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9-03-11江林根
江林根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怎样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一种求学的愿望,就会产生一种积极情绪,就会主动而愉快地学习。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可能为数甚多。故写作时作文素材缺乏“无米下锅”,为了应付,只能胡编乱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对作文的兴趣逐渐淡漠。 “要以知识的本身吸引学生学习。”只有当知识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诱力时,学生才乐意去学。
二、发挥阅读优势
首先,要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审题时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学会了解题目,并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等方法来学习作者写作技巧。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层次结构、段落关系以及开头、结尾的写法等,从中学习表达的技巧。
三、说练相互结合
紧紧扣住自己的生活实际,练说练写丰富的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很多新鲜事,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做笔记。我们要引导学生发挥乡镇的优势,挖掘作文源泉。本人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注意培养学生作文时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首先对于写真人真事的文章给予高度鼓励,肯定表扬。其次引导学生拓展题材,在生活、回忆中找真。再次,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细细品味,体验真情实感。学生一旦有机会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他们就能尽情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真话,这时让学生动笔就不会空话、谎话了。与此同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多练想象作文。在教学想象作文时,要教育学生敢想,并鼓励学生多想,展开想象的翅膀。例如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就可以随意地想一想它的过去和未来,或想一些跟它有联系的事物。多让学生写想象作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由的天性。我曾经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给学生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题目,如“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二十年后的我”……同学们写得可好了,内容丰富,想象合理。
四、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无话可写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真述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在每一周,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进行班级同学交流 。有的学生看了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老师抓住这个机遇积极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一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五、注重反复修改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而很多学生上作文课时只愿写不愿改。所以写出的文章总像和尚脑袋上的帽子——平不塌。修改作文不是漫无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文章写完后让学生自改,这有利于让他自己发现一些写错的字、词、句。自改后可让学生相互之间修改,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已经有了一个定向思维,形成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之间互改可就是会横挑鼻子竖挑眼了。最后是师评,教师在指导修改时,原则上不做大而全的批改和包办代替,比较尊重学生的原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修改意识和兴趣,指导学生在作文上运用一定的技巧使文章的立意更新颖,中心更突出。
总而言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归纳起来就是要多读、多观察、多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