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学会质疑,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019-03-11黄琴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特级教师观点专家

黄琴

看了几位教师的课堂实录,我想到我看过的两件报载。

报载一:不久前,美国科学教育协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在一所著名重点中学听了一堂由特级教师上的课。教学中,内容精当,层次清楚,节奏紧凑,学生活动充分,教师的提问都是精心设计的,学生的回答也都清晰明了。按照我們的评价标准,这堂课上得可算是天衣无缝了。可是美国代表团成员反映很平淡,他们说,课堂上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既然学生都已能回答了,这堂课干什么还要上呢?上课应该是学生有问题,学生提问,老师回答,师生共同讨论。

报载二:前不久,教育部组织部分课程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

我们发现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模式长期贯串整个课堂,有的教师往往为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自鸣得意,以为问的问题好也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其实不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深浅不一的问题,然后深入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并自行得出结论,比之“全盘授予”要事半功倍得多。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把知识学活、记牢,并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要让学生敢于乐于质疑,必须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意见。北京第八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中提出了三不、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观点。所谓“三不”,一是不迷信古人,二是不迷信名家,三是不迷信教师;所谓“三欢迎”,一是欢迎质疑,二是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三是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所谓“三允许”,一是允许说错做错,二是允许改变观点,三是允许保留意见。他的这种观点确实行之有效,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就要努力创设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教师应该常用课间休息时间和学生聊家常,开玩笑,上课时语言朴素简练,常带微笑,多鼓励,少训斥,甚至发现课堂小动作也要善意提醒。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猜你喜欢

特级教师观点专家
第五章 岩石小专家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请叫我专家
一切皆有可能
专家面对面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