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戏育美、以戏育德、以戏育人

2019-03-11徐丽红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京剧人格学生

徐丽红

21世纪初,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民族音乐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纳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当前大力弘扬传统民族优秀文化形势下,京剧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以戏育美,提升学生的独特审美修养

审美修养是通过一定方式、手段与途径,从自我和外界两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以及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1. 领略唱念京腔的音律美

唱、念是京腔的独特元素,其独特的韵律正是京剧的韵味所在。京剧的悠扬宛转、抑扬顿挫的韵味暗藏于“一强一弱的节奏、行腔的讲究、速度的变化”之中。它与日常生活保持一定时空的“新、奇、趣”,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卖水》片段,创设“一问一答”形式有节奏地念戏词,唱出京剧的韵味,创编“照镜子、梳头、擦粉、点胭脂、铺床”等表演动作,设计扇子、手绢的玩法,活脱出一个声音甜美、眼神灵动、天真可爱的俏花旦形象。将京剧的唱、念、做、打(舞)与队形流动变化结合练习后,学生还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作针对性地评价,既能受到京剧音律美的熏陶,又能思考学习中的不足与改进方法,积累实践经验。

2. 模仿做打的戏曲形态美

京剧的做(表演)功、打(舞)功具有程式性、夸张性。主要人物出场时,往往有一套整冠、理髯、整鬓、抖袖的程式动作,随着这些舒缓严谨的动作,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集中于演员身上,进入戏中。武生猴戏《闹天宫》中的孙悟空,他“头戴紫金冠,上立着两根长雉尾翎”出场,滑稽地用大黄袍袖子遮住脸,一会儿上蹿下跳,一会儿撂下袖子将手反转搭在额上眺望,一会儿又“簌簌”屁股不着凳地蹲着,程式化的动作语汇塑造出生动风趣的“美猴王”形象。

3. 感受“一桌二椅”的生活情境美

京剧舞台设计呈现强烈鲜明的色彩对比、夸张写意的华美装饰,对小学生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舞台布置高度简练,人物突出,布景简化,虚拟写意,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特殊意义。京剧中“一桌二椅”,表示一个客厅、一间书房甚至一个中军大帐等;一幅轿帘、一支船桨、两面画着车轮的小旗,代表了轿子、船只和车子;一面城墙分出了城里城外。京剧舞台生活化拉近了学生主体距离,让学生想象在具体生活场景中感性接触京剧,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如《空城计》诸葛亮上西城城楼,先上椅子后爬桌子,就是上城楼;《长坂坡》张飞与众将领过桌子下,随后上桌子,就是过桥;《八仙过海》里的神仙踩着椅子爬上桌子,就是飞上云头。

二、以戏育德,陶冶学生的高尚思想品德

京剧是中华民族长期积累和发展的文化艺术瑰宝,蕴藏深厚的人文知识,包含丰富的历史、英雄故事。

1. 褒贬“善恶美丑”的纯朴正义思想

无论是三国戏、水浒戏还是清官戏、神怪戏,都具有惩恶扬善的主题;清官断案、才子佳人等题材虽已流传千年,却成为固定的戏曲“母题”常演常新。即使是一些表现家庭琐事的作品,也通过塑造具有宝贵品质的普通人形象,抒发对真挚的爱情、友情与亲情的歌颂,表达了广大百姓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幸福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京剧作品表现了创作者高度历史责任感和道德评判感,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在作品演绎传承中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2. 弘扬明净刚健的爱国主义精神

京剧作品大都取材于历史典籍,不仅反映了历史重要人物和事件,更讴歌了英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反映出中华民族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如《红灯记》《岳家军》《杨家将》等。学习中,学生不仅丰富了相关人文知识,也激发了对古代英雄的崇拜,明白了做人、爱国的道理,增进其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体现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京剧中有一类历演不衰的善于断案、为民申冤的清官戏。包拯、海瑞、寇准等清官,敢于维护正义,敢于为民做主,体现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公平正义、勇于担当的浩然正气。小学正是崇拜英雄、向往英雄的成长时期,此类京剧作品教学有利于启发、激励学生幼小心灵,塑造健康向上、公正正义、责任担当的心灵基础。

三、以戏育人,奠定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基础

“戏如人生”, 京剧审美教育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小学生的人格、情操、意志等锻炼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于人的深层审美心理来完善人格,使之形成具有正向取值、持续发展的人格特征。

1. 戏喻人生,感受人格全面和谐的魅力

《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先学习杨子荣的亮相动作,端起庆功酒的架势,喝下庆功酒哈哈大笑的豪爽气魄,再与人物机智勇敢的形象联系起来,领会人物“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的英雄豪气,深入细致地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感受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奋斗不已、事业必成的人物灵魂,建立正向的成长成才观。

2.“移情”戏中,从“普通人格”走向“健全人格”

健全型人格表现为个体人格结构知、情、意、行诸方面均衡发展。《红灯记》中,共产党员李玉和为了党的革命事业成功,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不怕牺牲的勇气和坚强意志;李铁梅爱憎分明,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学生“移情”于历史人物的立场,担忧他们的安危,将剧中人物经历的转化为自己的,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不断完善人格。

3. 量身定戏,根据不同学段精选教材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结合各学段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和教学目标,做好深度与广度的有效衔接。比如,《说唱脸谱》演唱現代外国人对京剧的认识与印象,通俗幽默,学生可对京剧里英雄人物、净角脸谱、乐队场面、四大行当、不同流派名家经典唱段有一个整体了解。广州花城版三年级下册京剧《打龙袍》,丑角念白《报灯名》,灯官报灯名的一段“数板”,学生在听、看、读、演、议的活动中感受京剧念白的特点。四年级下册现代京剧《海港》中老生唱段《大吊车真厉害》,颇有新意的西皮原板巧妙地融入切分节奏、欢快的旋律。学生可根据录像录音、教师示范,积极模仿学唱,感受京戏的唱腔与过门。学习六年级下册传统京剧小戏《小放牛》,学生可以认识音乐前奏、间奏在戏曲中的作用,学唱村姑与牧童对唱唱段,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演唱,主动参与京剧小戏合作表演,能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唱做简单的评价。

责任编辑 魏文琦

猜你喜欢

京剧人格学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京剧表演开始了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学生写话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学生写的话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