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微课设计
2019-03-11黄磊
黄磊
微课选题分析
京剧是我们的国粹,博大精深,更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虽然不是专业剧团的演员,但有责任和义务在音乐课堂上帮助学生了解国粹艺术。因此,我制作了本节微课——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即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也是戏曲表演的基本功),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走近京剧,零距离接触我们的国粹。
微课设计思路
1.微课制作目的
通过视频、图片欣赏和文字学习,让学生了解、认识、模仿、体验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增加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喜爱,有利于国粹的传承和发展。
2.选题思路
微课教学形式:讲授式,问题探究式,实践式。摄录工具:手机,EV录屏软件。教学手段:Focusky展示。录制方式:Focusky展示模式,讲课模式。
3.微课设计流程
提出问题: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是哪些?解决问题:概述并讲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通过视频欣赏,感受京剧的四大基本功。知识检测:欣赏视频,分辨艺术家们用到了哪些基本功;过把瘾,学唱一段京剧的念白表演。提炼升华:归纳总结,情感升华。
4.学习指导
通过微课的展示,教师结合讲解与示范,为学生认识和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提供一定的帮助,克服学习的难题。
微课设计过程
1.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微课,让学生简单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使学生对我国京剧艺术的历史、发展以及表演动作等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2.教学重难点
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3.微课脚本设计
镜头1:片头。镜头2:提出问题。镜头3:解决问题,总体概述。京剧的四大基本功主要包括:唱、念、做、打。镜头4:解决问题,具体讲解。唱:指京剧的唱腔,是一部戏成功的关键。念:指京剧的说话,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镜头5:观看视频,形象、直观地了解京剧的四大基本功。镜头6:知识检测,加深记忆。看视频,思考京剧艺术家们用到了哪些基本功。镜头7:知识检测,过把瘾。学唱京剧念白表演《表花》选段,感受艺术家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镜头8:归纳总结,情感升华。镜头9:微课结束。
微课制作过程
1.选定题目,整体设计
本节微课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接触得少,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让微课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启发学生思维,展现思维过程。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的有效性。
2.学情分析
课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京剧的掌握情况:学生对京剧的知识几乎为零,更不会唱。
3.搜集素材,整合资源
根据整体设计,查找需要的多媒体资源,同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归类,力求教学资源能够形象、直观、生动地呈现知识点。利用EV录屏、喀秋莎、狸窝转换器等软件进行图片、视频、音频的剪辑和修改。
4.编写微课脚本
制作微课之前,首先根据微课的课题,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编写可行的脚本设计,力求通过简短的5分钟将教学内容讲解透彻,并紧紧围绕京剧的四大基本功这一主题,尽可能做到教学设计的精简化、深度化、生動化。最后进行媒体设计构建微课流程,并逐步细化,最终写成详细的脚本文稿。
5.录制拍摄微课,后期加工整理
在拍摄微课时,教师讲解声音要清晰流畅,语速适中,肢体语言要大方自然,有亲和力,情感到位,声音与字幕画面同步,同时要带有生动立体的感情色彩。要确保录像效果,画面清晰干净、美观;保证录音效果无干扰,无噪音。录制拍摄完成后,再根据整体设计中要求的时间分配和知识表现形式进行后期处理,增加片头、背景音乐、片尾等内容,保证画面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6.自主学习任务单
制定自主学习任务单,以问题设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单,从而达到检测学习效果的作用。
7.后期剪辑
视频录制完成后,通过调节时间轴,对不连贯、清晰度不够以及停顿时间过长的画面进行剪辑和修改。调节音频时间轴来控制音质和音量高低,调节字幕时间轴使字幕和声音同步,最后生成导出视频。
微课的教学应用效果及反思
1.教学应用效果
微课的运用,使学生不再感觉京剧晦涩难懂,也使课上知识点讲解更加顺畅,节省了教师大量的重复性语言;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各方面鉴赏、模仿、体验、展示了京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其对京剧的喜爱,有利于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课堂更有针对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总之,通过微课教学,学生心中种下了京剧艺术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学生心中不断汲取滋养,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从而使我们的国粹——京剧艺术能在学生心中真正传承,发扬光大。
2.反思
微课为我的音乐课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一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知识点的讲解更加紧凑,课堂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的京剧素养;二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尤其是京剧知识的讲解上,大量视频、图片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用京剧图片作为思维导图的背景,用京剧脸谱作为知识点的目录索引,在总结知识点的同时,更渲染了京剧的韵味。
新的课件制作工具Focusky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课件制作的水平,使微课的制作更加准确、生动,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课件制作工具Focusky和思维导图制作软件Mind Master等软件,我都是刚刚接触,还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没弄明白,应用也不是很熟练,有很多功能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去努力学习,挖掘其更多的功能。怎样能在最短的时间,用最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资源把知识点讲解得更加直观清楚,这也是我今后在制作微课和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