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格历史教育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9-03-11马安玲

广东教育·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老照片板块历史

马安玲

一位有情怀的历史教师绝不会单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科素养。如果历史教育并不能发挥它所具备的育人功能,很可能就会失去历史学科原本的温度。善格历史教育,向师生展现了历史的温情与温度,通过发掘善文载体、搭建善程桥梁,营造善言氛围,力求改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推动师生共同养成“格致”精神,追求高雅“格调”,培育宽广“格局”。

在此指导下,我校校本课程《老照片背后的历史》得以开发并落实到研究性学习课堂中,以实践求真知。这一课程的开发旨在让学生采用不同类型史料,运用多种策略,提升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和感悟力,力求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的落实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开发善文课程

在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我们选取了教材中适合深入发掘探讨的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并就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资源进行补充,研发了全新的校本课程教材,内容包括“国内老照片”系列、“国外老照片”系列以及个性化的“属于你的家族独家记忆”“老照片的去伪存真”等。“国内老照片”系列有天朝的镜像(1840-1911)、民国的追寻(1912-1926)、革命的传承(1927-1948)、建国初的印象(1949-1965)、新时期的幻变(1978-2000)五个板块。“国外老照片”系列有谜一般的世界国度、你不知道的他和她两个板块。这几个系列化和个性化的板块是我们根据时间顺序选取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整合,挑选几个有价值的时空特征中的人和事作为史料呈现出来,把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和反映社会百态民生的“小人物”共同作为研究对象,进而发掘其价值之“善”,引领学生认识中国从近代到现代民主富强之路的艰辛不易,增强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和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为国家强盛、民族自强而奋斗的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要注重“搭建善程桥梁”。我们给学生印发了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教材,让学生先对课程内容有初步的建构认识,再按照学生兴趣和人数进行分组。根据教材提供的老照片史料和推荐书目,小组在课后根据所属板块阅读经典书目,从而对所研究时段的阶段特征有更细致的认识,以此作为分析老照片历史的基础。课上分小组作汇报工作,分享介绍板块中老照片背后的历史故事,就这个时空特征发表一篇论述性的演说,做到有理有据。

在课堂中要注重“营造善言氛围”。课程以小组合作汇报学习成果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汇报时,做到理性思考、辩证认识,既要尊重和欣赏其他小组的成果,又要辩证看待与学习这些成果,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由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论证能力。不同的看法、不同观点在课堂中交锋,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交流与汇报的最后,小组成员作最后的总结,从历史的角度总结出经验教训,让历史走进生活,为现实服务。此举考查学生是否能“以史为鉴”,提出有针对性意义的“善策”。

二、落实善格历史课堂

课程设计出来后,很快便在学校的研究性课程中火热开展起来,报名人数超出预期,可见这一课程的设置很对学生的“胃口”。他们认为这个课程应该会有很多平时上课接触不到的内容,老照片可以还原他们想知道的历史原貌。在第一节课中,我们为学生介绍了照片作为史料的历史价值,以及举例示范如何通过老照片剖析其背后的历史价值。在汇报工作前,学生们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小组合作,兴致颇高。

以第一板块“天朝的镜像”(1840-1911)为例,我们先指导学生把这一部分的史实用“时空轴”的思维导图形式归纳出来,方便上课时汇报。纵使有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佳,但仍愿意花时间去归纳,这是因为他们有了兴趣,寓学于乐。此外,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几本经典书目,包括唐德刚的《从晚清到民国》、纪陶然的《天朝的镜像——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国》、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费正清的《剑桥中华晚清史》、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等。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老照片,学生通过阅读这些著作来深入了解晚清史,并查找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相关的历史事件,辅以网络查找资料。在这期间,就连平时较少主动思考提出问题的学生,也因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来咨询我们,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有的学生在博览众书后会提出“如果没有辛亥革命,预备立宪改革是否能让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等疑问,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上讨论的话题,“格致”思维由此渐成。

在小组汇报展示中,小组成员们各显神通,呈现精美的PPT或是视频素材,还有的带上道具进行演示,对照片的故事介绍和话题论述颇有新意。演说阶段,学生们从青涩、紧张到从容淡定,逐渐有了历史“小演说家”的模样,并渐渐产生互动交流。在他们所解说的照片中,就包括了晚清慈禧太后豪华宫廷宴席与乞丐们饥寒交迫生活的对比照。他们以此作为素材发表了题为“内忧外患中的奢华与窘迫”的演讲,把经典书籍中关于皇室成员如何在國难当前仍用巨额金钱满足一己之私,以及在战火交迫下底层人民的生活境况介绍了一番,甚至还搜集出当时国库开支去向的数据和地方人民伤亡数据、原因等材料。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采用跨学科的数据分析方法来剖析历史现象,真正从实践中落实了“史料实证”素养。学生们在论述人文史实时既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在提及奢华窘迫之对比时又是满腔愤怒与正义感,家国情怀与批判思维在此时相得益彰,已显高雅“格调”。

小组成员们在对本板块历史做了介绍和演说后,每个成员对此进行总结。有的针对这一阶段的历史痛斥列强侵华之罪行,重申“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教训;有的强调只有眼界开阔、善于吸收外来文明的国家才不致盲目自大;有的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陈述统治者的决策对一个国家产生的影响多么重大,统治阶层既要设身处地,也要眼观四方;有的讲述叙利亚地区遭受洗劫的现实与近代中国无异,期盼战火不再重燃,和平永驻人间。对于同一个时段、同一系列的照片,小组成员分别发表了不同的感悟,从不同角度解释他们对这一历史阶段的认识。听众在当中也进行了思维碰撞,相信他们在不同的思维角度中可以形成对历史的全新认知。而大部分的学生亦懂得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思维的跨度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目光从历史的经验教训转向现实,在现实问题中寻找历史规律,对事物认识的“格局”自然进一步宽广。

三、让善格历史照进现实

在其他板块的小组汇报中,我们均把“格致”“格调”“格局”作为培养学生的长期目标。

在“民国的追寻”板块中,名人情侣的爱情故事吸引眼球,如梅兰芳和孟小冬、周恩来和邓颖超、徐志摩和陆小曼。学生们在细细品味他们曲折烂漫的爱情故事时也理解了时代的无奈,教师的辅助引导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对爱情的正确价值观念。比如有一学生以前一直认为爱情就是花前月下享受当下,但当名人们的爱情轶事与命运的波谲云诡跃然纸上时,该生意识到真正的爱情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没有责任感和能力来守护的爱情脆弱得不堪一击。如此一来,学生自己刷新了对于爱情的理解,对于他今后的人生必是有益无损的。

在“革命的传承”板块中,学生通过照片直观了解了侵略者无耻残暴的侵略行径和爱国志士们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捍卫国家主权的英雄事迹,也知道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民众是如何积极面对生活的,继而领悟到要用乐观积极的心态来克服困难,直面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阅读、体验交流和感悟提升,学生们的人生观渐渐有了“高雅”格调之势,这也是我们历史育人的初心所在。

“新时期的幻变”板块更是学生们展现自我的平台,大家对于家庭成员的经历、深圳的历史变迁都是争相交流,为自己是深圳人而感到幸福与骄傲。在“你不知道的他和她”板块中,学生们通过呈现名人日常生活照,打破对他们的常规印象,也呈现一些二战中的人物故事照,通过小人物的点点滴滴,学会关注历史中的“人”,感受历史是一门有温度的学科。“老照片的去伪存真”是有“技术”含量的板块,学生们根据教师提供的照片,查找照片曾经被修改的痕迹,深入了解照片被修改的缘由、修改前的照片是如何的。有的学生为了了解这些照片还去请教美术教师学习PS技术,查找了当年的很多史料,才完成了辨析照片真伪之任务。学生们通过采访交流和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对历史的再认识,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之余,“格局”亦能带领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此次研究性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有了不一样的眼光和信念,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再升华。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还是日常的教学,我认为教师都应秉持着“育善人”的格局,保持“讲善言”的格调,提升“提善策”的格致思维,努力实现历史教学立善育人之目标。

猜你喜欢

老照片板块历史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
老照片
新历史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木卫二或拥有板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