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民族教育,找寻浓浓民族味
2019-03-11周焕庆
周焕庆
2015年开始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让拓展课程渐入我们的视野。这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同时又是一个需要学校探索开发的课程。浙江省关于拓展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课程开发要结合学校特色、文化等在学生知识、技能、活动中进行拓展。在拓展课程的开发中,我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因我校少数民族学生众多,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民族教育活动,校园民族特色日渐突出。为将我校的民族特色有机融合到拓展课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挖掘,开发出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拓展课程,让学校的拓展课程散发出浓浓民族味。
一、育人环境沁出民族味
课程开发,需要有灵感,还要有教学目标及大量素材的支持。浙江省教育厅在《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要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只要我们深入挖掘,我们身边的环境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开发的教学内容,如我们的语言、历史、校园特色布置等。在我们的校园里,民族特色已初步建立,“一园(同心文化园)、一墙(民族文化墙)、一廊(民族风画廊)、一栏(民族宣传栏)、一室(民族工作室)”的文化环境布置正散发出浓厚的民族味,从这些环境布置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语言等知识,是学生进行民族知识拓展学习的好地方。在拓展课程开发时,我们以校园环境为媒,开设了“小小导游”这一拓展课程,让学生围绕校园中的“一园、一墙、一廊、一栏、一室”撰写导游词,并让他们担当校园小导游来向各年级同学介绍学校的环境布置,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嘴,深入了解民族知识,传承发扬民族文化。期末课程考核优秀的小导游还可代表学校向来校参观的领导、老师、家长等各位来宾介绍学校颇具民族特色的校园环境,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可谓一举数得。
二、艺术技能练出民族味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拓展课程主要以开设体艺特长和实践活动课程为主。因此在拓展课开发时,我们注重了学生艺术技能的培养。民族教育是学校的特色,将民族艺术传承下去,是我们的教育需要。因此我们把民族艺术技能的学习作为拓展课程的重点去开发。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民族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学生可以学习的技能很多,如舞蹈、器乐、绘画、工艺品制作等。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民族艺术素材,去搜寻小学生易操作的艺术形式,同时也兼顾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发了“葫芦丝”“民族舞”“民族画”“剪纸”“扎染”等课程,让学生通过拓展课的学习接受民族艺术的熏陶,感受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实践证明,学生们很喜欢这些具有浓浓民族味的艺术课程,他们快乐地学习,也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一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已基本掌握这门课程浅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他们乐于参与,也乐于表达。学校还不定期的把他们在艺术拓展课学习时的照片、作品等张贴在学校的宣传窗、艺术长廊、民族工作室和各艺术拓展教室的后墙上,让孩子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体育游戏玩出民族味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将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改进,引入到学生的拓展课堂,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我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形式多样,如壮族的抛绣球、打陀螺,藏族的大象拔河等,根据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兴趣,我们开发了“打陀螺”“竹竿跳”“滚铁环”“抛绣球”等体育拓展课程。学生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掌握体育游戏的技巧,同时玩出浓浓民族味。
打陀螺是我们儿时经常玩的游戏,将游戏与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比赛项目有机结合,成为学生学习的课程。在这门课里,学生可以学习掌握基本的玩法,同时也逐步了解少数民族打陀螺的比赛规则。在学期结束时,我们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打陀螺比赛,分花样赛和时长赛,学生们兴致盎然,踊跃参加,打出了水平,赛出了风采。
“跳竹竿”则是将少数民族的竹竿舞技能引入到体育拓展课堂。通过拓展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竹竿舞的技能,他们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了身体,舞出了民族风。拓展课时,孩子们在几根竹竿间自在跳跃,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花蝴蝶,欢声笑语不断,整个校园都充满了勃勃生机。
四、实践活动品出民族味
实践活动是拓展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培养他们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校内,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利用学校民族文化园、文化墙、民族工作室等载体中大量的图片、雕塑、文字、实物,对学生进行民族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玩转校园的过程中欣赏形象的民族雕塑,了解各个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及文化,欣赏各种民族乐器、服饰及艺术品,感受浓浓的民族文化,增长见识,加深印象。
此外,我们还结合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画民族画”“玩民族游戏”“跳民族舞蹈”……玩出浓浓民族味。在藝术节中,我们举行民族画、剪纸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比赛,让孩子们在全校同学面前表演葫芦丝吹奏,跳起欢快的孔雀舞、竹竿舞、铃铛舞……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将这些民族艺术传承下去。在体育节中,我们将学生平时所学的民族体育项目与运动会有机结合,在运动会中增添了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趣味比赛项目,如滚铁环、打陀螺、抛绣球等,让孩子们在玩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社会是个大舞台,学生不能局限于校园生活,更应走向社会,融入社会。为让孩子们更多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我们利用寒暑假设计一系列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返乡度假时“追寻本民族的年味”“学做民族风味小吃”“调查家乡的民族状况”“搜寻民族特色物品”等,以加深他们对本民族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植根民族教育,体现浓浓民族味”,是我们学校开展拓展课程的宗旨。通过半年多来的实践,我觉得我们的拓展课程开启了学校各位少数民族学生的寻根之旅,增进了各民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提高了他们的民族艺术修养,使他们在浓浓民族味的熏陶下健康快乐成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今后,我们还要继续探索,让民族文化和艺术如春风化雨般植根在每个孩子的心灵之中,让民族之花在我们校园绚烂绽放!