的营建,为人为文,自然免不了要刻骨反叛,怅然四顾。”由此看来,《怀念红狐》中对“那份感动”的“一脸漠然”、“揶揄”正是作者所说的“我清楚自己的孤寂不适合城市与人群,只配点缀那些盛产空旷与荒凉的原野。”所要表现的正是作者与城市朋友在情怀、精神和灵魂上存在巨大距离的孤独。

三、对人性中的悲悯情怀、敏锐性灵渐行渐远的伤痛

《怀念红狐》的文本结构是比较分明的,主体部分回忆遇见红狐的经历,最后一节揭示写作主旨。最后一节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红狐哀痛的号声”一直萦绕在“我”的内心,让“我”伤怀不已;二是“我”的故事不被城市朋友接受,反受嘲讽而引发“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丢失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的深沉思考。那么,作者所说的生活中已丢失的再不会回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很多年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这让“我”伤怀不已的是很多年前听到的让“我”心生悲悯、心生爱怜的红狐哀痛的叫声,是小学生时留在“我”耳边的“在童稚的无忧无虑中辨别了一种特殊的味道”的声音。这声音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一直让“我”伤怀不已,正说明了任凭岁月的流淌、生活的变迁、物质的提升,但从小生发的对万物的悲悯情怀却未曾黯然褪色,那种动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生命的伟大价值给我的感动从未衰弱减退。作者在《祭奠白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胖白鸭在那里嗄嗄地叫了一夜。这是我听到的最凄苦的声音。从此,那沉重的声音时时闯进我温柔的梦里,把我的怅然,痛彻骨髓的怀念,汇入夜的漩涡。”这样的悲悯情怀和生命启迪正是作者一直坚守的精神理想和灵魂高地。因此,作者所分享给城市朋友的“那份感动”是一直让他伤怀不已的悲悯情怀,一直给他生命昭示的伟大力量。作者由此深思的生活中已丢失的一种东西,正是在物质文明繁荣的时代,人们身上逐渐失去的悲悯情怀以及自然力量对人类精神、灵魂昭示的敏锐性灵。散文评论家史小溪先生对此这样评价:“这绝不是作者兴之使然随便敷衍的一句,而是羚羊挂角之神来之笔!它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饱含着血泪,掩藏着作者巨大的哀痛:在今日商潮卷袭中,人们关心的是钞票和享乐,人格早已沦为侏儒,谁还会来体悟生命的伟大意义,去想什么狐与不狐的事呢!”散文评论家林非在刘志成散文集《流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的序中也说:“夜色朦胧中的这个感动了全家的浪漫主义的故事,应该是能够升华人生的境界的,……在膨胀着物质主义的环境里,已经消解了那种迷人的魅力。”

面对现代的物欲横流,作者为自己的精神高原做着最后的挣扎,为人类灵魂深处应有的情怀做着最后的努力,但在脱离于生命本体、远离生活真实的人们面前,只能接受无功而返的悲痛结局,只能让自己在这个世界越来越格格不入。如其作品《裸袒的渴意》所言:“我在水泥与水泥之间穿行。把自己交给一个又一个铜臭的日子。对我来说,那是精神与灵魂怎样的空白与无奈呀!”

因此,《怀念红狐》与其说是对母爱的张扬,对生命平等的呼吁,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景,倒不如说是作者灵魂深处的独白,是其以悲凉、感伤、忧虑的沧桑情愫对人生、时代的体察与深思。文章所要表现的是对自己在贫瘠的物质世界里的浪漫主义情愫的回想,是对自己的精神思想远离于城市的低俗平庸而不被理解、不被認可的孤独思考,是对生命中逐渐消褪的悲悯情怀的忧思以及对存留人类真性情的洒泪泣血、奔走呼告。

参考文献:

[1]丁帆,杨九俊编.《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7.

[2]刘志成著.消失在三轮车上的岁月[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0.

[3]覃智峰.对《怀念红狐》的人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6).

[4]宋亦琴.对人的深入关注——读《怀念红狐》的思考[J].中学语文,2015(15).

猜你喜欢

红狐情怀散文
我与风
小红狐脱险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这才是真正的PS高手
数字金字塔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谁最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